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言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发育及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言语康复训练,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及言语功能评分、适应智龄、语言智龄及相应发育商(DQ).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评分、适应智龄和语言智龄均较前提高,观察组的评分及智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适应DQ值、语言DQ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的语言DQ值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采用针灸结合早期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能明显提高患儿智力水平、改善其言语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好失语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AQ及言语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Q评分及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听理解等语言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康复训练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言语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言语功能[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评分、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对话和自发言语、言语表达、听觉理解、书面语理解及书写等各项BDA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各项GQOLI-74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可提高言语功能,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频rTMS联合配偶参与式言语听觉反馈与注意力训练在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联合配偶参与式言语听觉反馈与注意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方面功能、神经功能损伤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WMS、FMA、BBS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564、4.569、7.074、6.114、5.117,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9.139、5.749、3.566,P<0.05)。结论:低频rTMS有利于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减轻及各方面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吞咽言语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伴口颜面失用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将30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伴口颜面失用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均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一对一语言康复训练.其中康复组加用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结果 经过2个月的治疗,两组语言功能比治疗前都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语言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吞咽言语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伴口颜面失用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何勇 《中国医疗前沿》2013,(16):55-55,5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的作用。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灸疗法。比较患者自发言语、复述、理解3项语言功能的得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语言功能均得到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醒脑调神法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和语言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听觉训练、言语构音训练、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及心理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脑血管病后语言康复的疗效。方法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脑血管病后遗留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行改善循环、神经营养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改善循环、神经营养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康复综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听觉训练、言语构音训练、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及心理康复训练。分别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评分情况,同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均得到增加,但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69.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改善循环、神经营养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听觉训练、言语构音训练、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及心理康复训练等康复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病后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03-106
目的 评价神经干刺激疗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康复科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神经干刺激疗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语言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6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项评分均明显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干刺激疗法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能够提升患者口语表达能力、改善理解障碍与复述能力、提高文字阅读能力及书写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感进行评价;采用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对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10 d和随诊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 d和随诊6个月AS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整脊加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12-115+119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低频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上肢被动牵拉力、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肌力、上肢被动牵拉力、上肢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上臂肌力、伸腕肌力、屈腕肌力等级明显提升,优于对照组;上肢被动牵拉力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频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安全、有效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训练联合Schuell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并发失语症患者语言、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脑卒中后合并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在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Schuell刺激疗法,观察组给予计算机辅助训练联合Schuell刺激疗法,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分别评定语音及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RRCAE评分中的听理解、命名、复述、出声读、阅读理解、书写、计算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计算机辅助训练联合Schuell刺激疗法可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百会长留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P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西医康复治疗及百会长留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4周后,观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MMSE、MoCA、MB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百会长留针治疗PSCI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观察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该疗法应用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意义,为临床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寻求新的康复方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临床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言语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对症配乐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接受《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 法)评定其语言功能,并采用失语商(AQ值)作为观测指标。结果:治疗组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C)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A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Q值水平都有显著增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和单纯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 (post-stroke aphasia, PSA)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焦氏头针联合言语训练)及对照组(神经系统电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每组30例,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 CRRCAE)量表评定语言功能,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 CADL)量表评定交流能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并通过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 BDA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RRCAE量表各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CADL、MMSE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CRRCAE量表的听、说、朗读、抄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PSA患者语言功能、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尤其在改善听、说、朗读及抄写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rTM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rTMS组同时接受15 Hz 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4周(T1)和治疗8周后(T2)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进行评估并接受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测试。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有所升高,Oxy-Hb浓度达峰时间有所降低,治疗8周后(T2),rTMS组MMSE、MoCA评分以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TMS组Oxy-Hb浓度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rTMS组患者任务期Oxy-Hb浓度与MMSE、MoCA评分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 高频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增加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作用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FMA、BBS、BI评分、FAC评分,同时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8、12周后FMA、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MA、BBS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MA、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12周后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12周后FAC评分高于治疗8周后(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对比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低于和高于治疗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nitored Rehab 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且能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强制性诱导言语疗法(CILT)用于运动性失语患者中,分析其对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运动性失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研究组及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行CILT治疗,研究组以此为基础结合rTMS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各项言语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言语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Q、交流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Q、交流能力评分分别为(74.23±3.45)分、(46.98±3.57)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rTMS结合CILT治疗运动性失语患者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言语功能,提升交流能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20例,对照组(假rTMS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消炎镇痛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结合rTMS治疗(刺激频率10.0Hz,强度80%的静息运动阈值,刺激时间10s,间歇50s,总治疗时间20min,周一至周五每日1次,间隔2天继续治疗,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而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和第4周,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评估肩痛程度,量角器测量被动肩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ugl 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估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和运动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2例、低频组20例、高频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低频组增加1 Hz的rTMS治疗,高频组增加10 Hz的rTMS治疗。治疗时间为3周。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MoCA、MMSE、FMA、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 < 0.05);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各项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后高频组与低频组的MoCA差值[(6.71±1.76)分vs. (4.85±2.03)分],MMSE差值[(3.05±1.07)分vs. (2.10±1.02)分],FMA差值[(7.52±2.36)分vs. (5.30±3.25)分],MBI差值[(10.00±4.74)分vs. (6.25±3.5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高频组与低频组MoCA量表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定向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MoCA的差值与FMA的差值呈正相关关系(高频组r=0.906、低频组r=0.902、对照组r=0.886,均P < 0.01)。  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频或低频rTMS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常规康复联合高频rTMS康复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