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优化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案,查阅近20余年来相关文献,从药物的组成、炮制方法、剂形等方面阐述贴敷方法与现状。结果提示,目前国内所应用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组方主要在《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的基础上酌情加减化裁,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明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贴敷药物标准化程度较低,限制了该疗法的推广。本研究从临床应用的穴位贴敷药物的整体思路出发,提出了穴位贴敷药物标准化的建议,以期为正确理解穴位贴敷药物标准化的真正含义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后,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又称为天灸、自灸、发泡灸。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又称敷脐疗法,简称脐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者对于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相关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一定疗效。通过参考近5 a来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单纯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疗法、穴位贴敷结合其他疗法等几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目的是介绍近5 a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状以及中药内服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穴位贴敷结合其他疗法的治疗进展,并提出一些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周炜  王丽平  张树源 《中国针灸》2006,26(12):899-903
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穴位贴敷疗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但相对于内服汤药君臣佐使的组方指导原则,当前穴位贴敷疗法在药物组方层面仍缺乏整体性指导。基于“药群”理论,结合本疗法对贴敷药物组方的要求,文章提出“四剂”组方思路,以期进一步完善穴位贴敷药物组方理论,促进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穴位贴敷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因其临床具有“简便廉验”特点,故常被用在疾病各个阶段发挥治疗作用。王富春教授一直致力于穴位贴敷疗法标准化的推广与应用,并提出了“百穴、百贴、百病、百治”的穴位贴敷疗法创新理念,创建以优势病种为中心的病症体系,在“辨病选药,同功配伍”思想指导下,将药物与穴位极大融合,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腰背疼痛是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常用的西医及中医疗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穴位贴敷疗法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腧穴学说,通过辨证选取不同的药物和穴位,将药物制成贴膏贴敷于穴位,利用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从整体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作用精准、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用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概述了穴位贴敷疗法,对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药物及穴位选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中西医结合科患者对穴位贴敷疗法知识需求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疗法知识需求情况、所掌握知识的主要来源、患者喜欢接受的教育方式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最需要了解的是穴位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贴敷法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时机、穴位的选择、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及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等等,最需要的教育形式是医生护士的宣教.结论:按需要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有利于提高穴位贴敷疗法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掌握穴位贴敷疗法知识.  相似文献   

9.
正贴敷疗法应用经络穴位处贴敷相应的药物来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春播行动"项目所推广的中药透皮技术是在应用消肿止痛贴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疗法,要求所用药物量足、味精、效宏。经过学习,在临床运用中发现经方药对有量足、味精、效宏的特点,完全符合中药透皮技术的选药标准。举例如下:1.麻黄、桂枝:麻黄药症:①咳喘、水气;②恶风、恶寒、  相似文献   

10.
正1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属于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经络、穴位为依据,将中药研磨成细粉,用醋、鲜姜汁、蜂蜜或白酒等调成糊状直接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穴位刺激作用疏通经络气血、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从而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归纳总结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搜集各类文献资料,归纳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穴位贴敷单一疗法、穴位贴敷配合电针、穴位贴敷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穴位贴敷配合拔罐、穴位贴敷配合神阙穴贴敷、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治疗、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等方法。结果穴位贴敷是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经皮给药共同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可以通过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恢复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单一穴位贴敷与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拔罐、中药内服等多种治疗的综合疗法均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结论过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其机制主要为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具有一定优势,综述如下。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进行加工后形成不同的中药剂型,然后贴敷在相应的治疗穴位上,药物经腠理直接吸收发挥药效,并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阴阳、抵御病邪的作用[1]。陈静[2]提出经皮给药可在局部产生较高的药物浓度,一方面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药效,另一方面通过经络的疏导作用使相关脏腑加快获得浓度更高的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3.
佘世锋  许能贵 《新中医》2010,(6):104-105
通过对穴位贴敷疗法整个过程的分解发现,影响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七个方面:穴位的选择、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制备、透皮剂的使用、敷贴的持续时间、敷贴的频率、穴位贴敷的总疗程。以脾胃湿热型胃痛为例,针对影响穴位贴敷疗法临床疗效的七个因素,设计出七个临床试验。每项试验解决一个影响疗效的因素,确定出最佳方案。最后将结论中最佳的七个方案统一,即可总结为该病种的穴位敷贴疗法临床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穴位贴敷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章珍珍(10002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院陈静波导师田从豁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贴敷于体表腧穴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本课题以具有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等症侯,并属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近年来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02~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相关文献,然后从穴位贴敷的药物选择、穴位选择、时间点以及配合其他疗法几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穴位贴敷对于小儿哮喘是一种副作用小、操作方便,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应用文献的整理,综述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概况,以期对临床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方法:以穴位贴敷疗法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全文搜索,检索近15年的相关文献,归纳整理穴位贴敷在临床各科的运用情况,寻找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病种。结果:穴位贴敷疗法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均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具体体现在缩短诊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效果等方面。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且简便易行,但在治疗机理、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规范化穴位贴敷等方面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黑胡椒贴敷穴位治疗气管炎和小儿肠炎的体会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谢淑章,牛金花主题词气管炎/贴敷疗法,肠炎,小儿/贴敷疗法,黑胡椒/临床应用气管炎及小肠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颇多笔者用黑胡椒贴敷穴位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药物疗法在艾滋病脾气虚腹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艾滋病脾气虚腹泻诊断标准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15例,穴位贴敷组15例;艾灸组选取穴位后点燃艾条灸约30 min,穴位贴敷组将药物调成糊状贴于神阙穴纱布覆盖固定。结果:治疗后艾灸组总有效率86.7%,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66.7%,治疗时间比较艾灸组与穴位贴敷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疗法和穴位贴敷在艾滋病脾气虚腹泻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虚型肥胖病因、症状及穴位贴敷治疗方法以及穴位贴敷膏药的制备等进行阐述,为临床血虚型肥胖治疗、科研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新型贴膏的制备方法,以蜂蜜作为基质,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及料液比对浸膏提取的影响。血虚型肥胖取穴位为患者神阙穴、关门穴、气海穴等,治疗时连续贴敷24 h,以7天为1个疗程。结果:乙醇浓度在60%、液料比为1∶3时,提取效果最好,可得到的浸膏量最多。敷贴膏药中浸膏∶蜂蜜∶细料的比例为5∶5∶8。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中医经络学说,是通过将膏药贴敷于相应的穴位或者患处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用疗法。采用药物穴位贴敷治疗血虚型肥胖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应用新型贴膏的制备方法制备血虚型肥胖穴位贴敷膏药,简便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