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养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等原因所致的关节软骨缺损可引起患者疼痛,并导致滑膜炎和关节变性等,而软骨组织的自身修复能力又很差,缺损往往不能自行修复。目前临床上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主要是自体软骨植入及软骨代用品植入,效果均不理想。近期研究表明,培养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种方法还可在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和再分化的过程中调节基因表达[1]。笔者就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进行综述。一、关节软骨的分子生物学组成关节软骨(也称透明软骨)是覆盖在运动关节骨末端的一层质地坚韧的半透明组织,在膝关节厚度为1~5m…  相似文献   

2.
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因软骨细胞缺乏有效的自身分裂增殖、修复缺损的能力,软骨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是临床上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对促进软骨缺损的修复及提高修复组织质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软骨缺损按缺损的深度可分为局限于软骨内的缺损和穿透软骨下骨板的骨软骨缺损。Namba等[1]认为,胚胎时软骨有一定程度的自身修复能力,他在胚胎羊股骨髁造成深100μm的软骨缺口,不伤及软骨下骨板,损伤28天后,缺损修复,恢复了软骨细胞的密度和组织结构。但是,胚胎羊的这种自身修复缺损的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当缺…  相似文献   

3.
关节软骨缺损主要由刨伤、骨坏死或剥脱性骨软骨炎等造成,由于软骨内没有血供及淋巴回流,受损后很难自我修复,严重将导致关节炎发生[1].1743年Hunter通过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曾经断言"软骨一旦损毁,不可修复"[2].一直以来,临床医师在不断探索有效的外科学软骨修复技术.笔者针对国内外关节软骨再生修复策略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关节移植较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大段骨关节端缺损,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中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及骨延迟愈合、不愈合、疲劳骨折、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等并发症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中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及新近提出的有效应对措施,如在移植骨上复合生长因子促进移植骨与宿主骨愈合,利用骨膜和软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缺损,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诱导生长因子(PDGF)、转移因子β(TGF-β)等生长因子促进软骨修复等措施。此外,还简要引述了制备、贮存供体材料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移植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对7例膝关节软骨炎患者行关节镜取软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膜植入术.对患者行MRI检查确定损伤位置,并进行IKDC2000评分.术后按照特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到24个月.术后半年多数患者各项症状逐渐消失,IKDC2000评分大部分增高.复查MRI和关节镜,显示原来缺损的关节软骨已基本修复,并伴有软骨下骨的修复.结论 与传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技术相比,利用MACI技术修复软骨缺损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生成更多透明软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的骨软骨,并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用于修复缺损。结果 随访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 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的曲度,是较为实用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修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日益重视将软骨和软骨下骨作为一个整体(即骨软骨单位)来指导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案,而不是把焦点只放在关节表面的软骨上.如果忽略了修复支撑软骨再生的软骨下骨,那么修复方案可能失败[1].软骨下骨不仅支撑着软骨再生与整合,而且在负重关节中提供了有利的力学环境,提升了软骨组织的再生性能[2].近年来,新兴的双层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这一理念正是立足于恢复骨软骨单位的生理学特性,顺应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不同生物或功能属性,同时又满足软骨和软骨下骨一体化的要求,以期达到新生组织更接近正常关节表面并保持其力学属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钙磷骨水泥(CPC)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hVEGF)+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与异体脱蛋白骨(DPB)关节移植修复骨关节缺损的能力。方法 成年杂交犬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CPC/rhVEGF/rhBMP-2/DPB关节移植;B组为rhVEGF/rhBMP-2/DPB关节移植;C组为单纯的DPB关节移植。术后观察血管发生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相点再血管化、成骨能力和软骨形成检测结果均优于B、C两组,B、C组间在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脱蛋白骨关节材料具有较强的再血管化和成骨能力,可早期与受体达到骨愈合修复骨关节缺损并最终成为自身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关节软骨一旦缺损,其修复能力有限。本实验通过移植同种异体兔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软骨细胞取自出生后3周雄性新西兰幼兔,体外培养,移植于成年雌性新西兰兔膝关节。股骨内髁缺损区为移植细胞组,左股骨外髁缺损为移植胶原凝胶组,右股骨外缺损为空白对照组。术后所有动物不加外固定任意自由活动,于术后4,8,12周处死,进行肉眼、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标本用带有Y染色体的Sex-determing-region-Y(SRY)基因进行杂交。结果移植软骨细胞组术后股骨内髁缺损区得到修复,而移植胶原凝胶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股骨外髁缺损未得到修复。SRY基因性别鉴定也证明了以上结果。结论关节软骨的缺损及骨性关节炎通过软骨细胞移植方法进行治疗,可再生出新的透明软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和方法 :取幼兔的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共 3种有生成软骨潜力的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 ;以聚乳酸 (PLA)为载体 ,将培养的原代细胞植入PLA支架上 ,形成细胞 -PLA复合物。于 2 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滑车关节面上造成直径 4 5mm、深 3 0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将 3种细胞 -PLA复合物分别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细胞 -PLA复合物为实验组 ,单纯植入PLA支架为对照组。术后 6周、12周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及新生组织类型。结果 :软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部分重建 ;细胞排列紊乱。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不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软骨下潮线恢复 ;细胞排列趋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移植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阴性 ;软骨下潮线消失。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明显优于成纤维细胞及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组的修复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但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组织的细胞排列有序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与周围组织融合密切 ,更接近正?  相似文献   

11.
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作用,证明实验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24只6周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手术造成右侧胫骨近端生长板内侧1/3-1/2缺损,未作处理的左侧胫骨为正常对照。分别将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植入生长板缺损处,手术后第8周行双下肢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胫骨近端发育及生长板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肌肉和骨蜡植入组胫骨发生明显内翻及短缩畸,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板缺损部位由大量致密新生骨充填。培养软骨植入组胫骨发育良好,明显优于肌肉和骨蜡植入组(P<0.01)。移植软骨再生修复生长板缺损,恢复其组织结构和生长功能。结论 在6周龄兔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1/3-1/2缺损移植实验中,培养软骨可有效修复生长板缺损和防止胫骨畸形,而肌肉和骨蜡无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节软骨一旦缺损,其修复能力有限。本实验通过移植同种异体兔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软骨细胞取自发生后3周雄性新西兰幼兔,体外培养,移植于成年雌性新西兰兔膝关节。股骨内髁缺损区为移植细胞组,左股骨外髁缺损为移植胶原凝胶组,右股骨外缺损为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关节软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病变,对于该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临床难题。颗粒软骨移植技术是近期新出现的一种商品化的软骨修复技术,根据软骨来源可分为自体和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应用颗粒软骨移植技术一期手术即可完成软骨缺损的修复。既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已部分显示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作为一项新技术,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仍较少,且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具备关节解剖形态的组织工程骨软骨,行原位移植修复兔关节大面积缺损,评价修复后效果。方法制备具有解剖形态的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胶原-陶瓷化骨软骨支架。分为复合细胞组,无细胞组和不修复组。进行体内原位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大体观、运动功能检查、HE染色观察,并进行O’Driscoll评分。结果复合细胞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运动功能基本无障碍,前行时双下肢运动对称,大体观可见与正常关节外形接近,表面软骨层呈现略透明白色,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HE染色可见组织结构逐步改建与正常关节组织结构类似。结论复合组织在功能恢复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与正常关节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5.
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上非常多见,主要由外伤或疾病造成.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可引起损伤关节的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受限,到晚期关节退变,发生骨关节炎,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往往需要关节置换.关节软骨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如何修复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损伤、促进关节软骨自身修复、重建关节功能成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孔径钻孔术对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钻孔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过程,比较不同孔直径钻孔术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用中国白兔24只,在股骨关节面造成6mm×8mm全层软骨缺损,分别施行孔径1mm和1.5mm的钻孔术,术后4、8周取材,行组织学,光、电镜检查并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的优势修复组织均混有类透明软骨、幼稚软骨和纤维软骨,对照组为纤维组织.(2)修复组织厚度,1mm孔比1.5mm孔厚.(3)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软骨下骨钻孔可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小孔比大孔修复效果好,非钻孔的缺损修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带蒂骨膜瓣移植修复骨全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8例10例髌骨大面积软骨缺损患者,手术取膝前内侧切口,探讨查和处理关节内病 ,清除髌骨病区残存的软骨软骨下钙化层骨质,露出松质骨渗出血面,修理平整。在股骨内上髁部逆动脉血液方向“U”型切开骨膜,形成一带蒂骨膜瓣,将骨膜瓣翻转覆盖关节软骨缺损处并固定。术后3天开始关节被动活动。结果 平均随访3.2年,优8例,良1例,  相似文献   

18.
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经软骨起源诱导后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与牛Ⅰ型胶原及人纤维蛋白相混合制成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60只5个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均分为软骨移植物组、单纯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修复兔股骨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效果。 结果 软骨移植物组12周时已形成正常厚度的软骨层及完整的软骨下骨板,O'drilscoll组织学评分18.22±2.45,Ⅱ型胶原含量97.9%,甲苯胺蓝变色反应表明其与周围正常软骨无明显区别,为透明软骨组织修复。而对照组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后期为纤维组织和板层骨修复。 结论 该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作为软骨移植的替代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方法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用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等观察。结果实验组移植6周后,软骨损伤区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12周后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产生。两对照组损伤区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以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BMSCs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20.
深低温冷冻同种硬脑膜移植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软骨缺损是各种骨关节病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小面积软骨缺损可采用自体或异体软骨、软骨膜、骨膜来修复。大面积软骨缺损的修复极其困难,为此,笔者根据骨膜再生软骨的原理和胎儿硬脑膜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在动物实验研究[1]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