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多民族在校大学生的骨密度现状及其差异性,为提高多民族在校大学生骨密度水平和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西某高校汉族、壮族、瑶族、苗族及侗族共272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右跟骨骨密度,包括骨质指数、T值和Z值。结果男性在校大学生的骨质指数、T值及Z值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校大学生的骨质指数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壮、汉瑶女大学生组间的骨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大学生的T值和Z值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多民族在校大学生的骨密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有在校女大学生的骨质指数存在民族差异。建议在校大学生应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和补充钙类食物的摄入,提高骨质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女大学生在体力活动水平和骨密度方面与东南亚地区女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女大学生373名,包括中国的271名,东南亚地区的102名,采用国际体力问卷(中文版)收集其近1周内体力活动情况,GE express骨密度仪测量双脚骨密度,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东南亚国家女留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稍高于中国在校女大学生,其骨质量指数(bone quality index,BQI)、T值、Z值均低于中国在校大学生,两组的T值、Z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I、WHR之后,在校中国女大学生与东南亚国家女留学生的BQI、T值、Z值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国组的骨密度高于东南亚组。(3)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中,只有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对骨密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方面如步行、中等强度、总体力活动水平对骨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校中国女大学生与东南亚地区女大学生在步行、中等强度、高强度以及总体力4个活动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在校女大学生的骨密度情况优于东南亚地区女大学生;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对骨密度的增加有正向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l0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男女汉壮族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60岁后OP患病率(WHO)汉族男性23.36%,壮族男性25.00%,汉族女性31.69%,壮族女性44.44%,汉壮族男女各年龄段和总体OP患病率差异无显性。结论 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男女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肃省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前和绝经后骨强度变化。方法采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109例年龄40~52岁绝经前和100例年龄53~60岁绝经后藏族妇女与55例年龄40~52岁绝经前和72例年龄53~60岁绝经后汉族妇女进行骨强度对比分析。测量右脚跟骨的骨强度、骨质情况,通过计算T值和Z值,评估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前和绝经后骨强度变化和骨折风险。结果 1.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前骨强度指数明显均高于绝经后藏族和汉族妇女;藏族妇女和汉族妇女两者之间对比无差别(t=7.408,P=0.000;t=4.903,P=0.000)。2.藏族和汉族妇女绝经后骨质少孔和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绝经前藏族和汉族妇女;藏族和汉族妇女两者之间对比无差别(χ2=7.928,P=0.000;χ2=7.723,P=0.021)。结论 1.绝经后藏族和汉族妇女骨质流失较严重,应及时补充雌激素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2.由于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居住在一起,生活和饮食习惯逐渐相近及地理环境相同,使得绝经前和绝经后藏族妇女与绝经前和绝经后汉族妇女骨强度变化、骨质少孔及骨质疏松检出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人群腰椎、髋关节T值的差异和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骨密度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的维、汉老年男性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患者320例,根据民族、年龄段分为12组;使用法国DMS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腰椎、髋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统计各组腰椎、髋关节T值平均值,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维吾尔族老年男性腰椎、髋关节T值均比汉族老年男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维、汉两族老年男性腰椎、髋关节T值均呈下降趋势。(2)相同民族同年龄段组间比较,腰椎T值均高于髋关节。维吾尔族老年男性患者在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5岁5个年龄段,腰椎T值与髋关节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84岁年龄段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老年男性患者在60~64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5个年龄段,腰椎T值与髋关节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69岁年龄段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密度T值受民族因素的影响;相同民族间腰椎与髋关节T值也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老年男性人群合理选择优势部位骨密度检测提供了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在维吾尔族、汉族老年人是否存在差异性,探讨其与腰椎、左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BMD-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312例(年龄 >60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左股骨近端BMD-T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OPG的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OPG浓度在低骨量组1. 588( 1. 559)较骨量正常组2. 062 (1.606)降低(Z = 1.531,P = 0. 018)。(2)血OPG浓度在维吾尔族组1. 503(1. 033)较汉族组1. 971(1. 805)偏低(Z = 1. 834,P =0. 002);按性别分层:维吾尔族男性血OPG浓度1. 474( 0. 729)较汉族男性2. 062(1. 712)明显偏低(Z = 2. 215,P = 0. 000),而在女性间两民族血OPG浓度则无统计学差异;按病例-对照分层:维吾尔族骨量正常者血OPG浓度1. 772 (1.044)明显较汉族骨量正常者2. 303 (2. 031)低(Z = 1.404,P = 0. 039),而在低骨量者两民族血OPG浓度则无统计学差异。⑶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女性L2、L3、L4、L总(Lz )、股骨颈(Neck)、大粗隆(G. T)、粗隆间(InterTro)、髋关节(Hip)部位血OPG浓度与BMD-T值呈负相关(r = -0.333 ~ -0.235,P = 0. 02 ~0. 032),汉族男性G. T-T与血OPG浓度呈正相关(r =0. 174,P = 0. 026),维吾尔族无论男性、女性血OPG浓度与各骨骼部位BMD-T值无明显相关性(P > 0. 05),经控制BMI、年龄后汉族女性血OPG浓度与 L2、L3、L总、InterTro、Hip部位BMD-T值的相关性仍有统计学意义;(4) 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汉族女性血OPG浓度对 L1、L2、L3、L总、InterTro部位T值是负性决定因素,可以解释T值变异的0. 8% ~ 10%。(5)拟合曲线提示:汉族女性血OPG 浓度与L1、L2、L3、L总、InterTro部位T值以线性拟合最优,与G. T、Hip部位T值以二次多项式拟合最优,与L4、Neck部位T 值无最优拟合曲线。结论 维吾尔族老年人血OPG浓度较汉族老年人偏低,尤其维吾尔族男性低于汉族男性;血OPG浓度变化可能是汉族老年女性骨密度T值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在评价绝经后女性跟骨超声骨密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对273名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进行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并采用韩国SONOST 3000超声波骨密度检测仪测定受试者右跟骨SOS值、BUA值、BQI值及T值,按问卷测试结果对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问卷测试阳性组受试者年龄较高(P0.01)、身高较低(P0.05)、体重较轻(P0.01),跟骨定量超声各参数及骨密度T值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随年龄或OSTA风险增加,测试结果阳性率升高(P0.05),骨密度T值显著降低(P0.05)。在所有测试问题中,问题2和问题4阳性回答受试者的BQI值及骨密度T值均明显低于阴性回答受试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可以简便、有效地反映骨质疏松骨密度改变,特别对于测试问题2或问题4阳性的绝经后女性应引起高度警惕,建议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8.
Z-值和T-值在骨密度测量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密度法主要有 3个用途。第一 ,光密度法可以用来测定常规的骨密度值 ;第二 ,光密度法可以用来鉴别相对的骨脆性和治疗的急迫性 ;第三 ,光密度法可以检测骨密度值随时间的变化 ,但在本文中没有进行探讨。正常值的确定和脆性的测定涉及到将待测人骨密度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个体骨密度测量后往往与同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及同性别年轻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这些值或用百分比 ,或用标准差表示 ,称为Z Scores或T Scores,即Z值或T值。Z值表示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对照组的平均骨密度差别 ,即Z值 (标准差 ) =P -MAmSAm  Z值(% ) =PMA…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锻炼参与程度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差异及在12个月间的变化。方法对82名符合条件的社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进行12个月追踪。研究对象分为锻炼量达标组(n=42)和不达标组(n=40),不达标组进一步分为不锻炼和偶尔锻炼亚组。采用定量超声(QUS)法采集跟骨骨密度T值、Z值、超声传导声速(SOS)、超声宽带衰减(BUA),统计各组骨质疏松不同发生风险等级的人数比,测量时间点为基线、6个月和12个月。结果达标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和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16.7%)在12个月间基本维持稳定(P0.05);不达标组T值(F=11.877,P=0.000)、Z值(F=7.459,P=0.002)、BUA值(F=4.207,P=0.026)在12个月间均出现显著下降,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由20.0%上升至30.0%。达标组与不达标组T值变化具有明显的组间效应(F=4.268,P=0.042)和时间效应(F=6.378,P=0.004)。偶尔锻炼亚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在12个月间下降幅度低于不锻炼亚组。结论不同运动锻炼参与水平可不同程度地维持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或延缓其增龄性流失。持续规律的运动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育龄女性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峰值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分别对新疆地区无亲缘关系、年龄20~40岁的305例汉族健康妇女和216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进行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多态性检测,用定量CT(QCT)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BMD)。结果维、汉族育龄女性腰椎骨峰值出现的年龄段略有不同,但都在35岁达到。两民族女性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CDX2(rs11568820)基因型频率在维、汉两民族妇女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aqI位点T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维族和汉族育龄女性中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与BMD的关系显示: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多态性与维族、汉族腰椎峰值骨密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但VDR基因TaqI携带Tt基因型的骨密度值在汉族与维族妇女比较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样携带Tt基因型的维族女性骨密度比汉族女性高。Tru9I在汉族女性组中携带Tt基因型,其骨密度比携带tt型和TT型高,结论 VDR SNPs的基因型与腰椎峰值骨密度具有种族差异性,CDX2(rs11568820),TaqI(rs731236),Tru9 I(rs757343)位点多态性对新疆地区维、汉族育龄女性腰椎峰值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摘要】〓乳腺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尽管近年来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突飞猛进,但临床中仍有不少问题未能明确,如辅助化疗的合适人群、化疗的开始时间、蒽环及紫杉类的地位和用法、强化维持治疗的作用、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等。本文结合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和2015年各大乳腺癌会议阐述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普通外科临床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一样,普通外科的临床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普通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我国普通外科领域的科研论文数量增长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普通外科研究领域仍存在  相似文献   

14.
15.
M Pilmane  A Luts    F Sundler 《Thorax》1995,50(5):551-554
BACKGROUND--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re is any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plasia of the bronchial epithelium and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euroendocrine cells. This study examined, by immunohistological techniques, the distribution of neuroendocrine cells and juxtamucoscal nerve fibres in bronchial biopsies showing metaplastic changes. METHODS--Bronchial biopsies from 12 subjects with epithelial metaplasia associated with bronchiectasis and diffuse pulmonary fibrosis were examined by conventional light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logical techniques for protein gene product 9.5 (PGP), chromogranin A and B (CAB), serotonin,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substance P (SP),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calcitonin (CT), and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GRP). RESULTS--Regions of non-metaplastic epithelium contained numerous PGP and serotonin immunoreactive cells. Sub-populations of these cells displayed CAB, CGRP, CT, and GRP immunoreactivity. Metaplastic epithelium contained only a few weakly stained PGP, serotonin, CAB, GRP, CT and CGRP immunoreactive cells in six cases. Metaplastic epithelium was characterised by a high number of CAB-containing cells in six cases and in these biopsies prominent PGP-containing nerve bundles were seen in the subepithelial layer beneath the metaplastic epithelium. CONCLUSIONS--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neuroendocrine cells and neuronal elements vary between areas of normal and metaplastic epithelium and within areas of metaplastic epithelium. Neuronal hyperplasia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B-containing cells within the metaplastic epithelium.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