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液体混合密度公式在煎膏剂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液体混合密度公式考察煎膏剂不同制备过程及条件(浓缩、实验方案设计、饮片提取率不同、辅料密度不同),并结合应用方法和实例.结果:应用液体混合密度公式可预知煎膏剂制备结果,提高操作准确性.结论:液体混合密度公式可在煎膏剂制备各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OPD煎膏剂浓缩、收膏工艺的控制参数。方法结合传统浓缩、收膏经验技术,测定COPD煎膏剂在制备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两个参数,运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出最佳制成品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规范COPD煎膏剂制备的浓缩、收膏过程。结果 COPD煎膏剂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两个参数稳定可靠,二者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相对密度和含水量可作为COPD煎膏剂浓缩、收膏工艺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经过设计和实验得出一种方法,在中药煎膏剂的制备中,可以同时控制比重、含药量、收得量的3个事先确定的标准。也可以适用于同样目的的中药糖浆剂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议阿胶补血膏山东省聊城地区医药管理局(252000)李尚玉阿胶补血膏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108)页)收载的品种。从品名上看,该成药的剂型属于煎膏剂(膏滋)。从制法上分析,该成药却不是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煎膏剂的制备方法大体是这样的,用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分离条件。在室温15~30℃,用乙腈:水(80:20)为移动相,在国产微粒硅胶化学键合固定相(YWG-NH_2)上可得到良好的分离。并以此对中药煎膏剂和转化糖中所含糖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药煎膏剂和转化糖的“翻砂”现象与蔗糖水解是否完全(或转化率高低)无明显关系。作者还参照转化精制备方法,对果糖和葡萄糖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证明果糖在加热水解过程中损失较大,建议对转化糖的现行制备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用两两间多重比较的T方法,对不同称量精度的煎膏剂的相对密度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表明,当称量误差为0.4%时,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采用《中国药典》(85年版)方法测定煎膏剂的相对密度时,其称量误差应控制在0.3%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徐昊 《河南中医》2012,32(1):60-61
中药煎膏剂以滋补为主,具有缓和的治疗作用.煎膏剂是将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加入炼糖炼蜜制成的丰流体状制剂,其制备工艺为煎煮——浓缩——加入炼糖炼蜜——收膏——分装,以炼蜜和收膏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典》1995年版部共收载煎膏剂6个品种,而对其相对密度的测定却用了三种方法,没有统一性。笔者建议,煎膏剂的标准制定和审核过程中应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统一到依《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F.测定。抄录《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6个品种3种方法,以表明笔者观点,供同仁?..  相似文献   

9.
内服煎膏剂是中药常用剂型——膏剂的一种。膏剂的剂型显然不同于固态的丸、散、丹剂,也不同于液态的汤液、酒露,而是具有一定粘稠度的半固态膏状药剂。临床上使用的膏剂分外用和内服两类。外用的如软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传统制备方法,考察大枣煎膏剂的制备工艺。方法:取大枣1 kg,在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分别加入10倍量,8倍量,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3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常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的清膏,加入炼蜜或炼糖(约为清膏2倍),文火煎熬至规定的相对密度(不低于1.32),凉膏,即得。结果:传统制备方法制备的大枣煎膏剂质地细腻,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传统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操作性大,可作为大枣煎膏剂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中药内服膏剂时常出现回生现象,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如何将蔗糖转化收膏是控制膏滋“结晶”的关键,同时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收膏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2.
膏方,又称膏剂、膏滋药、煎膏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内服膏剂,是将饮片再三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可长期服用。它在祛除疾病、改善体质、补益虚赢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中药内服膏剂时常出现回生现象,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如何将蔗糖转化收膏是控制膏滋“结晶”的关键,同时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收膏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中药糖浆剂和煎膏剂的含量,并使成品的比重有个定值,本文介绍一个小实验和几个经验式的推导。从两方面提示出用糖工艺改进的建议。可为减少用糖量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乐银煎膏剂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对实验小鼠细胞免疫及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将小鼠迟发性超敏处理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和中药,观察其细胞免疫状态;观察中药对实验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该中药临床总有效率为85%,并能增加小鼠免疫功能及对小鼠的阴道上皮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乐银煎膏剂治疗斑片状银屑病有效,对小鼠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及具有抗有丝分裂作用和微弱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煎膏剂型预防及中医药辨证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煎膏预防加辨证治疗;对照组应用蛋清合剂,观察两组的食管急性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食管急性毒性反应、治愈率、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煎膏预防+中药辨证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防己茯苓汤煎膏剂的质量标准。方法:对制剂中的黄芪、防己和甘草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对其主要成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防己茯苓汤煎膏剂中防己、黄芪和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粉防己碱在20.72~103.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1、加样回收率为99.12%,RSD=1.15%(n=6);防己诺林碱在12.24~61.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2,加样回收率为100.88%,RSD=1.68(n=6)。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稳定可控,为防己茯苓汤煎膏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煎膏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给予煎膏剂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发作症状、夜间症状进行分级计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根据服用煎膏剂的年限分成A组(3 a及以下组)和B组(3 a以上组),比较服药年限对治疗作用的影响。结果本组痊愈1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组在发作症状方面的改善程度较A组明显。结论煎膏剂可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控制发作时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低糖型桑葚煎膏剂,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新型辅料对传统中药制剂桑葚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并同时提升其质量标准。结果所得产品质量稳定,含糖量由60%~70%降至20%~25%,口感与原制剂无明显差别。所建立的质量标准以总黄酮为指标,增加了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项,分析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方法验证符合要求。所得制剂在加速条件下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适用于桑葚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表面活性剂对中药提取液在浓缩过程中蒸发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表面活性剂蔗糖硬脂酸酯,以不同相对密度中药提取液为考察对象,采用自制蒸发速率测定仪测定不同浓度的蔗糖硬脂酸酯对其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中药提取液的相对密度越低,蔗糖硬脂酸酯对其蒸发速率的影响越大;对于不同相对密度的中药提取液,蔗糖硬脂酸酯的最佳浓度均为200 mg·kg-1。结论表面活性剂蔗糖硬脂酸酯可有效地提高中药提取液在浓缩过程中的蒸发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