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赵正芬 《现代养生》2015,(6):222-223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成功实施母乳喂养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后48h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4.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产后48h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母乳喂养的相关护理干预对保证剖腹产患者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泌乳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充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为(18.14±3.01) 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31±4.97) h (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充足率分别为62.22%、91.11%、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36%、63.33%、77.78%(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可明显缩短剖宫产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泌乳充足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单双数球抽签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治疗的86例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43例产妇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与常规组(予以43例产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详细对两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后72h泌乳量充足(18.60%)、泌乳量中等(55.81%)、泌乳量少(25.58%)、泌乳量无(0.00%)等均优于常规组(4.65%)、(32.56%)、(48.84%)、(13.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93.02%)高于常规组(72.0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剖宫产的产妇而言,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使产妇正确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金成玉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48-39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4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早期泌乳量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始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48h和72h时泌乳充足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d、3d、4d时母乳喂养成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泌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变化、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B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BSE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00%,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护理质量,值得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产妇实施心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泌乳量满足率、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情况及坚持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泌乳始动率、泌乳量满足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出院时母乳喂养技巧掌握率、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催产素滴鼻在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将足月正常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催产素滴鼻,并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进行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母婴分离结束后母乳喂养率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乳腺泌乳始动时间(16.85±5.23)h,对照组(33.60±5.13)h,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t=9.68,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1、2、3天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68、5.69、8.72,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者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16例,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57,P<0.05)。两组产妇在出院后1周均获得随访,母婴分离结束后1周,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χ2=7.07,P<0.05)。结论:通过采用催产素滴鼻能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的预后及心理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某医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的产妇2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干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身体状况,SDS评分以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的产妇整体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剖宫产产妇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6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乳腺炎、产褥感染、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子宫复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7.6%(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后产褥期产妇中可显著降低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负性情绪、早期泌乳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123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不同方案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65例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58例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泌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EPD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早期泌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并促进其早期泌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对改善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干预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母乳喂养的专门指导和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中,对照组按照母乳喂养的普通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干预组术后产妇24 h和48 h泌乳始动率、泌乳量满足率及1个月后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遵医行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产科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将其中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另外6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施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开始泌乳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比较可知,研究组产妇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妇,但泌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期间对其施行优质护理措施对能明显降低其产后疼痛感,加快其泌乳时间,缩短其住院时间,帮助其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70-467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在分娩后6~24h内的白天,剖宫产组产妇血清催乳素均值为7844nmol/L(95%CI:7054~9067nmol/L)、阴道分娩组为8992nmol/L(95%CI8130~10096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中位时间为产后12h,晚于阴道分娩组的产后4h(P<0.01)。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天内乳量多者为30.43%,阴道分娩组乳量多者为4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康复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术后康复情况,术后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产后第3天泌乳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第1天、第3天子宫复旧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术后排便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24.05±5.21)h,短于对照组产妇的(27.89±7.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6 3;P=0.001 6);研究组泌乳量正常的产妇有38例,占比95.00%,对照组泌乳量正常的产妇有30例,占比75.00%,研究组泌乳量正常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 5;P=0.012 2)。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术后康复进程,并使产妇术后泌乳功能有所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产后综合康复理疗对产妇产后泌乳的促进作用,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自然分娩的3 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后接受常规干预的1 50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将产后接受乳房按摩的1 500例产妇纳入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泌乳不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为(26.45±5.92)h,研究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为(16.68±2.44)h。研究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象征性母乳喂养率、混合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3%,低于对照组产妇(1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理疗能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增加产妇产后泌乳量,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技术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剖宫产术后采取镇痛技术的产妇作为镇痛组,与70例对照组的剖宫产产妇相比较,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镇痛组产妇产后24 h内开始泌乳例数及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好,并提早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有利于早开奶,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高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各30名。两组均持续干预至产后72 h,并比较两组产后泌乳情况、乳房肿胀程度、乳房疼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和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48、72 h泌乳量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宫底高度较对照组低,宫缩持续时间、恶露排尽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泌乳,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快产后子宫复旧,从而促进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妇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初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1 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2 d及产后3 d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更有利于产妇术后进行母乳喂养,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产妇的护理满意率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天津北辰中医医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后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率为82.50%(33/40),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为(1.39±0.46) d,短于对照组的(2.17±0.5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产妇开展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以及缩短产后泌乳时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行剖宫产的产妇84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2例,对2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2组开奶时间及泌乳量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前开奶时间及增加产妇的泌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