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性骨折复位和复位后固定制动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6年06月,运用手法复位后固定制动和切口复位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各60例进行对照。结果:手法复位固定制动后的骨折患者和切口复位内固定患者进行比较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手法闭合性复位和切口复位内固定后随访3天-6个月,平均3个月,治疗组总效率96.7%,对照组总效率83.3%,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治疗组3.3%,对照组33.3%,治疗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固定制动治疗骨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节省费用,功能恢复良好,避免二次切开取出内固定,痛苦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法治疗,随访6个月~2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2.5%,对照组优良率83.3%,两组比较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手法复位夹板与穿针固定治疗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60例肱骨髁上骨折随机分组治疗。夹板组80例,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穿针组80例,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固定治疗。通过治疗后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结果:夹板组优良率90.0%;穿针组优良率91.3%。GartlandⅡ型夹板组优良率84.4%,穿针组优良率91.1%;GartlandⅢ型夹板组优良率94.3%,穿针组优良率88.6%。肘内翻夹板组3例,发生率3.8%,活动受限6例,发生率7.5%;穿针组7例,发生率8.8%,活动受限0例。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在防治肘内翻上有优势,经皮穿针固定在恢复肘关节活动功能上有优势。GartlandⅡ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效果佳,GartlandⅢ型采用手法复位平板固定与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疗效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曹雨  任树军  邢月 《光明中医》2010,25(9):1663-1664
<正>笔者自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48例粉碎性Colles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48例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优良率95.8%。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外固定粉碎性Colles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49例,男性52例,女性97例;年龄60~81岁,平均71岁。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6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75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8例。因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改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9例。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21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Dienst标准进行评定: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78.6%,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9.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9.9%。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近年来采取手法复位桡侧加宽前臂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患者3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就诊的Colles骨折患者39例,采用手法复位普通式前臂夹板外固定治疗,设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的Colles患者39例采用手法复位桡侧加宽前臂夹板外固定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3例,女36例;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是否斜行骨折、复位固定医师级别、复位精确程度,并评估这些因素对骨折移位影响和相关性。[结果]79例患者中14例(17.7%)出现骨折移位.对骨折再移位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原始骨折掌侧成角与背侧成角无显著差异;左侧肢体发生骨折移位多于右侧;前臂远端骨折合并尺骨骨折,再次移位明显增加;原始骨折完全移位再次移位明显大于原始骨折未完全移位,斜行骨再次移位明显大于非斜行骨折。高级职称医师复位固定优于初中级医师;解剖复位后再次移位显著减少。[结论]儿童前臂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出现再移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骨折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经复位后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手法复位两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分析,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最佳外固定位置。方法:将10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腕伸位固定,对照组49例,采用腕屈位固定。所有病例均经过3个月~5年、平均2.3年的随访,对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两个指标优良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腕伸位固定方式在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好于腕屈位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联合固定组,手法复位后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石膏外固定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采用Leeds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的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术后6周,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50例、可4例,石膏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38例、可13例、差3例;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石膏外固定组(Z=-3.006,P=0.003)。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1.59)周,(8.52±1.62)周,t=1.496,P=0.175]。术后1年,联合固定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石膏外固定组[(93.51±5.18)分,(84.18±4.32)分;t=8.483,P=0.011)。联合固定组术后3周时出现针孔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1周后感染控制;联合固定组6例患者和石膏外固定组9例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僵硬、疼痛;均无二次骨折、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588)。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较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骨折复位好、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1年山东省中医院符合条件的桡骨远端骨折病号,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的4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采用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的4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患肢的骨折恢复愈合时间、骨折再移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腕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别。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组在骨折断端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再移位率低,能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活动,优于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外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种骨折术中应用的临时复位、固定器械,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四肢管状骨折病人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5例术中使用四爪持骨复位固定器复位临时固定(观察组),另35例手术复位固定应用常规器械(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5min;观察组手术时间30~85min,平均56min。对照组复位固定后,骨折端有轻微错位或成角现象,不满意率20%。观察组骨折端错位成角现象较少,不满意率3%。病例随访6个月~24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2.5~8个月,平均3.8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结论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术中,应用四爪持骨复位固定器临时复位固定,可良好复位骨折移位,节省有效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博罗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行开放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30例: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 %)低于对照组(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开放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成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成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将所有患者按术前时间、牵引与否、复位方式、复位分数、内固定分数以及复位与内固定二者总分分组,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上述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对于上述有意义的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复位方式、复位分数、内固定分数以及复位与内固定二者总分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位与内固定总分仍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联系。结论对于成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复位与内固定质量是决定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桡骨远端骨折指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处的骨折[1]。其治疗原则是骨折复位,恢复桡骨高度,恢复掌倾和尺偏角度。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4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05年12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T形钢板内固定(P<0.01)。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优先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第五掌骨颈骨折屈曲位复位的可行性及过伸复位伸直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掌骨颈骨折患者55例,尺神经阻滞下先将掌指关节固定于极度屈曲位后拍片,若掌指关节屈曲≥90°,则采用屈曲位复位;若掌指关节屈曲<90°,采用过伸位牵引,用提按手法复位并用夹板三点加压结合石膏固定,观察屈曲位复位的可行性及过伸位复位伸直固定最终的复位效果、再移位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可以采用屈曲位复位的患者5例,占总数的0.09%。采用过伸复位伸直固定治疗的50例,过伸位复位固定中复位后解剖对位44例,功能复位6例,解剖复位率为88%。未再移位42例,再移位后仍符合功能复位标准8例,未再移位率为84%。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优47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均未出现酸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或被迫改变职业工种的情况。结论:掌骨颈骨折后因局部软组织肿胀及背侧软组织绞链破坏,只有少部分患者伤后掌指关节可以有效屈曲≥90°,客观上存在无法实现屈曲位复位的操作,而采用过伸复位伸直位固定是一种更为容易实现的临床操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特殊性,较少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既往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操作形式较为粗暴,术者及助手操作时体力消耗大,有时操作力量不够,较难恢复腕关节的前倾角和尺偏角,常由于手法不当导致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固定不牢靠致复位丢失,引起腕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并发症[1].笔者于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捏持桡腕关节点向下牵引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军  张立平  张戈 《陕西中医》2011,32(7):899-90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本院2003年至2008年采用手法复位,根据骨折分型注意体会骨折移位特点,结合微创手术有效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结果: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征予以评定;56例得到随访,优良率92.8%。结论: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是治疗关键;微创配合手法复位可以减少骨折段血运破坏,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复位以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初次髌骨外伤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6月,门诊诊治的96例初次髌骨外伤性脱位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抱膝圈外固定,观察复位的成功率、术后一年复发脱位率及Lysholm功能评分情况。结果髌骨复位成功93例,复位成功率高达96.9%,没有患者在术后1年内复发脱位,术前以及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传统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髌骨外伤性脱位,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R&#252;edi-AllgwerⅢ型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R&#252;edi-AllgwerⅢ型闭合性 Pilon 骨折患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22~58岁,中位数38岁。左侧28例,右侧18例。均合并腓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15 d,中位数11 d。随访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中位数14个月。按照 Burwell-Chamleyilon 提出的 Pilon 骨折复位放射学标准对复位质量进行评价,解剖复位39例、复位可5例、复位差2例。2例切口感染,经局部换药后感染控制;均无骨不连、关节僵硬、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按 Mazur 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7例、良2例、可5例、差2例。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R&#252;edi-AllgwerⅢ型Pilon 骨折,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