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连类中药组织显微定量图像模式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测定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黄连类中药组织细胞10余个体视学参数,并结合数值分类方法,建立了其显微鉴定模式识别系统,为中药混乱品种与多源道地药材鉴定提供了新的三维定量研究技术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图像模式识别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为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 ,对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了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姜黄属植物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叶表皮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上表皮细胞平均周长、下表皮细胞平均截面积和平均圆形度、上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副卫细胞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副卫细胞平均周长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被毛情况、下表皮被毛情况等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体视形态学特征参数。结论 :国产姜黄属 11种共 21份材料系统整理为 6种、1种复合体和 2栽培变种 ;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用于显微鉴定 ,科学可行 ,尤适于近缘品种和易混淆品种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3.
显微鉴定是中药品质鉴定的一项重要方法,随着软件时代的高速发展,显微鉴定技术在定性及定量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近现代以来,中药鉴定由简单的显微特征辨别,发展到对其进行显微特征定量、显微组织测定,并结合化学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控制,该方法成为了生药鉴别、真伪优劣及其含量测定的实用技术。以中药显微定量(测量)为出发点,系统总结了数量化的显微特征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计算机辅助生药学教学和科研提供新的三维图像技术和资料。方法:采用三角形面元及NURBS(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重建算法并借助SGI三维实时图形卡,实现郁金类中药形态计算机三维重建与动态显示。运用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测定郁金类中药有关形态学参数。结果:开发建立了郁金类中药三维重建模型图像及其形态学参数系统。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与显示在生药学和解剖学教学和科研中科学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中药显微定量法的发展。方法:在对中药显微定量法的简史、特点和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再对近几十年来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结果:中药显微定量法在中成药的含量测定、中药炭药的质量判别、易混淆中药的鉴别及单味药材显微特征常数与指标成分的相关关系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结论: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并具有不同于化学方法定量的特点,将对中药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11种花类中药的显微鉴定广东省花都市中医院(510800)王叶茗主题词中药鉴定@花类中药/解剖学与组织学笔者通过显微描绘,显微测微等实验手段,对所收集到的11种花类中药的粉末进行鉴别,旨在寻得一种对粉末花类中药准确而又快捷的鉴定方法,为从事中药鉴定工...  相似文献   

7.
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总结有关化学模式识别、显微图像模式识别及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文献 ,综述不同方法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结果 :到目前为止 ,红外、紫外、裂解 高分辨气相色谱、GC-Mass总叠加质谱等被应用于中药的化学总特征的表现 ;基于体视学和计算机图像测试技术的图像定量分析 ,以及图形生成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的三维重建和显示技术被应用于中药组织的体视学参数的确定 ;误差反传等类型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也有重要的应用。结论 :化学模式识别、显微图像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图绘制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及中成药的粉末显微鉴别,是中药鉴定法的主要手段之一。粉碎的中药材,或粉、散、丹、丸、锭、袋泡等单方或复方中成药,在真伪鉴别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法。显微鉴别的两大方法是组织形态鉴别与粉末显微特征鉴别。此外,还有理化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龙芳  李会军  李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076-1080
中药鉴定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性状与显微鉴别是中药鉴定的2种常用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别中的应用。对电子鼻、电子舌、组织化学定位、荧光显微技术、X射线相衬显微技术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张洪媚  赵启友  陈浩 《中成药》2001,23(12):873-875
目的:建立健脾糕片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定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利用显微鉴别可鉴别出健脾糕片中8味中药;利用薄层色谱鉴别可检测其中党参、白术及甘草。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健脾糕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电子鼻在多基原郁金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电子鼻技术实现多基原郁金的快速准确鉴定。方法:以检测器响应值为指标筛选样品的检测参数和金属传感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辨别因子分析对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立了多基原郁金的电子鼻检测方法,绘制了多基原郁金气味识别指纹图谱。结论:电子鼻可用于多基原郁金的鉴定,为多基原中药材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乳疾消胶囊中温郁金、蓬莪术、北柴胡、丹参、黑三棱五味以原粉入药的中药材进行定性鉴别。方法:借助于生物显微镜,鉴别乳疾消胶囊中蓬莪术、北柴胡、丹参、黑三棱药材;以糊化淀粉粒团块为显微特征物,采用容量分析与显微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乳疾消胶囊中的温郁金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确定了乳疾消胶囊中蓬莪术、北柴胡、丹参、黑三棱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分别为非腺毛、油管碎片、石细胞、淀粉粒;在此基础上,当每毫克乳疾消胶囊中所含糊化淀粉粒团块数为29.70~37.58个时,证明制剂中同时存在温郁金药材。结论:乳疾消胶囊处方组成中温郁金、蓬莪术、北柴胡、丹参、黑三棱五味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简便可靠,对环境污染较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探讨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复方授权专利组方的用药规律,为乳腺增生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及专利申报工作提供思路。方法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于2000年至2020年收录的获得授权的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为数据来源,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版)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内服组方纳入133项专利,高频中药有柴胡、夏枯草、当归、郁金、香附;四气以温、寒、微寒、平为主;五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胃为主;常用的药对有柴胡-当归、郁金-柴胡、夏枯草-柴胡等;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6类组合;专利核心药物有柴胡、香附、郁金、白芍、当归、夏枯草、瓜蒌、青皮、丹参。外用组方纳入34项专利,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冰片、莪术、没药、当归、穿山甲、乳香等;四气、五味与内服组方使用情况相似,归经方面,外用组方使用归心经药比例略高;高频药对有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赤芍-当归等;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3类组合;核心药物有赤芍、没药、莪术、当归、乳香、三棱。内服专利组方与经方、验方用药规律相似,验证了中药复方专利较多源自于经方、验方。结论 乳腺增生中药复方专利新药开发可参考古方、经方进行配伍。目前治疗冲任失调型专利较少,可作为重点方向进行研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不同基原的郁金进行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气味信息进行差异分析,建立对不同基原郁金的快速判别方法。方法 利用感官总结比较郁金的性状,运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比较郁金的横切面及粉末特征,同时采用电子鼻对4种郁金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 4种郁金的性状、横切面及粉末鉴别特征差异较为明显。结合特征雷达图分析、主成分分析、气味综合值分析对4种郁金检测区分效果显著。结论 本研究结合性状、显微、气味特征,建立郁金基原快速判别方法,对临床用药品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979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于CNKI)收录的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疣文献的中药进行分析,寻找其用药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用药,按照标准术语收集整理归类,采用SPSS 17.0对药物使用频次分布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用药物196味,分为18类,清热药最多,活血化瘀药次之。其中内服药物151味,前15味药依次为薏苡仁、板蓝根、红花、牡蛎、大青叶、紫草、甘草、马齿苋、赤芍、黄芪、木贼、香附、当归、莪术、夏枯草;外用药物有146味,前15味药依次为板蓝根、薏苡仁、香附、木贼、红花、大青叶、紫草、马齿苋、牡蛎、苦参、鸦胆子、白矾、莪术、黄酒、桃仁。结论:对近30 a中医临床治疗疣用药的分析结果可为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辨治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史大卓教授诊疗介入后冠心病的证候、中药信息,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中药、证候、功效作为网络节点,构建中药-中药、证候-中药、功效-功效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图。结果:以中药-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主要中药节点为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以证候-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血瘀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赤芍、丹参、莪术、川芎、红花、三七粉,气虚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生黄芪、党参、西洋参,痰浊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热毒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黄连、金银花、黄芩;以功效-功效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中药功效主要节点是益气、活血、化痰、解毒、安神。结论:史大卓教授善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介入后冠心病,核心组方是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从毒痰瘀虚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肝硬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通过数据集成与汇交后,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再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等数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示,根据用药频次,解毒常用茵陈蒿、黄连、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芩,化痰常用薏苡仁、枳实、半夏、陈皮、瓜蒌,祛瘀常用丹参、郁金、莪术、泽兰、蒲黄,补虚常用茯苓、鳖甲、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针对“毒”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胆脾胃经,针对“痰”药的选择,主要为温性、辛味,归脾经与肺经,针对“瘀”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经、心经与脾经,针对“虚”药的选择,主要为平性、甘味,归脾经、肝经与肾。结论: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病研究所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临床经验方稳心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稳心汤进行提取工艺优化,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对姜黄、肉桂、莪术、细辛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对党参、川芎、全蝎进行乙醇正交试验设计,以党参炔苷和干膏率进行综合评分;对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以及经乙醇提取党参、川芎、全蝎残留的药渣进行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优化,以芍药苷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了稳心汤的提取工艺,其中姜黄、肉桂、莪术、细辛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6 h,蒸馏5 h,挥发油的得率较高;对党参、川芎、全蝎加入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加入10倍70%乙醇,提取1.5 h,提取2次;对乙醇提取药材残渣及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等进行水提醇沉,水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水,提取1.0 h,提取2次,醇沉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1.12 g·mL~(-1),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止醇沉36 h。结论: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的稳心汤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总结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古今医案云平台病案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和《名老中医经验全编》《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中国近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等医案类书籍中有关癫狂的医案,建立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的医案数据库,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SPSS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利用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分析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的高频药物、关键药对、常用方剂、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8篇病案,363首中药方剂,包含276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半夏、石菖蒲、大黄、远志、郁金、柴胡、茯苓、陈皮、黄芩等,常用药物配伍包括半夏-陈皮、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等,聚类结果分为8类,包含了癫狂梦醒汤、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方剂,核心处方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和十味温胆汤加减。结论:数据分析显示近现代医家治疗癫狂时,认识全面,明辨气血虚实,辨证选择理气、活血、治痰、解郁、降火、安神等不同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