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我院600例新生儿使用脐带夹与气门芯套扎法两种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0例分娩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用一次性脐带夹断脐, 对照组用气门芯结扎断脐。观察两组脐带残端48 h情况及脱落时间的长短。[结果] 实验组的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显著(P<0.05); 实验组的脐部发红发生率明显高于气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但并不影响新生儿脐部愈合。7天内实验组脐带痂脱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脐带夹临床研究可见,效果优于气门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锦玉 《全科护理》2014,(15):1377-1378
[目的]比较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和双线结扎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出血及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线结扎法,观察组采用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观察比较两组脐部感染率、出血率及脐带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感染率、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可降低脐部感染率和出血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以选择适合基层医院处理脐带的方法。方法将360例新生儿,按产妇意愿分成A组(特殊脐带夹组)和B组(气门芯组),各18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时间、脐带残端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周皮肤破损情况,评价两种脐带结扎方法中材料成本。结果脐带自然脱落时间A组(10.5±3.6)d,B组(7.2±2.5)d,两组比较,P0.05;脐周皮肤破损发生率A组2.78%、B组0,两组比较,P0.05;两组脐带残端出血率和脐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材料成本气门芯0.5元/枚、特殊脐带夹78元/只。结论基层医院宜用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促进脐部尽早愈合,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5月足月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826例,按出生时间的顺序进行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3例。实验组采用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对照组采用传统结扎法。观察两组脐带脱落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脐部并发症除脐部感染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脐部尽早愈合,适合产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处理脐带夹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2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去除脐带夹后进行脐部护理,对照组采用保留脐带夹(脐带夹保留至脐带自然脱落)进行脐部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周皮肤损伤情况、脐带脱落时间、院内及院外脐带脱落例数。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及脐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院内脐带脱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除脐带夹后进行脐部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马信姬 《全科护理》2014,12(9):789-790
[目的]探讨研究丝线加气门芯二次扎脐用于新生儿水肿脐带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水肿脐带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出生时丝线扎脐加第2天沐浴后气门芯二次扎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丝线结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渗血率、脐部感染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渗血率、脐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丝线加气门芯二次扎脐用于新生儿水肿脐带的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采用不同脐带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并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对照组采用气门芯结扎脐带48 h 后去除并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分泌物、脐部红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脐部分泌物、脐部红肿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气门芯持续结扎脐带联合使用愈脐胎毒清的脐部护理法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且不引起脐部分泌物增多及脐部红肿的发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适宜部位。方法选择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距脐轮3.8cm处结扎脐带,对照组在距脐轮0.8cm处结扎脐带,以不干预法进行脐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不同结扎部位对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干燥时间、脐部渗液及脐炎、脐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干燥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脐部渗液、脐周损伤、皮下出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脐带夹断,2例脐带气门芯脱落。结论距脐轮3.8 cm处结扎脐带能减少脐部感染的潜在因素及脐周损伤,且有护理操作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带暴露法对母婴同室新生儿脐部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8月~10月在本科分娩的5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脐带暴露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脐带包扎法.比较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及渗血情况、脐部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脐部感染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脐部出血及渗血情况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脐带暴露法可以缩短母婴同室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降低脐部感染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苏丽东  唐鸿玉  陈业芳  梁少清 《护理研究》2009,23(33):3031-3032
[目的]探讨两种处理方法对脐带残端干燥、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常规断脐后双气门芯平脐双重结扎,在距脐根0.5 dm处断脐后,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新生儿出生48 h~72 h后,脐带残端干燥期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脐带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和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处理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快,脐部并发症少,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1.
自制脐带帽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自制脐带帽和常用一次性脐贴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以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方便的脐部护理工具。方法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产科新生儿室收住的3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在脐部护理中观察组使用自制脐带帽,对照组使用常用一次性脐贴,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干燥时间、脐带脱落时间、脐带窝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带干燥时间为(25.2±5.2)h,对照组为(40.3±7.1)h;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为(4.5±1.4)d,对照组为(6.5±1.6)d;观察组脐带窝愈合时间为(10.2±3.1)d,对照组为(13.0±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01,11.52,6.57;P〈0.05)。结论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我院自制脐带帽可弥补一次性脐贴脐带干燥慢、脱落晚、易污染、易感染等缺点,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可替代一次性脐贴,并值得推广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特殊脐带夹和气门芯用于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效果。方法新生儿173例,按产妇意愿分为A组(气门芯组)和B组(特殊脐带夹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效果,包括结扎脐带时溅血、第2次定位发生率、脐带残端渗血、脐周皮肤发红及破损、脐带脱落时间。结果 B组结扎脐带时溅血、第2次定位发生率、脐带残端渗血少于A组,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脐周皮肤发红及破损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脐带结扎应用特殊脐带夹的效果优于气门芯。  相似文献   

13.
脐带夹和气门芯脐带结扎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如果残端脱落和脐部愈合早,感染几率会逐步降低。由此可见分娩后脐部结扎及护理的重要性。目前根据结扎用具不同,脐带结扎方法可分为线、气门芯、脐带夹和血管钳结扎^[1]。不同研究对这几种方法结论不一。本研究观察气门芯法和脐带夹法脐带结扎效果,并随访脐带脱落时间,前瞻性比较两种脐带结扎方法的脐部护理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外院转入的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次断脐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对新生儿脐部实施二次断脐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促进脐带脱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断脐对缩短新生儿脐带水肿残端脱落时间,预防及减少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出生时脐带水肿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断脐。观察组采用暴露脐根部断脐法:新生儿出生经清理呼吸道后,距脐轮约1 cm用棉线结扎第一道,距结扎线上1.5 cm结扎第二道,距第二道结扎线外侧2 cm剪断远端脐带,暴露脐根部1 cm,用无菌纱布包扎残端。结果 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暴露脐根部断脐法可以促进脐带水肿残端早期干燥脱落。  相似文献   

16.
李秀丽  牛蕊  陈群 《全科护理》2020,18(9):1096-1097
[目的]探讨并分析晚断脐干预对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8例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产妇在新生儿分娩后进行常规断脐,观察组产妇在新生儿分娩后进行晚断脐干预,在断脐后将脐部暴露直至干燥自然脱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情况以及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64%(P0.05)。[结论]晚断脐再加脐带自然干燥干预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减少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处理方法对脐带残端干燥、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常规断脐后双气门芯平脐双重结扎,在距脐根0.5cm处断脐后,彻底清除脐带残端内的华通胶和血管,新生儿出生48h~72h后,脐带残端干燥期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脐带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脐部并发症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湿情况和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处理脐带残端的方法使脐带残端早干燥、早脱落,脐部愈合快,脐部并发症少,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配合适时二次剪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726例正常新生儿依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用气门芯在距脐根部0.1cm处结扎,再距结扎远端0.5cm处剪断脐带,48~72h后,在脐带干燥期(脐带残端呈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深棕色,无异味)的脐带残端实施二次修剪。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比较2组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以及脐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低位结扎配合适时二次剪脐,同时实施正确脐部护理,可明显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剪脐的效果.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用气门芯沿脐轮结扎,观察组240例新生儿出生24 h后沐浴时进行剪脐处理,对照组240例常规处理后待其自然脱落,观察两组脐带干燥时间及脐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脐带干燥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脐部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结论 气门芯沿脐轮结扎加人工2次剪脐方法,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和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扎脐带,观察2组脐带干燥的时间及脐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脐带干燥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脐部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双棉线+气门芯沿脐轮结扎+正确的人工剪脐方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并保证新生儿出院时脐部清洁干燥,从而解除产妇及家属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