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及其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影响。方法Graves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6例)和常规剂量组(35例),小剂量组给予甲巯咪唑15mg/d,一次顿服;常规剂量组给予甲巯咪唑30mg/d,分3次口服。比较两组的缓解率、副作用发生率、停药后复发率和TRAb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缓解率、复发率和TRA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但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对大多数Graves病患者,小剂量甲巯咪唑顿服治疗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夏枯草口服液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心肝火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夏枯草口服液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水平、甲状腺体积、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疗程及12疗程后,两组患者的FT3、FT4、TT3及TT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Ab、TPOAb、TRAb水平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6.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2.0%,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夏枯草口服液与甲巯咪唑联用可以明显改善Graves病心肝火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时初始剂量与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采用甲巯咪唑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资料,按不同初始剂量分为大剂量组98例(初始剂量30~40 mg·d-1)与小剂量组105例(初始剂量10~15 mg·d-1),比较两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结果 大剂量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10%,小剂量组0.9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时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4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等剂量(20 mg/d)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30 mg/d)甲巯咪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好转率和复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和大剂量甲巯咪唑近似,但中等剂量甲巯咪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少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放射敷贴治疗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评价其优劣。方法:2008年8月~2010年4月将本院收治的80例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患儿随机等分成少次大剂量组和多次小剂量组进行90Sr-90Y敷贴治疗。结果:①少次大剂量组和多次小剂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92.5%,复发率分别为10.0%、12.5%,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放射组的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1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敷贴治疗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少次大剂量90Sr-90Y敷贴治疗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患者就诊次数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泼尼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6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泼尼松片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单用甲巯咪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和突眼程度,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亚群计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突眼程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CD4和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泼尼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甲巯咪唑抑制白细胞的不良反应,更好地提高患者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联合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病(GD)的临床效果。方法127例接受规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初发Graves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48例)和单一治疗组(79例)。单一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MMI)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TRA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RAb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腺肿大≥Ⅱ度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甲状腺肿大≥Ⅱ度占比14.58%低于单一治疗组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皮疹、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Graves病时采用左甲状腺素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可以缩小甲状腺体积,安全性良好,但对TRAb水平和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 MMI)与丙硫氧嘧啶( PTU)对Graves病( GD)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GD患者63例,随机分为MMI组(31例)和PTU组(32例)。MMI组患者予以MMI治疗,PTU组患者予以PTU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6、TR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MMI组患者IL-2水平高于PTU组,IL-6、TRAb水平低于PT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与PTU治疗GD的效果相当,但MMI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PTU,药物t1/2长于PTU,故临床更倾向于使用MMI。  相似文献   

9.
潘鮀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45-2146
目的:观察小剂量硫唑嘌呤、强的松和左旋咪唑联合应用,对Graves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39例TRAb阳性(〉12U/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19例,予常规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B组为研究组20例,在常规ATD治疗的基础上加予硫唑嘌呤(50mg/a)、强的松(10mg/d)和左旋咪唑(50mg/d.分2次)口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分别复查TR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和TSH等。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B组在治疗后12个月,TRAb转阴率高于同期A组的水平(P〈0.05);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患者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硫唑嘌呤、强的松和左旋咪唑联合应用,对促进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转阴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巯咪唑对Graves病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32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甲状腺体积、眼球突出度)、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三碘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脂素(visfatin)]及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和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SH水平和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甲状腺体积、眼球突出度、FT3、FT4、TNF-α、IL-6、visfatin水平和CD8+则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7.58%vs.1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小剂量与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5例.大剂量组剂量为50.0mg,连续服用1疗程,小剂量组剂量为12.5mg,连续服用1疗程,两组患者服用药物的总量均为500mg.对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较治疗前均减小,治疗后子宫大小与子宫肌瘤大小与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闭经发生率均较高,但是两组之间闭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3.2±21.1)g/L和(125.9±33.9)g/L,小剂量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2.5±21.9)g/L和(126.9±37.6)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能够有效的缩小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的体积,并对患者的激素水平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作为首选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Graves病患者采用地塞米松甲状腺内注射联合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单纯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初发Graves患者60例分成两组,A组给予地塞米松5mg,每周一次甲状腺内注射,共12周,同时口服甲巯咪唑5mg,3次/d。B组给予甲巯咪唑5mg,3次/d口服。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病情调整甲巯咪唑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体积、甲腺功能、摄碘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甲状腺体积分别为(34.1±7.8)cm^3和(33.6±8.0)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两组甲状腺体积分别为(24.1±7.6)cm^3和(28.9±5.9)cm^3,治疗后12周分别为(16.2±6.7)cm^3和(24.3±4.7)cm^3,(P〈0.05)。治疗前两组FT3分别为(15.2±4.5)pmol/L和(14.9±4.1)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四组FT3分别为(9.8±3.1)pmol/L和(12.1±3.8)pmol/L,治疗后12周两组FT3分别为(6.6±2.4)pmol/L和(9.8±3.2)pmol/L,治疗后1年两组FT3分别为(5.1±1.9)pmol/L和(7.6±2.8)pmol/L,(P〈0.05)。治疗1年后两组摄碘率A组100%恢复正常,B组83%恢复正常,(P〈0.05)。结论地塞米松甲状腺内局部注射联合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较单纯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102例)给予大剂量(60 mg/次)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小剂量组(98例)给予小剂量(30 mg/次)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通过比较治疗后的疗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不同剂量氨溴索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大剂量组有效率89.2%,小剂量组有效率75.5%,大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前,两组CRP和TNF-α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大剂量组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和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上述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小肺部炎症反应,提高肺部通气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硒酵母片联合甲硫咪唑与单用甲硫咪唑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方法:18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甲硫咪唑联合硒酵母片治疗18个月后,继续服用硒酵母片至24个月)和B组(甲硫咪唑联合硒酵母片治疗,疗程18个月)和C组(单用甲硫咪唑治疗,疗程18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3个月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含量变化,治疗3个月时的有效率,以及停用甲硫咪唑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FT3、FT4、TRAb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TSH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1、2、3月,A组和B组FT3、FT4和TRAb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TSH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A组、B组的有效率优于C组(P〈0.05);停用甲硫咪唑6个月后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酵母片可以加快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治疗速度,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并且在治疗结束后继续服用硒酵母片有可能预防Graves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脑梗塞及预防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对早期脑梗塞治疗效果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6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大剂量尿激酶、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丹参注射液及阿司匹林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组、大剂量尿激酶组疗效明显高于丹参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尿激酶组溶栓后血栓复发低于大剂量尿激酶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小剂量尿激酶组溶栓后出血明显少于大剂量尿激酶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脑梗塞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效相同,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考组(32例),给予观察组大剂量厄贝沙坦,给予参考组小剂量厄贝沙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参考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白蛋白、血尿素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和大剂量厄贝沙坦对治疗糖尿病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而大剂量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尿白蛋白,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小剂量厄贝沙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TX)和奥曲肽治疗复发性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又称Graves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300例复发性Graves病病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常规口服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治疗组病人甲状腺局部注射Dex(4mg/次)、CTX(50mg/次)和奥曲肽(0.1mg/次),每周1次,连续3个月;每两周1次,连续2个月;每月1次,连续4个月。观察治疗期间病人的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功能[包括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水平],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病人的甲状腺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3个月时,(21.3±6.9)vs(28.7±9.2)cm3(P〈0.01);6个月时,(16.4±7.8)vs(25.6±8.2)cm3(P〈0.01);治疗2年时,(7.9±6.1)vs(20.9±8.5)cm3(P〈0.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甲状腺抗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RAb(31.3±12.5)vs(62.8±11.3)%(P〈0.01),TGAb(20.7±9.5)vs(52.3±8.2)%(P〈0.01),TPOAb(24.7±12.8)vs(55.8±10.9)%(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甲状腺功能分别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全部恢复正常。治疗组停药2年后只有21%复发,而对照组的复发率高达70%。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显著变化。结论:甲状腺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复发性Graves病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甲状腺肿大,抑制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祝炼  郑承红  高明松 《医药导报》2009,28(2):210-211
目的评价甲巯唑治疗Graves病时初始剂量与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采用甲巯唑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资料,按不同初始剂量分为大剂量组98例(初始剂量30~40 mg&#8226;d 1)与小剂量组105例(初始剂量10~15 mg&#8226;d 1),比较两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10%,小剂量组0.9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甲巯唑治疗Graves病时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抗体检测在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48例Graves病患者和9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接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水平的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甲状腺抗体水平。结果 Graves 病组患者 TGAb 的检测结果为(127.17±208.79)IU/L,TRAb的检测结果为(23.11±19.86)IU/L,TPOAb的检测结果为(194.26±283.35)IU/L;桥本甲状腺炎组患者TGAb 的检测结果为(725.39±898.96) IU/L,TRAb的检测结果为(10.42±6.17) IU/L, TPOAb的检测结果为(551.27±385.74) IU/L;Graves病组和桥本甲状腺炎组患者的TGAb、TRAb、TPO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桥本甲状腺炎组患者TGAb和TPOAb水平均显著高于Graves病组(均P<0.05),而TRAb水平则显著低于Graves病组(P<0.05)。结论 TGAb的检测是Graves病诊断的重要指标,TPOAb、TRAb的检测是桥本甲状腺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上述指标的检测可为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脱氧核苷酸钠治疗Graves病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对203例新发的以甲巯咪唑治疗的Graves病患者随机分入脱氧核苷酸钠治疗组(A组)和利可君治疗组(B组)治疗1年,观察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TRAb滴度和达到正常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IL-1b、TNF-a、IL-6的改变。结果 :A组甲状腺激素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较B组更快;治疗1年时,TRAb滴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A组TRAb恢复正常的百分率高于B组;治疗后两组间IL-1b无显著差异,而A组TNF-a、IL-6的下降较B组显著。结论 :脱氧核苷酸钠治疗对Graves病患者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