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代谢变化及其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牙槽骨的代谢状况。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强骨胶囊组)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组)各23例,药物治疗前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检测,并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牙槽骨骨密度,药物治疗后6月时重复以上检测和检查,观察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变化情况,分析以上血生化指标与牙槽骨骨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变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前及药物治疗后6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钙、磷变化与牙槽骨骨密度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药物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呈负相关(r=-0.440,P0.05;r=-0.419,P0.05),药物治疗后6月两组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亦呈负相关(r=-0.642,P0.05;r=-0.442,P0.05)。结论 (1)血清BALP与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BMD呈统计学负相关;(2)强骨胶囊可用以提高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骨密度;(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可作为评估合并牙列缺损或缺失的骨质疏松患者牙槽骨颊(唇)侧皮质骨骨密度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进行测定,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选择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37例CAPD患者及体检科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以双能X线吸收(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骨密度仪测定左髋部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及股骨大转子(Troch)骨密度,同时采集其临床、生化、免疫指标。结果:35.1%CAPD患者骨质疏松,37.8%骨量减少,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CAPD患者股骨骨质疏松总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CAPD患者组(P0.05)。CAPD患者组三个不同部位BMD值有区别,股骨颈的BMD值降低最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不同性别比较Neck、Ward’s区及Torch三个不同部位BMD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股骨颈的BMD值下降最明显。老年CAP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建议应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45例女性RA患者和45例女性正常人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并同时测定握力、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以健康评估表HAQ积分表示)和血沉、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女性RA患者中除股骨Ward区骨量丢失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5例女性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5),关节功能更差(P<0.01),HAQ积分更高(P<0.05),握力更低(P<0.05),CRP更高(P<0.05).女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间BMD及OP发生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绝经前明显(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OR=1.085[(1.019-1.156),P=0.011]和关节功能:OR=4.828[(1.368-17.039),P=0.014]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RA患者的总体骨量变化与正常人相近,但股骨Ward区的骨量丢失明显高于正常人.其BMD的降低和OP的发生与年龄、绝经和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培哚普利治疗3年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38例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9)和对照组(n=69)。治疗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氯氨地平片治疗。治疗3年,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密度值(腰椎L_(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的水平。结果治疗后3年后,两组BALP及腰椎L_(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BMD水平显著升高,而CTX和TRAP水平显著降低(P0. 05);而治疗组治疗后BALP、s-CTX、TRAPL及腰椎L_(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BMD水平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长期培哚普利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广场舞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组:口服钙尔奇D600 mg每日1次的同时,联合广场舞运动方法干预,每周5次,每次平均0.5~1.0小时;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钙尔奇D600 mg每日1次,观察两组实验前及实验干预6个月后受试者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变化、骨痛。结果 (1)骨密度变化: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L2-4、股骨颈部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Ward’s区骨密度无显著性改变。而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较前无明显改变(P0.05)。(2)血生化中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指标值:两组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P1N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β-CTX水平未有明显改变(P0.05)。(3)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比较,研究组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广场舞运动能部分改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并且可以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下颌体、下颌支做为骨密度随访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800双能X线骨密度仪,通过重复四次测定30例正常志愿者下颌骨骨密度,计算下颌体、下颌支重复性试验精确度变异系数百分比;通过测定30例正常志愿者及45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下颌骨骨密度,观察其骨密度的差异;通过测定20例用药患者6个月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下颌骨骨密度,随访观察股骨颈、Ward区、L2-4、下颌体、下颌支骨密度(BMD)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 130例正常志愿者下颌体的重复性为2.08%,下颌支的重复性为2.75%,略高于Ward区的重复性变异系数2.27%。245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下颌体、下颌支BMD显著降低,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例随访用药患者下颌骨BMD变化先于其它部位出现,下颌支BMD四周即可发生变化,早于下颌体。结论下颌骨骨密度变化敏感性高,非常适合做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随访指标,优于其他部位的骨密度测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对老年男性骨密度(BM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氨基端和中段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临床选取符合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的老年男性病例35例,平均年龄(75.56±5.8)岁,给予口服补肾壮骨颗粒剂,钙尔奇D片和法能胶丸做为基础用药.分别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半年后患者BMD、BAP、TRAP5b、BGP4项骨转换指标,并将服药前后测定值做比较.结果 服药半年后患者的BMD及BAP较服药前升高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TRAP5b较服药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BGP服药前后改善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健脾活血中药与钙剂、维生素D联合应用,能抑制骨吸收,降低血清TRAP5b;促进骨形成,提高血清BAP及BGP含量,减缓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有效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症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骨密度(BMD)检测对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69例患者经骨密度检测确诊老年骨质疏松症,给予药物、营养饮食综合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临床有效率根据有效的患者数/总治疗患者数;临床有效判断根据临床疼痛、乏力症状消失,X线无新发骨折。检测不同部位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8.6%。治疗后监测BMD所有部位骨量丢失明显减少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结果较治疗前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比较治疗后无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显著。骨密度和生化指标检测是早期老年骨质疏松风险预测、评价早期干预治疗后疗效的重要指标和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 55岁)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视黄醇、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钙和磷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视黄醇水平与腰椎BMD (r=-0.161,P0.05)、股骨颈BMD (r=-0.181,P0.05)、碱性磷酸酶(r=0.109;P0.05)、磷(r=-0.109;P0.05)及生育时限(r=0.157;P0.05)呈正相关。经过多变量调整后,仍然发现血清视黄醇与腰椎(r=-0.209;P0.05)和股骨颈(r=-0.324,P0.05)的BMD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视黄醇水平升高与低骨量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维生素A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立普妥对老年女性糖尿病(DM)并发高脂血症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DM患者并发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给予立普妥10 mg qd,对照组非诺贝特0.2 qd,两组均连服3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骨代谢指标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PG)及骨密度(BMD),同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LDL-C均降低,而HDL-C升高(P<0.05),观察组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反映骨代谢指标BGP观察组升高(P<0.05),两组血钙、血磷、ALP、PTH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腰椎(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orch)和Wards区的骨密度治疗后较治疗前骨密度增加(P<0.05),且治疗后36周比18周骨密度增加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立普妥既能有效、安全降低老年女性DM患者TC、TG、LDL-C,升高HDL-C;又能增加其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