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疼痛是损伤后最常见的必有症状,也是许多骨病的主证或伴随症状。损伤可引起人体内部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紊乱,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伤及气血。清·沈金鳌说:“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外伤损伤了皮肉筋骨、脏腑经络,造成骨折、脱位、筋伤及内伤...  相似文献   

2.
<正> 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清代,瘀血学说有较大发展,尤以王清任对瘀血学说的贡献较大。他著的《医林改错》一书,对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气血合脉说》篇中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强调治病在于调理气血,瘀血去而诸病自愈,其立法处方以逐瘀活血,补气活血为主,把活血化瘀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医林改错》以逐瘀活血为名  相似文献   

3.
董克勤主任医师系吉林省名中医 ,全国第 2批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笔者有幸从师学习 3年 ,收获甚丰 ,特别是董师在妇科治法的研究上有其独特的学术见解与临床经验 ,现总结如下。1 血气为纲《素问·调经论篇》说 :“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医林改错》也说 :“治病之要决 ,在明白气血 ,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 ,何物不能伤脏腑 ,不能伤筋骨 ,不能伤皮肉 ?所伤者无外气血。”足见血气在中医发病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然者 ,是因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最为基本的物质 ,亦即脏腑经络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物质。故此 ,可…  相似文献   

4.
何炯成 《气功》1999,20(10):466-467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自我修复过程,这个过程是持续渐进的,一般需要1~3个月的时间。祖国医学早就提出“肾主骨”及气血与筋骨密切相关的理论,认为人体骨骼的生长和骨骼创伤的修复与气血的盛衰关系密切。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主张,骨折的修复首先要依赖于气血的生长。现代医学认为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虽然很多,但骨折局部的血运条件是影响其愈合的主要因素。临床实践证明,骨折的修复生长与机体内环境有关,其中骨折端血液循环的好坏,以及周围氧环境的张力高低,直接影响着骨折的生长速度。在骨科临床上,人们往往只重视药物的…  相似文献   

5.
骨折愈合,是一个持续的结缔组织修复过程,对此中医学也有其理论机制。1 筋骨的作用以及与气血脏腑的关系1.1 筋骨的作用 骨的作用主要是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又为筋的附着点。《灵枢·经脉》谓:“骨为干”。清·高士木式认为,“大筋连于骨内,小筋络于骨处。”筋的作用是联络骨骼和关节,并支持肢体的各种运动,筋与骨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节。”唐·王冰注:“筋气之坚结者,皆络于骨节之间也。”提出两骨之间必有筋的衔接,才能形成关节,而筋又必定要骨的附着,才能发挥作用。1.2 筋骨与气血的关系 气血是维持机…  相似文献   

6.
一般骨伤科疾病的发生常责之以气血损伤为其病机核心。如《杂病源流犀烛》中所说:“跌扑闪挫,卒然身受,气血俱伤病也”。因此理伤也多从气血论治,或理气活血,或调气和血,或益气养血。石氏伤科是我国骨伤科一大流派,在历经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及实践下,认为除了气血之外,痰也是发病和论治的重要因素,故其在理伤中不但重视气血,而且常常从痰取治,收效甚好。余有幸拜于石氏之门下,拾其麟爪,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人体健康状态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生化运行,疾病的发生即与气血的生化运行有直接的关系。王清任认为:“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与血正常生化运行中紧密联系的纽带——“气化”机制是最具中医特色的内容。唐容川I《血证论》一书即从气化理论入手,基于阴阳、水火、气血的生化运行机理,探讨各种脏腑经络内外血证的机理、临床病证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诊治骨折的理论,《黄帝内经》和历代的文献中有着不少的记述。特别是筋骨、气血、脏腑的理论,对后世伤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启迪,为诊治骨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最近文献上有不少关于中医对骨折治疗理论研究的报导。在这些文章中,均以“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损伤内动肝肾”等论点为基础,加以阐发,颇具精义。但笔者体会,气血的温养与运行对筋骨的强弱、骨折后愈合的迅速尤具  相似文献   

10.
中医早在《内经》中就有“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之论,历代文献中也都有“骨肉相连,筋能束骨”的记载,充分体现了筋骨并重的原则。在骨折治疗中,固定和活动同样重要,固定是手段,活动是目的,在骨折的治疗中始终贯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原则,即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以后,病人的伤肢、全身的骨折端都要进行活动,鼓励有益于骨折愈合的动,限制不利的动,固定是以肢体能活动为目的,而活动又以不影响断端的稳定为标准。由于这种方法不加重软组织损伤,不损伤肢体的血运,骨折端没有异物干扰,应力替代,伤肢能早期活动,所以使骨折的愈合和肢体的功能可以同时恢复。  相似文献   

11.
<正> 疼痛有虚实之不同,因实者谓“不通则痛”,因虚者谓“不荣则痛”。今不揣浅陋,略述对“不荣则痛”之管见。“不荣则痛”的病因病机荣,含有温煦、濡润、荣养、舒畅之意。“不荣则痛”是指因阴阳营卫气血津液亏损,脏腑经脉失养而发生的疼痛。气血虚弱多由大病久病、年老体弱或失血过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化源不足,或劳累过度气血暗耗,或外感伤寒发汗过多,以致气血不足于荣养脏腑肢体而发生疼痛。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医宗金鉴》亦说:“伤损之证,血虚作痛。”肝肾阴亏由于素体虚弱,肝肾本虚,房劳多产伤及精血,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肝肾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骨折手术期的辨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其主要并发症是老年人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因此,护理质量的得当与否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康复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顾虑多,对预后缺乏信心。对治疗反应消极,且多有抗拒手术治疗的心理。中医认为“忧则伤脾。怒则伤肝,恐则伤肾”,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得滋养;脾胃失于健运,使气血无以化生,筋骨无以滋养,均可引起骨折迟缓愈合甚至不愈合。所以护理应重点从心理上解除顾虑。因势利导,耐心解释,与患者建立融洽友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根据全面膳食、审因膳食、辨证膳食的原则,指导骨折病人饮食有节,合理膳食,使肝血充盈、肾精充足、气血充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筋骨得以强壮,促使骨折患者早日康复。中医学非常重视饮食调护,《金匮要略》说:“凡饮食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是指病人的饮食要按照病情,选择相宜者,避免有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接骨宝加快骨折愈合实验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辉  梁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07-508
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采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壮筋骨的中药复方制剂接骨宝,治疗动物兔人为右前臂桡骨骨折,同时设立益肾补骨液组及空白组(自然愈合)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接骨宝组疗效比其他两组好,证实接骨宝具有加速骨痴生长,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说明“肾藏精、生髓主骨”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严重性创伤,自1992年以来,我们以情志、饮食、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为护理内容,重点辨证护理,既治疗了疾病,又防止了心身性疾病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情志调护 《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情志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络阻隔,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病情加重,故情志调护对促进骨折愈合有较大作用。 1.1 骨折早期:当发生骨折时,皮肉筋骨受损,疼痛  相似文献   

16.
<正> 万全(约1495~1580年)乃明代著名医家,行医50余年,长于儿科病诊治,笔者仅就其对小儿热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面的观点及见解加以讨论。1 病因病机:万全认为小儿病的病机特点是易寒易热,在卷一《形气发微论》篇中说:“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在卷二《诸热》篇中还说:“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不可不调理也。”足以可见万氏特别重视和强调“易热”的特点。万氏在临床上,把热证归纳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在卷一《原病论》中说:“内伤发热,则口苦舌干也;外感发热,则鼻塞声重也。”外感主要是感冒风、寒、温、湿之邪而致,如卷一《急惊风有三因》中说:“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而发热者,宜即发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热可也。”内伤发热主要原因是饮食积滞而发热,变蒸疮疹而发热、胎热及疳热等。卷一《原病论》中说:“食乳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卷二《心所生病》篇还说:“如伤风发热、伤饮食发热、变蒸疮疹发热,胎热疳热。各随其类治之。”  相似文献   

17.
《医宗金鉴》曰:“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则作肿矣”。《内经》曰:“形伤肿、气伤痛。”又曰“先肿后痛者,形伤气也,先痛后肿者,气伤形也。”损伤必肿,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是伤筋、骨折、脱臼的共同证状。若治之不当,折者未复,脱者未纳,固定不当,  相似文献   

18.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小夹板固定骨折 ,是中医骨伤科的一大特色 ,骨折整复固定后能否维持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 ,除与医者的整复技术有关外 ,护理质量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经多年临床观察 ,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 ,现介绍如下。1 注意情感护理《内经》曰 :“善诊者 ,必先医其心 ,而后医其身”。当发生骨折时 ,不但引起皮肉、筋骨、脏腑的伤痛 ,往往由于肿胀疼痛等刺激 ,特别是夹板外固定后 ,患肢处于强迫体位 ,患者心理上不适应 ,易烦躁发怒 ,恐惧忧虑 ,消极悲观。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忧则伤脾”,“恐则伤肾”,“怒则伤肝”。肝肾亏虚 ,则筋骨不得濡养 ;脾胃失…  相似文献   

19.
中医骨伤科学中治疗骨折的之中一条重要的基本思路是筋骨并重,意思是说治疗骨折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治疗筋病。因为筋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骨折中必然会伴随着筋伤。笔者就骨折治疗中对筋的辅助治疗进行叙述,从理筋、调筋、养筋的角度来探讨治疗筋伤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在骨折早期理筋可以通过筋对骨折部位的保护作用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在骨折中期进行调筋治疗可以促进骨折周围的血液循环,为骨折的愈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折后期通过养筋来促进骨折部位肢体功能的恢复,加强周围组织的稳定性,防止骨折的二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何谓五劳?《证治要诀》云:“五劳者,五脏之劳也。”《医学纲目》释曰:“何谓五劳?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因于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劳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