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炎,顾名思义就是骨骼受到细菌的感染。慢性骨髓炎是骨骼感染后,留有死骨、死腔、肉芽组织、异物及窦道.伤口经久不愈.感染反复发作。慢性骨髓炎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发展成的慢性感染.称为龈性血源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病变部位坏死组织清除,术中、术后用抗菌液反复冲洗,使病变部位新鲜组织不断增长,达到治愈目的。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经随访未见病灶复发及其他异常情况。结论手术及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及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联合应用西药、手术及中药治疗慢性骨髓炎,在接受治疗的20名慢性骨髓炎患者中,痊愈15人,好转4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为95%.因此,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胡志男 《现代保健》2010,(15):125-126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随机抽取50例患慢性骨髓炎的患者,行清创后I期植骨、伤口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50例骨髓炎患者治愈率为96%,无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慢性骨髓炎患者顺利康复,术后护理患者进行功能肢体锻炼及伤口持续灌注冲洗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2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手术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结果: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12例慢性化脓性骨髓全部治愈。结论:经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及护理人员在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骨髓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沉(ESR)、CC修饰趋化因子11(CCL1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0年5月-202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76名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慢性骨髓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R、CCL11、BMP-2对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共检出79株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15.19%、13.92%、27.85%、13.92%;病例组ESR、CCL1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BMP-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ESR、CCL11、BMP-2联合诊断慢性骨髓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43%和75.00%。结论 慢性骨髓炎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种类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外周血ESR、CCL11、BMP-2水平异常表达,三者联合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前观察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及愈后情况.对18例慢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残留骨腔大都进行植骨,肌瓣或肌皮瓣填塞,并选择适当外固方法固定骨折.应用阿米卡星溶液缓慢灌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全身用药.结果 经随访2个月~12年,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仅1例植骨术后近期复发,后经灌洗骨髓炎被控制,1例跟骨骨髓炎分泌物时间较长,换药治愈.结论 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是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措施.消除死腔,引流通畅,保持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保持局部成骨活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及骨髓炎所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肿瘤、骨髓炎病例行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四肢骨肿瘤、骨髓炎性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共21例,其中骨肿瘤18例,均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慢性胫骨骨髓炎3例。结果经2~3年随访,优1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1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5年出现转移死亡。结论良性或低度恶性骨肿瘤病灶刮除术后采用腓骨移植技术进行修复重建具有手术的积极适应证及可行性,尤其是对于邻近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骨愈合时间较长。慢性胫骨骨髓炎一期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亦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郭彦新 《医药与保健》2014,(3):56+59-56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加闭合冲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对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先行病灶清除再对骨髓腔放置引流管进行持续冲洗引流,术后选择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功能位。冲洗时,在冲洗液中分别加用敏感抗生素溶液和碘伏灌洗病灶,同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全身用药。结果经随访2个月-5年,患者近远期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是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消除死腔,引流通畅,保持局部成骨活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予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34例患者,痊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治疗组3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中,痊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2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外科手术和乳酸共聚物局部给药相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坏死组织配合乳酸共聚物局部给药系统治疗4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并采集患者窦道和病灶处样本进行细菌检测.结果 45例患者中20%检出有病原菌,窦道和病灶处细菌培养结果相近;44例一次手术即获痊愈,1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坏死组织配合局部给药方法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具有治疗彻底、骨缺损修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对两例术后并发慢性胸骨骨髓炎的糖尿病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9,(8):1173-1175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治疗成人下肢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成人下肢慢性骨髓炎患者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8~73岁,平均37. 8岁。采用彻底清创慢性骨髓炎病灶,创腔内植入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对骨质破坏严重的胫骨结合外固定支架保护治疗,涉及大段骨缺损者结合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治疗期间全身应用标准浓度的敏感抗生素。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实验室感染指标结果、感染复发及断端对接阻塞等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9例伤口呈甲级愈合,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主要为伤口的无菌性渗出并发症,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复查炎性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显著下降。随访复查X光片见骨缺损处填充的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颗粒逐渐被吸收,新骨逐渐长入,最终骨性愈合,患者恢复行走功能。结论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在控制感染的同时重建骨缺损,减少感染复发率和对接障碍,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71例慢性骨髓炎的菌群特点及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1例慢性骨髓炎的菌群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7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渗出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彻底病灶清除,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9%,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20.8%,64例治愈,7例复发,其中5例检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在彻底病灶清除的基础上,全身和局部同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负压引流术(VSD)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慢性骨髓炎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本科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共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8~63岁,平均46.5岁,感染病程8个月至2年,平均14.5个月.感染部位:7例胫骨感染,3例股骨感染,3例肱骨感染.其中11例均为内固定术后感染所致,2例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反复迁延不愈所致.Cierny-Made分类法: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8例.所有病例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植入+VSD,二期植骨或皮瓣移植+VSD.随访所有患者临床治愈率、抗生素应用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1.5月.随访第3个月,评价为优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1例肱骨骨髓炎患者由于骨缺损范围较大,伤口长时间渗液,治疗失败.全身应用抗生素时间(23.5±4.2)d,平均住院(36.5±5.3)d.结论 VSD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有组织缺损的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指导骨伤科混合感染的治疗。方法 统计分析了77例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与同期单菌种感染菌株的耐药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骨伤科混合感染主要分布于开放性骨伤、慢性骨髓炎,分别占42.86%和20.78%,G^-杆菌与G^ 球菌混合感染50.65%、G^-杆菌混合感染42.86%、G^ 球菌混合感染3.90%、G^-杆菌加含球菌感染2.60%。结论 开放性骨折、慢性骨髓炎易发生混合感染,耐药性明显高于单一菌株,而且多重耐药和不对称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用药个体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骨髓炎新的保肢临床疗法.方法 采用手术清创、术后放疗,应用抗菌药物和营养支持等新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患者为试验组,共68例;对照组62例采用普通疗法.结果 试验组68例患者,其中临床治愈57例,3个月~5年内复发11例,5年治愈率达83.82%;对照组62例,其中临床治愈28例,1个月~5年内复发34例,5年治愈率达45.16%.结论 试验组新疗法对老年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保肢治疗是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刘顺利 《工企医刊》2015,(3):1421-1422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在慢性骨髓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指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76.5%,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1%、7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健康指导护理,不仅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位深在、病程绵长、反复难愈的骨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常规临床治疗采用抗生素或手术,疗效均不显著。而在现代,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与中医药结合,使得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现对慢性骨髓炎的中医药外治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灌注疗法治疗四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对42例四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先进行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经过切除窦道及边缘组织,摘除死骨,清除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瘢痕组织,并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后,采用灌注疗法治疗.结果 42例患者随访24个月,优21例,良13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81.0%,效果明显.结论 应用灌注疗法治疗四肢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经过持续冲洗髓腔、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使分泌物能及时排出,组织得以恢复,消除感染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