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126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单纯性气胸34例,肺被压缩20%以下者内科保守卧床疗法平均6.4天治愈.肺被压缩21-30%者22例抽气治疗平均8.6天治愈.肺被压缩3l%以上者70例给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其中张力性气胸肺复张平均9.4天,交通性气胸平均17.3天.液气胸平均13.8天,内科治疗总有效率97.6%,死亡3人.结论 自发性气胸应采取综合治疗,单纯性气胸症状轻微可内科保守治疗.肺被压缩30%以上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时间不宜超过15天,对交通性气胸、液气胸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30天,如不愈可考虑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麻鹏凌 《包头医学》2011,35(1):10-11
目的:总结分析自发性气胸临床治疗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2010年5年间7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其中18例患者肺容积压缩〈30%,经保守治疗15例患者5—25天气胸完全吸收,另3例因保守治疗中肺压缩加重,故改行闭式引流术后治愈。其余60例因就诊时肺容积压缩〉30%,故直接行胸腔闭式流术45例,治愈40例、另5例后行开胸手术治愈。压缩〉30%中有15例压缩容积不足50%,而行穿刺置中心静脉管抽气术,2周内治愈。结论:依据肺容积压缩程度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患者因开胸手术造成的痛苦,可使绝大部分患者治愈;  相似文献   

3.
对109例自发性气胸病因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程度气胸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提示:肺压缩<30%以休息为主,肺压缩30~50%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而对复发性气胸或内科治疗无效及多发性肺大泡者可采用胸膜粘连或外科手术治疗。强调在气胸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05例,女15例;年龄16岁-70岁,其中16岁-40岁92例,占76.7%。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15例,20%-50%者55例,50%以上者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88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30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30例(气胸所致肺组织压缩15%以上),在给予常规吸氧、心电监护、抗感染、止咳、化痰基础上,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3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全部治愈。结论:老年COPD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明显、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及积极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减少死亡率,且安全性好、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卞小玉  陈娟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3):267-268,270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共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8例气胸患儿中男12例、女6例。均有肺部原发疾病。出生时有窒息史者11例,早产儿5例;生后不久即表现有明显的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查体可见胸廓隆起。患侧肋间隙增宽,三凹征阳性,患侧呼吸音减弱,少数伴有皮下气肿;床旁胸片提示肺压缩109b-30%者11例。肺压缩60%以上者7例。肺压缩〈30%者行保守治疗。肺压缩〉30%者行胸腔穿刺术。张力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8例患儿中,治俞13例,好转3例.死亡2例(1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气胸大部分继发予肺部感染。不适当的气道加压易诱发气胸的发生。故临床上应积极预防新生儿肺部感染和窒息。并避免不当的气道加压,可减少气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9例自发性闭合性气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后38例肺组织复张,4例转院;a另外7例肺压缩在30%以下自行复张.结论 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确保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而取得满意的效果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洪晓余 《当代医学》2008,(15):136-136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9例自发性闭合性气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后38例肺组织复张,4例转院;a另外7例肺压缩在30%以下自行复张.结论 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确保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而取得满意的效果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自发性气胸40例均常规吸氧、卧床休息。肺压缩20%以内5例住院观察;肺压缩20%以上35例中行胸腔抽气12例,胸腔闭式引流23例。胸腔抽气12例中有9例效果不佳者改为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均治疗基础疾病及对症治疗。结果:治愈36例,气胸闭合时间为1~12 d。自动出院3例,转外院手术1例。结论:自发性气胸以原发多见,且多发青年男性;继发气胸偏少,多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中老年多见。吸氧是治疗气胸的基础措施。胸腔闭式引流是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侯振东 《中外医疗》2011,30(32):77-7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44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诊断及时,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接诊这类病人时医生应仔细体格检查,及时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尽早确诊并积极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有效、可靠,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3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35例病情好转后拔管出院,3例患者病情无明显减轻而带管自动出院.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一旦确诊,除个别轻症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外,多数应行胸腔穿刺抽气,对于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的患者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促进肺复张.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节,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改良胸腔植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方法,插管闭式引流或电动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6例,女4例;年龄16~68岁,其中16~40岁14例,占70%。气胸病变发生于左侧13例,右侧6例,双侧1例。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2例,20%~50%者6例,50%以上者1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植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7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1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2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植管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快捷,细而软的小导管对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引流速度缓和,避免了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减轻了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引流排气充分,缩短了治疗疗程,便于反复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08例自发性气胸进行分析,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肺大泡20例、肺结核6例、特发性气胸34例。保守治疗,适用于首次发作,单侧肺组织压缩程度<20%,不伴有呼吸困难的闭合性气胸患者,给予吸氧、严格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2~3周内可基本吸收。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20%、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无论其气胸容量多少,均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本组病例104例治愈,其中保守治疗12例;胸腔闭式引流58例;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其中有6例因引流后不满意及皮下气肿改为传统粗管闭式引流);4例因引流超过14d,肺未完全复张,水封瓶仍有气泡逸出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闭合性气胸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明显的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人、中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106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17例,胸穿抽气45例,胸腔闭式引流13例,手术治疗31例。结果:治愈87例,好转14例,死亡5例,病死率4.7%。复发32例,复发率30.2%。自发性气胸青年组好发在夏季和冬季,病因以特发性气胸、肺大泡为常见;中老年组好发于7~9月份,以阻塞性肺气肿常见。结论:对3次以上复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肺部有明确病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用乳胶球囊导尿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海  李广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54-1954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措施,尤其是肺组织压缩>40%的患者必须做闭式引流才能挽救生命。但部分患者(大多为年老体弱者)术后常出现皮下气肿,并且引流管置入胸腔内的长度也不容易掌握而常出现胸腔积液、引流管脱出等现象。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自1999年1月采用乳胶球囊导尿管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肺组织压缩均>40%,且治疗前均无胸腔积液征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用乳胶球囊导尿管作闭式引流管)和对照组(用传统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自发性气胸43例,现就胸腔闭式引流若干问题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39例,女4例。年龄17~76岁,平均34岁。43例自发性气胸中,特发性气胸29例(67.4%);继发性气胸14例,其基础疾病为肺结核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例、肺大泡1例。闭合性气胸30例,开放性气胸3例,高压性气胸10例。肺压缩程度小于20%的4例,20~90%25例,大于90%的14例。二.治疗方法及效果1.单纯卧床休息:给予抗感染、止咳及通便治疗。无明显气急及呼吸吸困难的6例患者,不论肺压缩程度多少,平均20天(15~34天)后肺完全复…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气胸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Pneumothorax;SP)是内科的急重症。我院从1980年10月至1992年8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120例,经分析研究发现吸烟是引起SP的重要因素之一。部份患者发病与内分泌变化和遗传因素有关。人工气胸器是鉴别和治疗SP的好工具。对于肺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即使肺组织压缩低于20%亦可危及生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排气减压;对双侧气胸应两侧同时进行排气减压,以减少死亡率。通过闭式引流管注射四环素0.1加生理盐水20ml入胸腔,预防气胸复发确有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84例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后肺复张不满意的患者,给予持续低负压吸引观察与护理。发现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过程中,加强观察与护理,能促进气体的排除,提高治疗效果好,无胸腔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气胸(SP)是指在不存在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使胸膜腔内积气。气胸治疗的目的是尽快排出胸腔内气体,使肺复张。2007~2009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20例予以应用深静脉穿刺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治愈,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30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突发性胸痛、胸闷、气促、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是自发性气胸患者就诊的的主要原因。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保守治疗3例,胸腔穿刺8例,胸腔闭式引流19例(其中胸腔内注射高糖3例,注射滑石粉2例,转外科手术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确诊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治疗(附以吸氧)、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引流后气胸不易愈合的,给予胸腔内注射高糖或滑石粉促进胸膜愈合)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