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因唇腭裂手术导致颌面部畸形的治疗,探讨序列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4例唇腭裂患者在幼儿时进行唇腭裂治疗,成人后出现颌面部畸形。通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治疗、义齿修复以及软组织矫正等6个阶段,对畸形进行序列治疗。通过面型分析、头影测量分析.探讨颌面部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猞关系良好,猞关系稳定,未出现复发。面部容貌和软组织形态得到较大改善。结论:通过序列治疗.唇腭裂手术所致的成人颌面部畸形可得到良好的矫治。  相似文献   

2.
牙槽突裂是位于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处的骨缺损,常发生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由于先天性裂隙、早期手术治疗所致瘢痕挛缩及唇肌压迫等原因,患者多并发严重的上颌骨横向发育障碍。牙槽突植骨术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是修补上颌骨裂隙和矫正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众多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正畸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牙槽突植骨术的成功率及预后效果密不可分,同时,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对牙槽突植骨术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就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与正畸治疗时机对牙槽突植骨术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唇腭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实验研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伟 《口腔正畸学》2011,18(4):218-220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牙槽嵴裂,而裂隙侧的尖牙多发生阻生,即使在适当的年龄做了牙槽嵴植骨术,也常会出现尖牙阻生。本文介绍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经过术前扩弓治疗后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植骨术后正畸治疗完成尖牙牵引助萌。  相似文献   

4.
颏部取骨牙槽突裂修复术7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颏部取皮质骨于唇腭裂伴齿槽裂整复术中同期植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78例唇腭裂伴齿槽突裂患者整复术中,同期自下颌骨颏骨取骨植入牙槽突裂隙。结果 78例术后均一期愈合,容貌有较大改观。结论 该方法成功地恢复了上颌牙槽骨弓的连续性,保证了颌骨的稳定性,有利于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了上颌骨的发育,同时矫正了患侧鼻底及上唇塌陷畸形,为正畸治疗打下基础,是唇腭裂序列治疗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序列治疗成为现代唇腭裂治疗的理想模式,其中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患儿出生到成人,主要包括:新生儿的术前矫形、牙牙合畸形的矫形和正畸、牙槽裂植骨前正畸、青少年和成年人正畸。新生儿的术前矫形是在患儿出生1个月内就开始的矫治。由于新生儿的软骨柔软和缺乏弹性,可塑性大,通过戴用矫治器可对严重移位牙槽嵴骨段、唇鼻畸形进行矫形,降低唇腭裂畸形的严重程度,提高手术修复的效果。术前鼻牙槽塑形治疗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第一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此方面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 Fort Ⅰ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 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牙槽突裂牙颌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与正畸科医师共同会诊,记录129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牙位,咬合关系,有无多生牙、畸形牙、残根残冠,尖牙的萌出情况,牙弓形态,裂隙的宽窄等),分析影像学资料及牙颌模型,制定手术或手术前治疗计划。结果:可按期植骨组为45例(34.9%),延期植骨组为84例(65.1%)。在延期植骨组中,51例患者(39.5%)需要术前正畸,44例患者(34.1%)需要术前拔牙,11例患者(8.5%)需要术前修复较大的腭部穿孔。按期植骨组中: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alveolus,UCLA)最多,其次为双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BCLP),然后是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而需要术前正畸干预的延期植骨组中,患者数量比较BCLP>UCLP>UCLA;需要拔牙的延期植骨患者数量UCLP>BCLP>UCLA;需要修复硬腭前部瘘口的患者数量BCLP>UCLP。结论:除年龄因素外,牙槽突裂患者的牙颌特性对手术的成功率有重大影响,也应作为选择治疗时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牙槽突裂是唇、腭裂常见的伴发畸形,并造成口腔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面部整体发育不协调。早期修复牙槽突畸形,恢复上颌骨骨性结构的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恢复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利于面中、下部骨性支架的生长发育,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近3年来作者在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进行牙槽突一期植骨修复术(简称同期手术),近期效果满意,并对此进行讨论。1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997年5月~199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颁面外科唇腭裂治疗科进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者中选择26例行牙槽突裂同期植骨修复术,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6月~16岁,平均5.2岁。26例均合并有牙槽突裂,其  相似文献   

9.
牙槽突裂二期植骨术的目的是稳定上颌牙弓,对裂隙区邻牙提供骨支持和诱导尖牙的萌出等,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裂隙部位的植骨量影响正畸治疗中邻近牙齿的萌出、移动和牙槽嵴突度、形态的重塑以及后续治疗计划的制定。影像学检查观察植骨区骨质情况,是评价唇腭裂牙槽突植骨疗效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笔者就牙槽突植骨区骨质情况影像学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牙CT评价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区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方法对3位牙槽突裂患者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裂裂隙区的三维牙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牙可以顺利移入植入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牙槽骨会随正畸牙的移动发生塑形改变,而不仅仅是牙齿在牙槽骨内的移动。结论牙槽突裂植骨及正畸治疗有益于重建牙弓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的唇腭裂治疗水平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21家医疗单位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唇腭裂的外科前治疗,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正畸治疗,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腭裂术后穿孔的处置,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语音治疗,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置,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心理评估和咨询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治疗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对唇裂、腭裂、牙槽突裂和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对语音治疗、正畸治疗和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等主要方法的应用也形成了共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能够引导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唇腭裂序列治疗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唇腭裂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2.
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外形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单侧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前后鼻外形的变化,评价牙槽突裂植骨术在鼻畸形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人体学测量25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6个月的外鼻形态,主要测量指标为健、患侧鼻孔宽度和高度,鼻翼基底宽度及两侧鼻翼基底连线与内眦连线的夹角,应用SPSS18.0软件包,对测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5例患者行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后患侧鼻孔宽度为(11.61±2.18)mm,大于术前的(10.28±1.83)mm;高度为(4.52±1.19)mm,小于术前的(5.81±1.18)mm;患侧鼻翼基底均高于术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6个月后,虽形态有向术前回复的倾向,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鼻翼基底的变化是植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适量的超充填可弥补术后骨质吸收,为以后的鼻畸形整复提供一个对称的基底。牙槽突裂植骨后,鼻孔宽度和高度均有变化,故不主张在牙槽突裂植骨同期或之前行鼻畸形整复术。  相似文献   

13.
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的修复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牙槽突裂修复的历史、修复时间、植骨材料的选择、植骨效果及与正畸治疗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对牙槽突裂植骨的评价和正畸治疗的新方法进行分析,对牙槽突裂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进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技术方法,并对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即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选取20名非综合征性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8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12名。 对20例患者实施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CBCT)片,使用Image-Pro Plus 5.1软 件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名患者中总体植入骨量比率为88%,唇侧植入骨量比率为93%,腭侧植入骨量比率为84%。结论 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弥补了既往腭侧植入骨量不足的缺点,裂隙内鼻腔瓣三角瓣的切口设计兼顾了鼻底裂隙和唇侧裂隙的关闭,避免大范围的松弛切口以及颊侧黏膜推进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CT在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后牙槽骨三维结构,以确保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正畸 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植骨术后半年以上的唇腭裂患者7名,病人的唇腭类型 分别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6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1人,牙槽突裂隙为8侧。病人的平均年龄为15岁, 年龄范围 11岁至 26岁。CT扫描平面与 面平行,从眶下缘至牙冠的根 1/3,每 2毫米扫一层并进行三维 重建。结果CT可以真正反映唇腭裂牙槽突植骨部位的三维结构,能够发现唇腭侧存在的骨骼缺陷,有 利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 唇腭裂牙槽突植骨后,正畸治疗前采用CT这一先进手段进行 裂隙部位牙槽骨高度的三维评价,对于牙槽突植骨后正畸治疗及唇腭裂序列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牙槽突植骨的评价进入了三维时代。  相似文献   

16.
自体颏骨、Bio-Oss骨粉、胶原膜联合修复牙槽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唇腭裂术后牙槽裂植骨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21例牙槽裂患者,取自体颏骨松质骨并与骨替代材料Bio-Oss松质骨颗粒混合后植入牙槽裂术区,在植入骨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Bio-Oss松质骨起弥补颏骨取骨量不足、支撑牙槽裂宽度和高度的作用,胶原膜对植入骨组织及周围血凝块有良好屏障保护作用,通过3种材料的优势组合,共同促进牙槽裂术区骨组织的重建。结果 2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一期愈合,口鼻瘘得以严密关闭。随访6个月~3年,重建牙槽突外形和功能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20例术后顺利进行后续正畸或正颌手术治疗,1例需再次进行植骨手术。结论 自体颏骨松质骨、Bio-Oss松质骨颗粒、Bio-Gide胶原膜联合应用修复唇腭裂术后牙槽裂具有方便可行、骨生成潜能好、患者痛苦少、容易被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牙槽裂植骨术后的临床分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出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并分析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 :施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唇腭裂 48例进行临床研究 ,探讨植骨区X线影象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的关系。结果 :较合理的提出了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 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与对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明显低于对应组。结论 :①牙槽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缝合是保证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关键 ;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③牙槽裂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三维CBCT与传统上颌前部(牙合)片评价牙槽突裂植骨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裂植骨术后三个月以上的患者39人,共计49侧裂隙.同期拍摄以裂隙为中心的上颌前部(牙合)片和牙槽突局部CBCT,根据Bergland分级标准对上颌前部(牙合)片进行植骨区牙槽突评价,并与CBCT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一致性.结果 20侧植骨区牙槽突高度为Bergland Ⅰ型和18侧BerglandⅡ型者中,牙槽突厚度分级为A1B1C1D1型者分别有9侧(45.00%)和3侧(16.67%).在上颌前部(牙合)片的评价中,45.00% Bergland Ⅰ型和16.67% BerglandⅡ型患者植骨区牙槽突情况与CBCT评价结果一致.55.00% BerglandⅠ型和83.33% BerglandⅡ型患者植骨区牙槽突情况被高估.结论 三维CBCT与传统上颌前部(牙合)片对牙槽突裂植骨疗效评价结果不一致.CBCT可以更好的评价牙槽突裂植骨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弓治疗的患者,均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了上牙弓。正畸治疗后上牙弓扩大,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为牙槽突裂植骨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可有效扩大唇腭裂患者的上牙弓,同时配合固定正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髂松质骨移植术修复牙槽嵴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牙槽突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保证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增加上颌的稳定性,矫正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及关闭口鼻前庭瘘有重大意义。我们近年来应用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了16例牙槽突裂畸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