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首次就诊于安徽省10个市(县)33家监测点医院的0~14儿童伤害病人为研究对象,由接诊医护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共调查0~14岁儿童伤害病例6103人,男女性别比值为2.21。伤害原因以跌落(41.86%)、刺伤(18.78%)、交通事故(16.24%)和钝器击打(11.65%)为主。男性跌落、钝器击打和溺水等伤害构成高于女性,女性交通事故、烧烫伤和中毒的构成则大于男性;城市除刺伤和中毒外,其他伤害原因构成均高于农村;交通事故(96.9%)多发生在公路/街道,跌落(50.7%和31.5%)和钝器击打(42.5%和34.5%)多发生于家里和学校。溺水、窒息/上吊和中毒等引起伤害程度较重。影响伤害程度的因素为伤害原因、性质和伤害发生时的地点。结论儿童伤害以发生跌落和交通事故为主。开展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伤害病例在伤害发生时间、发生原因、发生意图以及伤害临床信息等方面的差异,为开展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米易县2006-2007年监测哨点医院报告首诊的14993例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006-2007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4993例。其中,男性10388例,占69.29%;女性4605例,占30.71%。不同性别病例伤害发生时间分布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伤害发生地点与发生时的活动不同(P〈0.01)。中毒、动物伤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9.47%、8.17%,男性分别为3.56%、5.62%;自残/自杀所占比例,女性为5.80%,男性为1.31%。中度、重度伤害所占比例,女性分别为28.38%、3.28%,男性分别为30.78%、2.56%(P〈0.01)。伤后4h内就诊者所占比例,女性为66.34%,男性为70.42%(P〈0.01)。[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发生伤害的特点不同,开展伤害干预时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8131例老年人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70.32±8.78)岁,男女性别比0.85:1;老年人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8.39%)、挫伤/擦伤(27.76%)、颅脑外的其他骨折(25.36%),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55.73%)、刀/锐器伤(23.90%)和钝器伤(7.71%);老年人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58.62%),易受伤害的活动为家务活动(40.92%)。结论浦东新区老年人伤害主要是在家中跌倒或坠落受到的伤害,因此老年人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跌落伤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老年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老年伤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老年伤害病人资料。结果共收集11039例老年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67,P〈0.01);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37.78%)、机动车车祸(26.78%)、中毒(13.23%)、钝器伤(10.64%)和非机动车车祸(5.43%);中毒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第一位伤害原因(29.87%);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28.68%);大多数伤害属于非故意伤害(91.11%);51.73%的患者是轻度伤害,伤害结局以观察/住院/转院为主(57.80%),其次是治疗后回家(40.61%)。结论河北省2006--2011年老年居民伤害主要以跌倒/坠落、非机动车车祸和中毒为主,监测的老年伤害病例比例逐年上升,应强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减少老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描述清远市农村地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清远市清新县典型农村地区的1家县级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1家普通乡卫生院的伤害监测资料,使用全国伤害监测专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9--2011年的伤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10576例(死亡375例),其中男性7391例(占69.88%),女性3185例(占30.12%);在伤害病例的年龄构成中15~54岁年龄组居首位,共7111例(占67.24%);伤害发生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7271例(占68.75%);职业构成以农业劳动人员居多,为3127例(占29.57%)。报告伤害发生例数以8月份为最多1795例(占16.9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农场/农田3145例(29.74%)。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钝器伤2927例(27.68%)、跌落/坠落2455例(23.21%)、动物咬伤1538例(14.54%),不同年龄组的前2位伤害原因分别:0~14岁组为动物咬伤287例(占29.23%)、跌落/坠落283例(占28.91%);15~54岁组为钝器伤2181例(占30.67%)、跌落/坠落1595例(占22.43%);≥55岁组为跌落/坠落576例(占23.20%)、钝器伤569例(占22.91%)。除≥55岁组人群以骨折(占该组人群32.17%,799/2484)居多外,0—14、15~54岁组均以挫伤/擦伤居多(分别占36.25%,356/981;40.41%,2874/7111)。伤害治疗后回家、观察/住院/转院及死亡病例构成比分别为:8067例(占76.27%)、2134例(占20.18%)、375例(占3.55%)。结论在被调查的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伤害原因以钝器伤、跌落/坠落、动物咬伤为主;预防伤害尤其是在农场/农田发生的伤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与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761例儿童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7.72±3.80)岁,男女童比为2.14:1;儿童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擦伤(44.12%)、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1.23%)、扭伤/拉伤(13.3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57.47%)、刀/锐器伤(19.82%)和钝器伤(10.96%);有44.24%的伤害发生在家中,34.41%的患者伤害部位是上肢,多在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60.82%)。结论浦东新区儿童伤害主要是在家中休闲活动时受到的伤害(尤其挫伤或擦伤),发生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因此,儿童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家庭内跌落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肥西县2006~2010年开展伤害监测3家医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上报伤害34621例;25—44岁者最多(35.28%);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伤害数是女性1.78倍;伤害发生原因居前三位依次为跌落(31.43%)、机动车车祸(22.56%)、钝器伤(16.03%);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34.63%)、家中(30.59%)、工业和建筑场所(10.06%);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驾乘交通工具(23.19%),其次是有偿工作(19.47%)和休闲活动(16.60%);农民与学生是伤害主要受害者;8—10时(28.24%)和15-16时(16.42%)为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结论2006~2010年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肥西县县级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普通卫生院各1所,研究这3所医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就诊的所有初诊伤害患者。结果共报告有效数据11142例,其中男性7174例,女性3968例,性别比1.81:1,平均年龄为34.56±16岁,职业以农民(40.04%)和学生(20.62%)为主,伤害多发生于家中(33.48%)和公路街道(32.14%),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10点(19.22%)和下午15~16点(17.62%),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跌落(32.12%)、机动车车祸(20.33%)、钝器伤(16.60%)和动物伤(11.67%),以意外伤害为主(87.70%)。结论农民职业伤害、交通事故和青少年伤害是危害本地区青壮年农民、中小学学生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伤害的流行特征,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监测方案,对乌鲁木齐市2006-01-01/2010~12—31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进行监测。结果伤害发生前5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占38.92%,机动车车祸占20.12%,钝器伤占14.93%,刀/锐器伤占12%,其他占4.68%;伤害性质以骨折为主占21.53%,挫伤、擦伤占40.43%,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占15.5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占30.28%,其次是家中和公共居住场所分别为21.90%和21.29%;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中以休闲活动为主占62.54%;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占81.70%,故意伤害占15.15%,自我伤害的仅占2.17%伤害结局以治疗并回家为主占50.42%为主,观察/住院占47.95%,死亡占0.29%,其他占1.34%。结论乌鲁木齐市居民伤害0~14岁组和65岁以上以跌落为主,男性青壮年以交通事故伤害为主,因此,提高中小学生和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及从小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948例学生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11.86±4.38)岁,男女性别比2.57:1;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或擦伤)(42.35%)、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31.72%)、扭伤(或拉伤)(14.9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5.39%)、刀(或锐器)伤(22.38%)和钝器伤(11.45%);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9公共场所(33.06%),易受伤害的活动为休闲活动(47.43%)。[结论]浦东新区学生伤害主要是在学校跌倒或坠落受到的伤害,学生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跌落伤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首诊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发生儿童伤害4856例,其中男童3177例(65.42%),女童1679例(34.58%);3月和6~7月是一年中伤害高发月,9~11时和15时是一天中伤害高发时段;儿童伤害前5位致伤因素依次为跌倒/坠落(37.72%)、动物伤(29.26%)、钝器伤(12.68%)、非机动车车祸(6.45%)、刀/锐器伤(6.22%);伤害地点主要为家中(49.42%)、学校与公共场所(25.58%)、公路/街道(14.68%)、公共居住场所(6.49%)、体育和运动场所(1.69%);主要伤害部位依次为上肢(35.61%)、下肢(32.33%)和头部(23.54%)。结论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跌倒/坠落和动物伤(尤其是犬伤)是目前儿童伤害防范的重点,溺水和机动车车祸是重要的儿童死因。建议在家庭和学校加大有关伤害的宣传,提高家长与全社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特点与规律,并对造成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市某街道所辖的12个社区,在每个社区内符合条件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分别抽取100名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1年内共有169位老年人发生过258次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5.6%,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14.7% (96人次),女性跌倒发生率为16.4%(162人次);老年人跌倒大多发生在室内.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跌倒发生地点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5,P=0.045);社区老年人跌倒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多见,其次为躯干和头面部,导致内脏损伤较少见,只有5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跌伤部位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9,P=0.046);年龄高(OR=2.395,95% CI:1.902~3.001)、担心跌伤(OR=1.433,95% CI:1.120~1.833)、家庭不和睦(OR=1.238,95% CI:1.047~2.049)为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迈之灵治疗肢体肿胀性疾病及痔疮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将病情程度相近的相同病种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迈之灵片剂,每次150mg,每日2次.连服20天。结果治疗组慢性丹毒、蜂窝织炎等炎症所致的肢体肿胀(48.70±1.31)%于用药后3天消肿,(92.50±1.88)%于7天后消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治疗组外伤后骨折(手指骨)、关节脱位、扭伤所致肿胀于用药后(6.11±0.78)天消肿超过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痔疮患者于用药3天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4.83±0.75)天后消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畀(P=0.001)。结论迈之灵可有效治疗肢体肿胀性疾病及痔疮,对炎症和创伤所致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伤害病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预防提供线索。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在成都市青羊区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6:1);平均年龄为31.70±18.88岁;发生时间有一定的集中趋势,20点为最高(1220例,8.63%);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410例,31.20%)、公路/街道(3501例,24.77%);伤害程度多为轻度(10344例,73.11%);经诊治后多回家休养(10532例,74.52%);以意外伤害为主(12309例,87.09%);受伤部位的前3位分别为头部(5140例,36.37%)、上肢(3390例,23.98%)和下肢(2476例,17.52%);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289例,30.35%)、机动车车祸(2178例,15.41%)和钝器伤(1955例,13.81%)。结论伤害严重影响成都市青羊区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病情恶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亚急性期出现病情恶化的1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例的病历资料。结果: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形成、脑挫裂伤继发脑水肿和脑梗塞是颅脑损伤患者亚急性期病情恶化的常见原因,占13例(86.17%);11例(75%)在病情恶化后接受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例因继发脑室内出血或枕骨大孔疝而死亡。结论:尽管“轻、中”型颅脑损伤亚急性期病情恶化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且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病例因此而致残或死亡,积极处理并尽可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仍是颅脑损伤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1年城阳区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伤害51 995例,伤害发生率为17.81‰,男性(24.95‰)高于女性(11.04‰)。25~44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最高,占38.76%。9-10点是伤害发生高峰时间段。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30.40%)、道路交通事故(27.50%)和钝器伤(21.6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32.39%)、工业和建筑场(21.81%)和家中(19.92%),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37.25%)、有偿工作时(25.34%)和驾乘交通工具(21.89%)。本地人口伤害发生以在公路/街道最常见,占35.47%,外地人口则为工业和建筑场,占37.55%,本地人口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占40.67%,外地人口为在有偿工作时,占40.86%。外地人口、男性、较大年龄、较低文化程度、道路交通事故、晚上是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和钝器伤,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者为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流行特点,科学开展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城乡学生伤害发生流行特征,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06-2008年到6个伤害哨点医院就诊首诊为伤害的大中小学生患者,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分析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特征。结果3年学生伤害患者共11271例,男女性别比为1.41∶1,小学生占54.30%;伤害原因前3位为跌倒/坠落、动物伤、车祸,城乡同一性别学生之间伤害的原因构成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男^2=317.35,P〈0.01;χ女^2=166.97,P〈0.01);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为家中、学校与公共场所、公共居住场所或公路街道;全年伤害发生时间以3~5月、9~11月较多,1d中以19:00点、9:00点左右较多;伤害动机以非故意伤害占多数,城市为91.32%、农村为89.34%,但自残、自杀分别占0.80%、0.69%。结论跌倒/坠落、动物咬伤、车祸成为四川城乡学生伤害的主要因素,家中和学校为主要伤害地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要求再生育家庭眼病患儿疾病种类及病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要求再生育家庭眼病患儿80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盲148例(18.32%),其中眼外伤致盲48例(32.43%)。眼遗传病626例(77.48%),其中单基因遗传病256例(40.89%);多基因遗传病370例(59.11%)。非遗传性眼病182例(22.52%),以后天性眼病(87.36%)为主,其中眼外伤占43.40%。结论:要求再生育家庭眼病患儿以遗传性眼病为主,但眼外伤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其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力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0年5月20日-2012年5月20日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再次骨折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再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可以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再次骨折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地区社区卫生门诊妇女阴道炎患者的发病情况及白带的微生态状况.方法:用直接湿片涂片镜检、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胺试验方法对患者白带的pH值、细菌、霉菌、滴虫进行检查分析.结果:1734例患者检出细菌性阴道炎574例(33.1%),念珠菌病388例(22.4%),滴虫病120例(6.9%),淋病24例(1.4%),胺试验阳性475例(27.4%),pH〉5.0者492例(28.4%).结论:某地区社区卫生门诊妇女阴道炎中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远高于真菌、滴虫感染,应加强对妇女的卫生健康教育及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