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疾病监测数据的应用新模式,提升疾病监测质量。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的基线值和平均值、每周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和每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起数的高低程度评分和计算权重系数,建立“流感指数”判定方程。结果 “流感指数”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极易发生(Ⅰ级,指数值3.6~4)、易发生(Ⅱ级,指数值2.6~3.5)、较易发生(Ⅲ级,指数值1.6~2.5)和较少发生(Ⅳ级,指数值1~1.5)。结论 “流感指数”是将疾病监测数据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新尝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德阳地区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简称“两癌”)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影响女性“两癌”防治知识认知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 “两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6—9月抽取德阳市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两癌”防治知识知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835名德阳市女性居民进行分析,年龄20~69岁,平均(42.36±5.22)岁。文化程度以初中(653人,35.59%)和高中(634人,34.55%)为主。城镇居民占60.60%。职业以企事业职工为主(594人,32.37%)。“两癌”防治知识的总均分为(23.6±5.3)分,总知晓率为49.30%。答对“两癌”防治知识问卷60%以上题的有878人,了解率为47.85%。年龄越大(OR=0.730)的女性居民“两癌”防治知识了解的可能性较小,文化程度越高(OR=2.787)、居住地在城镇(OR=5.512)、职业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或个体户(OR=5.124、1.713)、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OR=2.298)、乳腺疾病史(OR=1.775)和妇科疾病史(OR=1.320)是女性“两癌”防治知识了解率的促进因素。结论 德阳市适龄妇女“两癌”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应重点针对高龄、文化程度低、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女性人群加强“两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回顾,为完善甲型流感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甲型H1N1流感疫苗”或“甲型流感疫苗”“评估”或“效果”或“效果评估”为检索词,全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期刊全文数据库(2009~2014年6月)和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2009~2014年6月),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2篇,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系统评价显示:抗体阳转率为61%~100%,GMT为1:200~1:736.23,甲流发病率<8.5%,疫苗的保护率为 45.15%~100%。结论 甲流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承德市普通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承德市某医院进行普通体检的成年女性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两癌”筛查意愿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两癌”筛查意愿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有效调查承德市健康女性3 150人,30~60岁1 752人,占55.62%,已婚2 159人,占68.54%,有筛查意愿970人,占30.79%。个人月收入>8 000元(OR=3.025)、居住地为城市(OR=3.154)、31~60岁(OR=1.335)、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2.331)的健康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较高。结论 承德市普通体检女性“两癌”筛查意愿较低,需引起重视,需要加强“两癌”筛查相关认知宣传,需制定综合措施增加女性“两癌”筛查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发育性协调障碍(DCD)儿童动作能力的影响,为DCD儿童干预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搜集1995年1月-2015年3月关于针对改善DCD儿童动作能力的中英文干预研究,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分析、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讨论和结论报告。41篇文献最终被纳入系统评价,本文将纳入文献中提及的干预方式分为“以任务为导向”的方法、“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和药物治疗3类,并采用PEDro量表和牛津中心证据水平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而对每类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EDro量表文献质量评价平均得分为6.3,为中等水平;采用牛津中心证据水平对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水平均在中等(Ⅱb)及以上。不同类型干预方式对DCD儿童动作能力改善程度为:“以任务为导向”的方法对DCD儿童动作能力的提高最有效,其效果高于“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药物治疗对DCD和ADHD共病儿童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以“任务为导向”的DCD儿童动作能力发展干预方法优于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药物治疗对DCD和ADHD共病儿童有较好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深圳市龙华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参考相关的工作规范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拟定龙华区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的基础指标,采用2轮专家评分法对基础指标进行筛选、增、减得到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校园传染病的防控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邀请13名具有医学背景、熟悉传染病防控业务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咨询,建立的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组成。应用该评价体系对龙华区245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初步评分,10.61%(26/245)评价对象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很强”(90.00~100.00分),50.61%(124/245)为“强”(80.00~89.99分),23.27%(57/245)为“一般”(70.00~79.99分),13.06%(32/245)为“差”(60.00~69.99分),2.45%(6/245)为“很差”(0~59.99分)。结论 通过校园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及幼儿园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传染病防控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冀乃宏  陈鹏  叶清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2):1483-1486
目的了解株洲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特征、安全套使用和HIV感染等情况,为在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对辖区内129名MSM开展 一对一匿名问卷调查,使用SPSS 18.0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29名MSM人群的平均年龄为26.7±8.4岁,其中30岁以下者占75.9%,且大部分为未婚者,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42.6%。MSM人群中HIV阳性者10人,感染率为7.75%,其中有过“O”角色史的MSM人群感染率是“1”角色者的两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1.32%,不同文化程度MSM人群的近6个月同性行为中的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已婚MSM人群在同性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要低于未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V在MSM人群中的流行日趋严重并有通过异性婚姻和低年龄性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可能。此外,该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存在知识和行为分离现象。故开展针对性MSM人群艾滋病干预工作是今后艾滋病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8.
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虽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康复隔离观察期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即出现“复阳”现象,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决定,也可能与病毒入侵后产生的机体免疫反应、患者的病程和病情以及样本采样部位、处理方式、检测等一系列因素相关,因此对出院患者的核酸检测仍需重视。本文就COVID-19出院患者核酸检测复查阳性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综述,为后续复阳患者的防控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海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某试点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实施“计划”的重点监测县抽取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检测及问卷调查。多组均值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贫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2014—2017年共抽取学生2 590人,各年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8.1±12.0)、(136.4±13.4)、(138.1±12.4)、(138.1±15.4)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来各年贫血率分别为5.4%、5.4%、4.5%、6.7%,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初中生贫血率高于小学生(P<0.05),其余年度小学、初中生间,男、女生间贫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学生(OR=6.947)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OR=2.030)发生贫血的风险更高。结论 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改善不明显,少数民族和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缺乏学生是需改善贫血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高危人群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某医院胸外科完成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并判断为肺癌高危人群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知识掌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肺癌高危人群416例,年龄40~72岁,男性269例,女性147例,分别占64.66%、35.34%。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326例,知晓率为78.4%。知晓率最高的为“体检或癌症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癌症无传染性;癌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癌症检查价格并非越高效果越好”、“戒烟有利于预防肺癌”,知晓率分别为92.79%、92.31%、90.38%。知晓率最低的为“适龄生育、母乳喂养、多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合适体重、少饮酒和定期体检有利于预防乳腺癌”、“肺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导致癌症发病的高风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50.24%、37.98%、34.8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72岁(OR=0.418)、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309)、职业类型为医疗卫生行业(OR=4.121)是肺癌高危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癌高危人群防癌认知的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还应针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及非医疗卫生行业人群进一步加强癌症防治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防癌知识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型输变电工程周边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状况。方法对18项输变电工程周围50m范围内民房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参照HJ/T24-1998和GB/T7349-2002。结果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值也随着升高,110KV、220KV、500KV输变电工程周边民房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555 V/m、858 V/m、3572 V/m,工频磁场接触强度最大值分别为0.344 μT、1.108 μT、3.277 μT,均低于相关标准限值,无线电干扰值均小于40dB。结论周边居民电磁辐射实际接触强度很小,人们应消除对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肠道病毒71型(EV 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接种期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从“广东省疫苗接种月报表”收集江门市2017—2019年各预防接种单位每月上报的EV 71接种数据并汇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提取江门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和哨点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估算EV 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结果 2017—2019年,江门市共报告接种EV 71 456 686剂次,3年估算接种率分别为17.96%、29.33%和30.75%,估算接种率逐年上升(P<0.01)。3年EV 71感染手足口病估算发病率分别为21.21/10万、3.02/10万和0.00/10万,估算发病率逐年下降(P<0.05);3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呈季节性波动,每年5—7月为手足口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2018年比2017年下降42.17%,2019年比2018年上升54.45%,5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发病总数的87.24%。 结论 接种EV 71灭活疫苗能有效降低EV 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脑性脑瘫(CP)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类型、合并症、神经影像学表现、病因及遗传变异都具有异质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多数CP起源于先天而非后天,早产、宫内感染等高危因素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可作为诱发因素。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具有痉挛、共济失调或不随意运动表型等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容易被误诊为CP,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表现出“肌张力障碍”的共性特征。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如染色体微阵列和第二代测序技术),数量空前的肌张力障碍新的基因被发现。在这里,为了与CP易感基因区别,将易“伪装”成CP的肌张力障碍疾病基因称为“CP症状基因”,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的CP遗传病因学(尤其是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原因)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治未病”理念观察的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 基于 “治未病”理念的综合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干预组实施中医“治未病”综合管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时间6个月,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干预前后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健康信念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的分值变化以及跌倒或骨折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00例研究对象,干预组100例(男9例,女91例),年龄66~84岁,平均BMI(26.1 ± 2.2);对照组100例(男13例,女87例),年龄65~85岁,平均BMI(26.8 ± 2.5);2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及BM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知识问卷、健康信念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分值增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跌倒或骨折事件的发生率13%(13/100),对照组24%(24/100),干预组与对照组跌倒或骨折事件发生不同次数的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可以提高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水平、增强自信、提高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跌倒或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患者血样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恶性疟原虫患者和间日疟原虫患者抗凝全血标本各1份,制作厚血膜血片,计算其原虫密度。再以健康人“O”型抗凝全血为稀释液按照1∶4、1∶16、1∶64、1∶256、1∶1 024、1∶4 096、1∶16 384比例分别稀释,制作成7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分别制备1张厚血膜血片和提取1份疟原虫DNA,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片厚血膜显微镜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区间分别为12.44~49.76个疟原虫/μL血、3.11~12.44个疟原虫/μL血;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显微镜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区间分别为45~180个疟原虫/μL血、2.81~11.25个疟原虫/μL血。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检出限明显高于显微镜检查,可有效解决目前低密度感染以及服用抗疟药后难检测、难鉴别疟原虫的问题,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桂林市嫖客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现状、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商业性行为状况,为该地区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以2015—2019年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及羁押场所作为常规监测哨点,将自我报告既往曾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成年男性嫖客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安全套使用状况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最终纳入1 927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02%,其中“1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表面上看出来吗”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4.40%,“只与1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知晓率最低为66.06%。商业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者占33.26%;有同行性行为者占5.66%;未做过艾滋病检测者占82.62%。艾滋病性病检测阳性者127人,占6.59%(其中HIV阳性者38人,梅毒阳性者71人,丙肝阳性者21人)。不同人群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艾滋病性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现为18岁至29岁年龄段,文化程度高者、未婚者检出率高。不同文化程度中未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和商业性行为时未正确使用安全套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离异或丧偶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不同婚姻状况未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者最低,为74.34%。结论 加强对嫖客人群安全性行为的正确引导、宣教和健康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临床、预防、康复与健康管理方面具有一体化指导作用。全科医生遵循“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随着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医学人才,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健康保障,有利于缓解就医压力,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束缚应激模型在凉茶“降火”研究中应用的科学性及适用性。方法 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实验,均为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组、低、中、高3个剂量凉茶组[0.8、2.4、7.2 g/(kg BW)凉茶干膏粉],每组8只。急性应激束缚模型为给药5 d,第5天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束缚2 h;慢性应激束缚模型为每天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束缚2 h,共10 d 。给予不同时间的处理后,观察小鼠一般行为,记录终体重及肝脏重量,计算肝体比,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的含量,测量肝脏中丙二醛、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含量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或P<0.01);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肝脏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 (P<0.01)。高剂量凉茶组与慢性束缚组相比,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含量均降低(P<0.01);肝脏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模拟“上火”,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均成立,且用于评价凉茶“降火”功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基因-509C>T、Leu10Pro(T>C)、Arg25Pro(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liver cirrhosis”和“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为主题词,辅以“liver Fibrosis”、“ TGF-β1”、“肝硬化”等关键词,在PubMed 、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要求入选文献均为非相关研究,以OR或RR为效应指标,利用Review Manager5.2和Stata12软件进行合并分析、亚组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最后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 最终选定17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2043例,对照2316例。合并分析显示: TGF-β1基因-509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患病风险有关(等位基因比较:OR=0.820,95%CI:0.728-0.923, P=0.001;显性模型:OR=0.826,95%CI: 0.689 -0.990, P=0.039;隐性模型:OR=0.731,95%CI: 0.600 -0.891, P=0.002;纯合子比较:OR=0.711,95%CI: 0.567 -0.893, P=0.003)。Leu10Pro(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患病风险无关联(P>0.05)。Arg25Pro( 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患病风险有关(等位基因比较:OR=0.063,95%CI:0.049-0.080, P=0.000; 隐性模型:OR=0.600,95%CI: 0.441 -0.816, P=0.001)。结论 TGF-β1基因变异与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有关联,其中-509C>T位点的C等位基因、Arg25Pro (G>C)位点的G等位基因与肝纤维化的易感性呈负相关,提示该等位基因可能是个体肝纤维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宁波市北仑区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586名已婚育龄妇女,通过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以及“妇女保健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保健知识总分为30~72分,平均(54.2±7.6)分,其中生殖卫生得分平均(9.5±2.8)、妇科保健得分平均(8.0±2.1)、计划生育得分平均(7.9±2.2)、优生优育得分平均(9.9±2.4)、孕期保健得分平均(9.8±3.7)和产褥期保健得分平均(8.2±2.6)。其中年龄在21~30岁、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对于婚姻满意,且生育1个孩子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各维度得分在各组间均最高(P<0.05)。结论应针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年龄在40岁以上、年收入及文化程度较低、婚姻状况不佳,且生育多个子女的妇女重点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以提高其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