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疗效。方法 对60岁以上AMI患者201例,静脉溶栓治疗组86例,与未溶栓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溶栓组再通率36%,而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溶栓治疗有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延迟溶栓治疗时间和老年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可能影响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溶栓疗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老年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溶栓后1、2h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24h,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1、2h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1%(23/41)比26.8%(11/41),63.4%(26/41)比39.0%(16/41)](P< 0.05).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瑞替普酶溶栓疗法对老年AMI患者疗效显著,能够为不愿或不能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老年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延迟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对45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TIMI 0~Ⅰ级)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与行延迟性PC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延迟性PIC组)进行比较.结果 补救性PCI组较延迟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静脉溶栓失败后施行补救性PCI治疗成功率高,且至少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因此,任何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补救性PCI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reteplase,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4例发病<12h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rPA进行静脉溶栓,并回顾性分析138例应用阿替普酶(rt-PA)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研究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溶栓再通率高于rt-PA组(P<0.05);急性期病死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A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安全、副作用少,并且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8例在6h内发病的AMI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相似(P>0.05),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和溶栓30d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AMI溶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溶栓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生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MI患者9例.观察疗效及随访资料.结果间接指标表明9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静脉溶栓成功,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结论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AMI在无绝对禁忌证时,采用个体化给药进行静脉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曲海英  赵霞  于永红 《现代保健》2009,(24):116-117
目的对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尿激酶对8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在溶栓前、中、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溶栓过程中4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8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AMI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护理,能提高老年AMI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延迟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45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TIMI O~I级)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与行延迟性PC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延迟性PIC组)进行比较。结果补救性PCI组较延迟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静脉溶栓失败后施行补救性PCI治疗成功率高,且至少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因此,任何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补救性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