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掌握甘肃省陇西县人群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采集血液样本,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判定是否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感染阳性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对χ2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5 527例,IGRA阳性957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7.3%。男性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1.2%,女性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5,P0.05)。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线性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610,P0.05)。不同职业间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949,P0.05)。性别、年龄、职业、吸烟与否、饮酒与否和食用豆制品频率不同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增大、吸烟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5 527例甘肃省陇西县人群,掌握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川区居民结核潜伏感染现状,为制定结核潜伏感染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1-4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川区1个街道和1个乡镇的居民为调查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吸烟史、饮酒史、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和卡痕等资料;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IGRA检测阳性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云南地区不同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用3种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体外释放ELISA法和Elispot法)检测云南地区不同健康人群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反应水平,包括高危组104例和低危组104例,同时对各组人群进行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调查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各组人群中IFN-γ检测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D皮试阳性率均比IFN-γ阳性率高。结论各组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不同,IFN-γ检测诊断潜伏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优于PPD皮试。  相似文献   

4.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NTM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1]。2013年2月,本院心胸外科医生报告1例手术切口迁延不愈的病例,医院感染管理部(院感部)接到报告后根据临床症状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为NTM(快速生长型)感染病例。遂结合文献,对感染的原因开展现场与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是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关于不同人群预防性治疗的接受性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接受性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华  王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915-5917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2例临床疑似活动性结核患者的细菌学、影像学、病理学结果,并随访治疗效果,与IGRA检查方法对照,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结核病例IGRA检测敏感性为85.29%,特异性为81.58%,阳性预测值81.08%,阴性预测值86.11%。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52.94%,IGRA检测方法与培养法检出率卡方检验,χ2值为8.336,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RA检测法对肺外结核的诊断率为83.3%。结论 IGRA作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检查手段特异性较高,对肺结核外其他结核的诊断价值也较高,可为菌阴患者、肺外结核等特殊情况及不能明确诊断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但该试验不能单独作为开展治疗与评价疾病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不同年龄段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109例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34例,18~44岁)、中年组(39例,45~59岁)、老年组(36例,≥60岁)。所有患者均进行IGRA与结核分枝杆菌涂片试验检测,以结核分枝杆菌涂片试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组的IGRA检测结果,并评估IGRA对不同年龄段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涂片试验结果为金标准,IGRA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03%(71/78)、67.74%(21/31)、84.40%(92/109);IGRA的诊断灵敏度随年龄升高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对老年组的诊断灵敏度为77.78%,低于青年组的9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33.33%、42.86%、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A的诊断准确度随年龄升高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的诊断准确度高,且对青年及中年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结核患者多,结核感染者多。预防性治疗是控制结核感染者不转变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本文分析了预防性治疗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局限性。我国目前开展的针对结核病感染高危人群的小范围预防性治疗,降低了高危人群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助于疫情控制。结合我国疫情特点,开展大规模和长时间的预防性治疗干预项目,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和评估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一种环境分枝杆菌,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地不断出现NTM病暴发流行,许多是由于水源消毒管理不严,或医院手术器械被污染、创口污染所引起.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人数的增多,NTM引起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正在增加.为研究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及耐药特征,我们对近几年结核病人痰标本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离,测定了其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和蛋白芯片技术,在HIV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感染者中的应用。方法用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IGRA)和蛋白芯片试剂盒对116例明确诊断HIV感染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含量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在HIV感染者中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法(IGRA)检出阳性率为21.6%,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阳性率为7.8%,且2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P0.01)。按照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和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分组,2组IGRA检出阳性率均高于蛋白芯片法的检出阳性率。IGRA在2组中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RA较适用于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蛋白芯片法不适用于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江苏省非结核病人群中结核潜伏性感染(LTBI)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丹阳市某镇2个村非活动性肺结核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胸部X光片检查、空腹血糖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职业、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对非结核病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 221例非结核病志愿者,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2 015例,感染率38.6%。年龄、性别、卡痕、高血压病史、肝炎病史等因素与非结核病人群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的发生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41岁(P值均0.05)、女性(OR=0.690;95CI:0.615~0.775;P0.001)、农民(OR=1.353;95CI:1.133~1.616;P=0.001)、肝炎病史(OR=1.576;95CI:1.079~1.846;P=0.019)以及糖尿病(OR=1.384;95CI:1.037~1.846;P=0.027)是该地区非结核病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丹阳市非结核病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率达38.6%,应重点关注41岁、男性及职业为农民、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炎病史的高危潜伏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信阳市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方法选取信阳市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断及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n=246)及其家属(n=1 396),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进行肺结核病识别,分析与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 396例肺结核病患者家属有245例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感染率为17.55%;夫妻关系阳性率(28.34%)最高,其次为祖孙关系(21.18%);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诊断时间长、伴有临床症状、女性家属、家属无业/退休、家属未接种卡介苗、共同居住、确诊前2个月内接触及接触时间长均是造成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信阳市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7.55%,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的筛查及预防,以降低肺结核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结核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是直接降低结核发病率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对预防干预效果的评价还主要是通过长期随访观察发病率的变化来实现,缺乏实时、便捷和客观的评价指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的体外诊断技术,在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其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能否反映治疗效果一直备受关注。该研究依托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群探索和评价适宜干预方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展开前瞻性研究来回答这一科学问题。研究评价了两种不同的干预方案(A,B),在干预开始前、干预完成及完成后3个月,共进行了3次QFT-GIT检测(一种商品化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产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抗酸涂片镜检(抗酸涂片)3种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优缺点,为临床寻找高效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 093例,将其分为肺结核组(n=665)、肺外结核组(n=428),分析Xpert MTB/RIF、IGRA和抗酸涂片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以培养作为诊断标准,Xpert MTB/RIF诊断肺外结核的敏感性高于肺结核(96.5%>90.9%,P<0.05),IGRA诊断肺外结核的敏感性高于肺结核(93.8%>82.9%,P<0.05),抗酸涂片对肺外结核的诊断敏感性低于肺结核(10.1%<30.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Xpert MTB/RIF肺结核组曲线下面积大于肺外结核(0.921>0.908),IGRA肺外结核组曲线下面积大于肺结核组(0.904>0.837),抗酸涂片肺结核组曲线下面积大于肺外结核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5.
正金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urum,M.aurum)是一种革兰阳性、抗酸染色阳性的细菌,属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um,RGM),常产生色素。M.aurum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几乎不引起人体感染~[1]。研究~[2-3]发现,M.aurum具有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的形态和耐药性。由于M.aurum生长速度快,致病性低,许多抗结核药物的抗菌活性研究将其作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替代物~[4-5]。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了解乡村医生的结核菌感染及结核病患病率情况,为我国结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临河地区乡村医生中实施结核感染检测。方法美国CDC工作人员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我们临河区的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乡村医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通过本次调查的229名乡医中,9例X光异常,其中有2例确诊为结核,其余为气管炎或肺感染,PPD测试共226人,横径≥15mm的有42人,痰检15人,阳性2例。血相测试226人,其中阳性92人,阴性132人,不确定2人。结论本次调查不仅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临河地区乡村医生结核菌的感染率、结核病患病率;了解乡村医生的结核病对于呼吸感染控制的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将为国家级结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方法以2013—2019年在静安区结核病定点医院登记管理的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中药敏结果为耐多药的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67人,胸部X线检查64人(3位14岁以下未拍片),均未见活动性结核病变;T-SPOT检查41人,结核感染阳性率为21.95%。耐多药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接种卡介苗(OR=12.860,95%CI∶1.391~118.905)是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阳性率未呈现很高状况,目前接种卡介苗防治措施还不能松懈。建议结核患者化疗访视医生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以降低结核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葛市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方法选取长葛市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断及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n=82)及其家属(n=478),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进行肺结核病识别,分析与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478例肺结核病患者家属有84例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感染率为17.57%,其中,夫妻关系阳性率最高(28.13%),其次为祖孙关系(20.69%)。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诊断时间长、伴有临床症状、女性家属、家属无业/退休、家属未接种卡介苗、共同居住、确诊前2个月内接触及接触时间长均是造成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规范治疗肺结核病患者尽可能缩短排菌时间的同时,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做好病患家属的肺结核筛查及预防,以降低肺结核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环境水体和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公共场所(特别是游泳池、公共浴池、洗浴温泉等场所)普遍检出。该文就目前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公共场所污染现状、暴露途径及对人群健康影响、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开展公共场所非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状况调查与相关检测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省南阳、驻马店、开封、焦作等地区269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了PPD-T及PPD-B分臂皮内注射对照试验,结果发现,PPD-B阳性率达11.2%,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达8.1%,且有地区差异,证明了我省青少年人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