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选用2002年以来住院的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132例,老年组(年龄≥60岁)63例,中年组69例(40岁≤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组的收缩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脉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昼夜血压无差异(P〉0.05),中年组的昼夜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是高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老年组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年组患者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高血压 1级患者 5 0例 ,2级 5 5例 ,3级 1 5例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 1 2 0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昼夜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左室重量指数 ( LVMI)。结果 :1级 5 0例及 2级 6例患者血压水平呈昼高夜低昼夜规律 (杓型 ) ,却未伴有 LVHI,L VMI为 1 31 .5± 2 5 .6mm Hg。高血压 2级 4例或全部 3级患者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消失 (非杓型 ) ,均伴有左室肥厚( L VH) ,L VMI为 2 68.9± 1 4.8mm Hg。伴有 LVH的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压均值明显高于无L VH;而两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室肥厚有一定相关性 ,非杓型高血压较杓型高血压易发生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血压昼夜变化规律的差异。方法 分析49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资料,40~59岁的256例为中年组,≥60岁的240例为老年组,比较其血压昼夜变化情况。结果 老年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夜间下降的幅度较中年组减小。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24h的血压变化规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差值减小,呈非杓型倾向。  相似文献   

4.
阿罗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罗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并与美托洛尔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随机分为阿罗洛尔治疗组4 4例和美托洛尔治疗组4 7例,其中阿罗洛尔组用阿罗洛尔5mg ,12服,每日二次,治疗4周前后自身血压比较,分析两种药物降压效果,并进行两组间疗效比较。观察组部分病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分析疗效。结果 阿罗洛尔治疗组平均坐位血压由治疗前的2 1.6 8/ 13.85±1.6 1/ 0 .79kPa下降到18.5 6 / 11.8±1.5 2 / 0 .5 9kPa ,(P <0 .0 1)。心率从80 .3±8.7次/min下降到71.3±6 .1次/min(P <0 .0 1)。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 5 ,动态血压监测提示两组均可平稳控制2 4h血压,保持昼夜节律。结论 小剂量阿罗洛尔能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疗效显著,且较少发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QT离散度 ,研究左心室肥厚病人QT离散度的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 45例 ,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者 40例 ,健康人 40例 ,测定QT离散度。结果 ①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和健康组 (6 0 .5 6± 13 .15 ,45 .2 4± 11.0 9,38.18± 9.2 8,P <0 .0 1)。②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QT离散度高于健康者 (4 5 .2 4± 11.0 9,38.14± 9.2 8,P <0 .0 5 )。结论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QT离散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动态血压监测过程对不同年龄高血压人群夜间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比较其日常与行动态血压时夜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的变化.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时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间均较日常缩短、觉醒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影响在老年组较中青年组更明...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了 2 4h中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情况。为探讨 2 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脑卒中的关系 ,我们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昼夜血压节律改变。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病例均选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脑卒中 (观察组 ) 4 5例 ,男 36例 ,女 9例 ,年龄 (6 1.8± 8.5 )岁 ,其中并发高血压 33例 ,无高血压 12例 ,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 ;无可致脑栓塞的心瓣膜病、房颤及心内膜炎。对照组 4 5例 ,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5 8.9± 9.0 )岁 ,其中正常人 2 7例 ,原发性高血压 (…  相似文献   

8.
方健强  刘波  黄宁生 《广西医学》2003,25(12):2539-2540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但随测血压并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血压状况及其引起脑卒中的危险程度。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方面的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 1 )。本文通过对比观察 3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和 31例老年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 ,了解其中的变化与脑卒中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6 0岁的老年患者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 37例 ,男 30例 ,女 7例 ,年龄 (6 7.72± 4 .95 )岁 ,其中脑梗塞 2 4例 ,脑出血 9例 ,腔隙性脑梗塞 4例 ;高血压无脑卒中组 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压昼夜模式与年龄及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8例老年人 (年龄≥ 6 0岁 ) 2 4h动态血压模式与年龄及血压的关系 ,并与同期 336例青中年人 (年龄 <6 0岁 )动态血压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同一年龄组中血压昼夜变化模式与血压高低无明显关联 ,老年组无论血压正常与否其昼夜变化模式均较青中年组明显减弱 ,尤其伴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结论 :血压昼夜变化模式与增龄有关 ,与血压高低无关 ,降压治疗同时要注意改善靶器管的微循环 ,以阻断因器管缺血再升高血压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关系。 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记录患者 2 4h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并设年龄相似的健康者作对照组。高血压患者 10 6例 ,分 3级 (1级 38例 ,2级 43例 ,3级 2 5例 ) ;对照组 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昼夜规律分析 ,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行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 )分析。 结果  1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全部正常 ,2级 6例正常、37例消失 ,3级全部消失 ;3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比 2级小 (P<0 .0 5 ) ;血压昼夜规律异常者 HRV降低 ,3级高血压患者 HRV显著低于 2级 (P<0 .0 1)。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与靶器官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加快肾功能衰竭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确评价高血压的危害性成为延缓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监测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 ,分析其血压分布规律及肾功能进展情况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降压治疗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135例 ,男 6 5例 ,女 70例。按肾小球滤过率 (GFR)水平分为 3组 :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组 (代偿组 ) 4 4例 ,平均年龄为 (5 8.3± 19.2 )岁 ,血尿素氮为 (6 .1± 2 .7)mmol/L ,血肌酐为 (94 .9± 31.5 )μmol/…  相似文献   

12.
我科血液净化中心 1 996年来有 78例尿毒症患者死亡 ,其中年龄≥ 65岁者 48例 ,占61 5 %,分析死亡原因与年轻组略有不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中老年组 48例 ,男 2 8例 ,女 2 0例。平均年龄 72 5± 4 3岁。透析时间 1月~ 7年 ,平均 33 1± 32 5月 ;非老年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 0例。平均年龄 42 5± 1 1 1岁。透析时间 1月~ 4年 ,平均 30 5± 2 0 7月。两组患者原发病诊断见表 1。表 1  78例尿毒症患者原发疾病老年组 (n =48)非老年组 (n =3 0 )慢性肾炎 2 7 2 3糖尿病 10 4高血压 62慢性肾盂肾炎 3 0结缔组织疾病 11多…  相似文献   

13.
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13 7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昼夜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其中高血压 1级 5 7例 ,2级 5 9例 ,3级 2 1例。结果  2级 45例或全部 3级患者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消失 (非杓型 ) ,均伴有左室肥厚 (LVH) ,LVMI为 2 69 3±14 9。 1级 5 7例及 2级 8例患者血压水平呈昼高夜低昼夜规律 (杓型 ) ,却未伴有LVH ,LVMI为 13 1 6± 2 5 7。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值明显高于无LVH ,P <0 0 0 1;而两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 ,非杓型高血压较杓型高血压易发生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血浆C型利钠肽 (C typenatriureticpeptide ,CNP)浓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 138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青年组 46例 ;老年组 5 6例 ;中年组 36例 ,属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血浆CNP浓度以及服吲哒帕胺后血浆CNP浓度的变化 ,同时选 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CNP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0 1)。青年组血浆CNP显著低于非青年组 (P <0 0 0 1)。老年组血浆CNP又显著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0 1)。血浆CNP与血压呈负相关 (疗前SBP ,r =-0 6 34,P <0 1;DBP ,r =-0 86 6 ,P <0 0 5。疗后SBP ,r=-0 70 8,P <0 1;DBP ,r =-0 886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CNP较正常人低 ,青年高血压血浆CNP降低更甚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CNP降低较非老年高血压程度低。CNP参与血压的调节 ;吲哒帕胺有血管肽酶抑制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周红燕  翁梅芳 《河北医学》2000,6(7):632-633
原发性高血压(EH)者靶器官损害(TOD),是指在EH持续过程中出现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为研究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TOD的关系,我院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并探讨其与TO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高血压患者64例,均符合1993年WHO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44~79岁,平均64±6.2岁,受试期间保持原有生活规律并存服降压药。1.2 方法。ABPM采用美国产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90207型),预设测压间隔时间为白天(6∶00~22∶00),每30min…  相似文献   

16.
波依定治疗高血压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5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每日一次波依定 5mg治疗 ,连续 4周观察 ,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对象和方法1 资料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6例 ,男性 34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41岁~ 83岁 ,平均 6 1 .2 5岁± 7.5 6岁 ,其中 ,中年组 2 3例 ,年龄 41岁~6 0岁 ,平均 5 1 .6 8岁± 5 .0 8岁 ,老年组 33例 ,年龄 6 1岁~ 83岁 ,平均 6 7.2 2岁± 4.6 8岁。诊断按WHO诊断标准 ,其中 38例舒张压大于 95mmHg(1 2 .7kPa) ,42例收缩压大于1 6 0mmHg(2 1 .3kPa) ,按舒张压值 ,8例为重度 ,2 1例为中度 ,2 9例为轻度高血压。临床高…  相似文献   

17.
8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高血压特点 ,对 81例老年和 5 0例非老年AMI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及高血压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老年AMI伴高血压者 (6 5 .4% )多于非老年AMI(4 8% ) ,P <0 .0 5 ,单纯收缩压型高血压老年组 (2 3 .5 % )高于非老年组 (6 .0 % ) ,P <0 .0 5 ,而老年组舒张压 (86± 14mmHg)低于非老年组(10 7± 17.5mmHg) ,P <0 .0 1。提示 ,老年AMI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应重视单纯性收缩压型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高校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给医生制定个性化降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80例,按年龄分成4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和老老年组,通过对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比较得出不同年龄患者血压值、血压负荷值及昼夜节律上的差别,针对这些特点提出治疗建议.结果 中青年组以舒张压高为主,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大;老年组尤其老老年组以收缩压高为主,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收缩压水平逐渐升高,舒张压水平逐渐降低,脉压增宽,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9.
深部脑梗塞伴高血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杨保忠  赵晓华  丁艳梅 《医学争鸣》2001,22(18):1697-1699
目的 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和急性期深部脑梗塞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方法 采用脑血流动力学分析仪 (CVA)对深部脑梗塞 6 0例 (左侧 n=2 9,右侧 n=31)和 CT(- )而有头晕 ,半身麻木 ,无力等症状 ,即时测血压增高含临界高血压的患者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各 30例 ,以及健康对照组2 4例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 .结果 脑深部梗塞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脑血流量、流速明显降低 ,各组分别为 :vmean(cm· s- 1 ) ,14.0± 6 .0 ;13.7± 4.5 vs2 0 .5± 6 .1;2 0 .5± 4.6 ;Qmean(m L·s- 1 ) 8.0± 2 .5 ;8.3± 2 .2vs9.4± 1.9;10 .0± 1.8(P<0 .0 1) ;血管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明显增高 ,R(Pa· s· m L- 1 ) ,2 179± 1192 ;1996± 6 17vs135 4± 2 6 6 ;12 74± 197;CVR (Pa· s· cm- 1 ) ,70 2± 2 73;75 0± 2 2 9vs5 0 3± 176 ;481± 12 7(P<0 .0 1) .右侧梗塞梗塞侧与对侧脑血流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提示原发性高血压与深部脑梗塞对脑血流动力学有相似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少颖 《河北医学》2000,6(11):994-996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检测 (ABPM) ,被检查者分二组 :无高血压病史 ,常规测血压高于正常值 (140 / 90 mm Hg)为 A组 4 0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为 B组 10 4例。结果 :A组常规测血压平均值为 16 3± 7.3/ 115± 4 .5mm Hg,ABPM平均值为 12 8± 8.2 / 85± 5.0 mm Hg;血压高于 140 / 90 mm Hg超过 50 %占 10 % (4 / 4 0 ) ;杓形曲线占 90 % (36 / 4 0 )。 B组 :常规测血压平均值为 158.5± 10 .6 / 95± 5.5mm Hg,ABPM平均值为 135± 6 .5/ 88± 4 .5mm Hg,血压高于140 / 90 mm Hg,超过 50 %占 19.2 % (2 0 / 10 4 )非杓形曲线占 16 .3% (17/ 10 4 )。结论 :ABPM能更真实地反应被检查者的血压 ,也可以作为评价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