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线分法与行为偏侧忽略的相关性,探讨线分法能否预测行为偏侧忽略。方法 根据行为偏侧忽略的评估量表——凯瑟林一波哥量表将30例脑卒中致左侧偏瘫的患者分为4组:严重偏侧忽略组,中度偏侧忽略组,轻度偏侧忽略组和无偏侧忽略组。11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线分法检查时,在A4纸的左侧、中央和右侧分别画6条水平线段,让患者用右手持圆珠笔在线的中央划一垂直分隔线。计算分隔线右侧长度占该线段全长的百分比。结果 除轻度偏侧忽略组外,被分割线段空间的位置对其它各组人员的线分结果有明显影响。严重偏侧忽略组、无偏侧忽略组、对照组出现线分法中的位置“反转效应(crossovereffect)”。严重偏侧忽略组的患者在分隔A4纸左侧及中央的线段时出现向右的偏差,而在分隔A4纸右侧的线段时出现向左的偏差。在无偏侧忽略组及对照组,被检人员在分隔A4纸左侧线段时出现向左的偏差,而在分隔中央及右侧线段时出现向右的偏差。结论 本研究表明线分法中的位置“反转效应”若出现在位于患者右侧的线段,则强烈提示患者有重度行为偏侧忽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线分法试验中线段位置对不同程度偏侧忽略脑卒中患者线分结果的影响,探讨线段位置对线分结果影响的机制。方法根据凯瑟林一波哥量表(CatherineBergegoScale,CBS)检出26例首发脑卒中致左侧偏侧忽略的患者,分为轻度忽略组(15例)和重度忽略组(11例),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线分法检查时,让患者中分在Ag纸的左侧、中央和右侧的长度为10cm的水平线段。然后在另外一张同样的Ag纸上,先让患者标出他所看到的线段两端,然后再在标出的线段中央划一条垂直分隔线。计算分隔线右侧长度占所分隔线段长度的百分比。结果轻度忽略组与对照组在上述线分试验中所有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标出线段两端前,重度忽略组患者分隔左侧及中央线段时分隔线较实际中点出现明显右移。重度忽略患者标记后的3条线段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轻度忽略组,缩短的原因是标记左侧端点时标记点明显右移。结论线段位置主要对重度偏侧忽略患者的线分结果有影响,其主要机制是重度偏侧忽略患者所看到的线段均较实际线段短,忽略了所有位置线段的左侧端,这种忽略程度白左向右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偏侧忽略患者线段划消(LC)和直线二等分(LB)评测表现的特点。 方法对30例偏侧忽略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LB和LC评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治疗前,患者在LB和LC测试表现的偏侧忽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患者在LB和LC测试表现的偏侧忽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检测出97%的偏侧忽略患者,LC检测出73%的偏侧忽略患者。 结论随着偏侧忽略的恢复,患者在LB和LC测试中所表现出的偏侧忽略程度不同。采用一种测试可能漏检偏侧忽略患者,联合两种测试对偏侧忽略的检测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治疗偏侧忽略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连续数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中是否产生了累积效应,探讨累积效应是否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侧忽略的重要机制。方法:将12例偏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10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两天对这12例患者用线段划消和直线二等分测试进行评估,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忽略症状的变化趋势。结果:rTMS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治疗组线段划消测试的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9;直线二等分测试中r=-0.606。对照组线段划消测试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直线二等分测试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累积效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忽略症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右脑卒中伴左侧忽略症患者2例,各训练3周。第1周和第3周进行A方案训练,嘱患者观察手动作视频,每次30min,每周观察6次;第2周进行B方案训练,嘱患者观察动态风景视频,每次30min,每周观察6次。分别于训练前、训练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3周末采用中国行为性忽略测试-香港版(CBIT-HK)检查患者偏侧忽略症表现。 结果与训练前比较,第1周、第3周的A方案训练均能明显改善患者CBIT-HK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而第2周的B方案训练未引起入选患者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改善,仅1例患者CBIT-HK总评分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入选患者经第3周A方案训练后,其CBIT-HK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优于经第2周B方案训练后评分。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手动作观察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侧忽略症状,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偏侧注意提醒的康复治疗,观察1例右侧半球脑梗死后左侧忽略患者的偏侧忽略恢复和下肢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训练为主的综合训练(即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偏侧注意提醒+常规康复治疗)治疗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共治疗3周,每周5次。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删除字母试验、星星删除试验、Albert线段划消试验、高声朗读试验、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绘图试验评价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症状,通过听觉测试及触觉测试评价患者的听觉和触觉忽略症状。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的步行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的下肢FMA、BBS评分、FAC评级、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患者的删除字母试验、Albert线段划消试验评定中左侧划消数量仍然少于右侧,但较治疗前明显增多,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评定中的中点偏移率较前明显降低;高声朗读试验评定中左侧文字朗读数量仍然少于右侧,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绘图试验评定中左侧图形完整性与右侧相当,较治疗前亦有好转;听觉及触觉测试评定中左侧听觉及触觉的探查能力与右侧相当,较前明显好转。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偏侧注意提醒治疗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较前明显好转,患者偏侧忽略症状亦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正常人二尖瓣闭合线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20名正常成年人的心脏,将二尖瓣数据导入三维工作站对闭合线进行重建分析.观察闭合线的空间结构特点,并测量在二尖瓣闭合周期内选取的5个时间点的闭合线指标:①闭合线两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②投影平面上的闭合线曲线长度;③闭合线高度;④闭合线中间段和侧段的两个夹角:α和β角.结果 正常人二尖瓣闭合线呈一条平滑的基本对称的曲线,在整个二尖瓣闭合周期内其形态保持稳定.二尖瓣闭合线两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投影平面上的曲线长度、闭合线高度、α角和β角均在闭合周期内不同时间点处的测值非常接近(P〉0.05). 结论正常人的二尖瓣闭合线形态规则对称,在整个二尖瓣闭合周期内保持稳定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幼年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方法共选取健康幼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经X线检查证实骨骺未闭。对实验兔右侧髋关节进行大范围、高强度被动运动及股骨头向心性撞击,左侧为自身对照侧,未给予特殊处理。经4周干预后对实验兔双侧髋关节进行X线、MRI检查,随后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大体肉眼观及组织学检查,以了解股骨头坏死情况。 结果幼年新西兰大白兔经4周干预后,通过X线检查发现其运动侧股骨头局部密度增高,骨骺高度降低,骨小梁模糊;MRI检查发现运动侧髋关节囊内积液,T1和T2相均可见股骨头内有片状低密度信号区;组织学检查显示运动侧骨小梁稀疏、变细、断裂,骨小梁排列不规则。 结论对幼年新西兰大白兔髋关节进行大范围被动运动及股骨头向心性撞击,可成功复制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幼年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次声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产生的次声作为处理因素。将32只大鼠随机假手术组(n=8)、造模组(n=8)、次声组(n=16),次声组按每天作用时间分为20 min组及120 min组,每组8只。动态观察(2 h、1 d、3 d和7 d)各组神经功能状态。7 d后大鼠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次声120 min组神经症状改善明显(P<0.05)。次声120 min组缺血侧大脑皮质IGF-1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低声压级次声(120 min/d,7 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IGF-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50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及运动想象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删除试验、平分直线法、画钟试验和临摹画图这4种常规单侧忽略检测方法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的单侧忽略检测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改善更为显著(P<0.01);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