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肝病可能引起神经精神改变并进入昏迷,临床上称为肝性脑病,也称肝性昏迷。 肝性脑病的机理未明,其发病原因亦甚为复杂,常见者可归纳为两大类:(1)原发性或自发性或内源性肝性脑病;(2)续发性或诱发性或外性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大部分由慢性肝病即各型肝硬化引起,尤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小部分系由重型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病所致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引起,少见的原因尚有原发性肝癌和妊娠期急性肝脂肪变性,偶见于原无肝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是由严重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本病又称肝性昏迷。急性肝性脑病 (急性肝昏迷、急性肝衰竭 )在国内主要是由于暴发型肝炎引起 ,目前尚无很有效疗法 ,病死率高。慢性肝性脑病 (慢性肝昏迷 )主要与肝硬化有关 ,是各型肝硬化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和病死原因。现就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加以简要概述。一、病因常见的病因为 :原发肝病有急性…  相似文献   

3.
3.19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又为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可分为急性HE和慢性HE,前者由急性肝病所致,后者由慢性肝病或门体分流所致。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人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昏迷亦称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严重表现,通常见于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治疗颇为困难。可称为难治性疾病。急性肝昏迷多发生在重症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而慢性肝昏迷,则发生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慢性肝昏迷根据昏迷发生时有无明显诱因,又可分为内源性或外源性两种,前者多为肝硬化的终末期,其血氨可升高,但亦可正常,后者多见于代偿失调的肝硬化,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如摄入过量的蛋白质或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多属氨性昏迷。慢性肝昏迷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1)慢性严重肝病或/和广泛门一体侧枝循环的存在;(2)扑翼样震颤;(3)精神错乱、昏睡甚至昏迷;(4)血氨升高(一般超过100微克%);(5)脑电图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肝硬化是很多肝病的晚期表现,在我国主要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后所导致,比如常见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等严重常见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急危重症,一旦发生可危及患者生命。SBP是由脏器穿孔或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肝硬化患者中。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在发病时予以对症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门静脉性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时有肝细胞损伤,产生蛋白质代谢功能障碍,引起血浆白蛋白合成量减少;而抗原的刺激使γ-球蛋白增多,结果血浆总蛋白量可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其中,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慢性肝病白蛋白减少时,即进入肝功能失代偿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营养障碍性贫血及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因此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常见的并发症,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物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由于长时间肝功能异常,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严重的思维障碍,多数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均有性格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异常等表现,如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常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护理对于降低病死率甚为重要。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130例,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是肝病发病的大国,肝硬化的发生率也很高,肝硬化严重并发症是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体内代谢系统引发的、具有可逆性、大脑的功能絮乱的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很差且死亡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轻微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前期最轻微的时期,患者体内没有显著的肝性脑病的临床和神经的不正常,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空间认知和信息处理的速度变慢,体内神经的运动区域、精细的动作和短期的记忆受到损坏[2]。当前对于MHE的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经过电生理  相似文献   

9.
雅博司~(门冬氨酸-鸟氨酸)在体内可分解为鸟氨酸和天冬氨酸,主要用于因急、慢性肝病(各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炎后综合征)引起的血氨升高及肝性脑病,并能有效地保护肝脏不受感染,尤其适用于肝昏迷的抢救及治疗。雅博司~能从血液中直接清除血氨,对肝性脑病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r,HE)是由于暴发性、亚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或严重慢性肝病伴有门——体分流而出现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出现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中常先出现精神症状,继之出现意识障碍,故又称之为肝性昏迷。肝性脑病中并发的脑水肿常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发生,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是肝功能衰竭尤其是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te hepatic failure,FHF)最常见、最直接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国内对于病情严重、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预后不良的肝脏疾病称为重型肝炎[1],一般指病毒性肝炎合并肝功能衰竭者,常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胆道感染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妊娠合并肝病严重危及母儿的生命安全[2]。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发生急性肝衰竭即为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2.
肝性昏迷     
凡由严重肝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表现以意识改变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称为肝性昏迷或肝性脑病。主要由于肝机能损害严重或存在有门、体静脉分流不能清除血中氨等有毒代谢产物;或与肝功能衰竭后,糖、蛋白质、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及神经介质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病(指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产劳动的多发病、常见病。尽管现代医学治疗肝病的药物名目繁多,但目前还没有能根治肝病的特效药物。对于防止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还缺乏有把握的疗法。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探讨和解决医学上治疗肝病的难题,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将近年来祖国医学治疗肝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历代医家对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早有认识与记载,在中医文献上曾概括为“黄疸”“胁痛”、“症积”、“臌胀”等范畴。自廿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病毒学和病理学的研究与肝活检组织学的检查,证实了约有10—20%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可以转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乙型肝炎抗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焱  贾继东 《药品评价》2007,4(4):267-270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中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晚期共有的组织学变化,是肝脏损害后的一种修复过程,可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5.
血氨水平与肝性脑病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镇先 《江苏医药》2003,29(7):560-560
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合成尿素以及清除氨的能力减退甚至消失,或由于门体侧枝循环存在,以至来自肠道的氨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本采用日本干化学试剂检测31例肝硬化、8例暴发性肝衰竭的血氨水平,以探讨血氨水平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因肝性脑病就诊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依据SPSS存在情况分为研究组(合并SPSS)与对照组(未合并SPS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367例,其中合并SPSS的患者227例,SPSS的发生率为61.85%。研究组平均年龄更大,肝硬化病因中乙型肝炎占比更少,酒精性肝病占比更多,白蛋白更低,球蛋白、总胆红素、血浆氨水平更高(P <0.05)。两组肝功能储备指标比较,研究组MELD评分更高(P <0.05)。研究组门静脉右支更细、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更粗,门静脉主干离肝血流的比例更高(P <0.05)。研究组门静脉血栓、轻度腹水、中重度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和Ⅲ~Ⅳ级肝性脑病等失代偿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SPSS的发生率较高,SPSS对降低门静脉高压的代偿能力是不充分的,反而导致大量血液绕过肝脏解毒,减少肝脏血流...  相似文献   

17.
肝脏疾病包括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营养性肝硬化 )、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脓肿等。每一种肝病早期和晚期、急性和慢性的症状、体征是不一样的 ,而每一名患者 ,患某一种肝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 ,有的出现较多的症状 ,有的则较少 ,有的还不知道自己得了某种肝病。现在我们不分某种肝病 ,不分早期或晚期 ,不说明某个症状、体征产生的机制 ,也不描述其性质 ,仅将肝病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有关肝病的检查项目列举出来 ,以…  相似文献   

18.
<正> 肝脏是机体代谢、合成、生物转化的主要脏器,又具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因而,肝病时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个器官,而出现许多肝外表现。最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现将其肝外表现分述于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于HBsAB、IgG、IgM、C_3等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淋巴结、脾脏、血管内膜、肾小球基底膜、滑膜及脉络丛等组织,诱发炎症及退行性病变等反应,而导致肝外多系  相似文献   

19.
肝脏疾病包括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营养性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脓肿等.每一种肝病早期和晚期、急性和慢性的症状、体征是不一样的,而每一名患者,患某一种肝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有的出现较多的症状,有的则较少,有的还不知道自己得了某种肝病.现在我们不分某种肝病,不分早期或晚期,不说明某个症状、体征产生的机制,也不描述其性质,仅将肝病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有关肝病的检查项目列举出来,以供在诊断某种肝病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弥漫性肝病,可由不同原因引起,常合并肝癌、肝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正常人肝脏血液供给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1];肝硬化时,再生肝细胞小结压迫其周门静脉或肝静脉小支,及纤维组织的收缩,使血管扭曲、闭塞,进而造成肝内血液循环障碍,肝血液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