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与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6例及囊状钡剂充填影4例。结论:X线食管钡餐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食管黏膜下血肿,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在食管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60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均经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及普通X线钡餐检查。结果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诊断56例,其准确性为93%,普通X线钡餐检查诊断45例,其准确性为75%。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比普通X线钡餐检查能更及时、准确、清晰地显示下咽部,颈段食管后壁弧型压迹,食管黏膜,以及颈椎前缘骨质增生。结论在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中,数字化X线钡餐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X线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癌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癌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食管异物及食管损伤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及食管损伤的X线诊断与鉴别。方法:15例食管异物与食管损伤患者采用普通X线透视检查及食管钡餐造影确诊,后经内镜及临床治疗证实。结果:本组病例中不透X线异物4例,其异物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均表现典型;透X线异物11例,其X线表现为食管腔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及杯口状阻塞,食管壁损伤者龛影形成,龛影周围黏膜平坦。结论:X线透视钡餐造影不仅对食管异物与食管损伤做出定位、定性诊断,亦能明确食管异物的大小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据此提出了食管异物损伤与食管癌的鉴别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X线钡餐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总结其X线诊断价值。结果25例食管多原发癌中,鳞癌占41处,腺癌占7处,鳞腺癌占2处,肿瘤病变范围以食管中、下段多见。结论X线钡餐检查对食管多原发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联合多种检查方法能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蔡爱群  陈俊伟  陈雪吟  李仰康  周修国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6-1098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食管憩室并食管及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X线钡餐检查、纤维内镜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憩室并食管、贲门癌的X线表现。结果:18例中,单发憩室15例,多发憩室3例,其中最多1例有5个憩室。3个有液气平面。11例食管憩室位于肿瘤之上,7例憩室与肿瘤重叠。食管癌15例,贲门癌3例。憩室X线表现为囊袋状或尖角状钡影突出,肿瘤处黏膜不规则中断破坏、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形成,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度差,对比剂通过缓慢。结论: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憩室并食管癌、贲门癌最简单、可靠、安全的方法,并能为内镜提供准确的定位,避免憩室穿孔危险。  相似文献   

7.
食管黏膜裂伤综合征6例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食管异物外伤引起的食管黏膜裂伤综合征少见.笔者回顾分析6例食管钡餐诊断并经内窥镜证实的食管黏膜裂伤综合征X线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X线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志勇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35-1337
目的:探讨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征象.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5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钡餐检查资料,年龄11天~14岁,平均10.4岁,其中男女之比约为2:1.分析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54例中,胃溃疡6例(11%),十二指肠溃疡47例(87%),复合溃疡1例(2%).胃溃疡X线表现为龛影,黏膜改变,胃窦痉挛、狭窄及排空延迟.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为龛影,球部变形、黏膜改变、幽门管偏移、球部激惹征.结论:传统X线钡餐可诊断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其X线征象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X线钡餐造影与CT扫描对食管多发癌的诊断敏感性。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多发癌患者术前均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其中7例又经胸部CT扫描。结果 12例中X线钡餐造影检出9例为两处病灶,均有典型的X线表现,诸如管腔狭窄,充盈缺损,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等;另外3例只检出一处病灶,后经食管镜检查和病理证实存在另外的微小病灶。经CT检查的7例均被发现两处食管壁增厚,其中5例伴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腔呈偏心性狭窄,4例伴病灶处食管外缘不整,与邻近组织(气管、主动脉)间隙不清。结论在食管多发癌的影像诊断中,CT的敏感性高于X线钡餐造影,而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X线钡餐造影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经手术确诊为食管裂孔疝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与X线钡餐造影资料,对比这两种方法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钡剂造影检查出食管裂孔疝48例(阳性率96%),未发现食管裂孔疝2例(阴性率4%);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出食管裂孔疝46例(阳性92%),未发现食管裂孔疝4例(阴性率8%);两种方法同时检查出食管裂孔疝47例,符合率94%,两种检查诊断食管裂孔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疝囊小于3 cm时,上消化道造影诊断准确率优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辨测压诊断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21例,X线钡餐造影无特异性表现。结论X线钡餐造影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诊断食管裂孔疝均有较高价值,食管高分辨测压诊断食道裂孔疝合并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优势;当疝囊较小时,上消化道造影诊断准确率优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性损伤导致食管黏膜肿胀的x线表现及食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食管造影和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黏膜肿胀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食管黏膜肿胀在x线上表现为纵行条状、梭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楚、光滑,局部食管管壁柔软,扩张良好,黏膜消失或展平,但无破坏及中断。经适当治疗后可短期痊愈,有别于食管占位性病变。结论食管损伤性黏膜肿胀经密切结合病史,食管造影可作出本病的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 leiomyoma,EL)在钡餐造影、CT及MRI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L患者术前影像资料(36例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7例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2例行MRI检查),查找病灶,记录并分析病灶大小、形态、黏膜情况及密度、信号、瘤-空气界面等特征,并与胃镜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钡餐造影表现为新月形或分叶状充盈缺损,病变区黏膜皱襞拉宽、展平,无龛影及黏膜破坏。CT扫描对轴位最大短径大于0.7 cm病灶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轴位最大短径小于0.7 cm的病灶,CT检出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强化幅度低的结节或肿块,具有食管壁局限性受累、瘤-空气界面光滑、大肿块相应管腔多角状扩张等特点。MRI扫描病灶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轻度渐进性强化,对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脂肪可以较好地显示。结论钡餐造影检查对EL的敏感性高,但对病灶实际大小判断不如CT及MRI,且无法了解周围比邻关系;EL的CT及MRI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不如X线钡餐检查,MRI对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脂肪的显示优于CT,但MRI样本量尚需更多病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影像技术对诊断食管癌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食管癌34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34例食管癌主要X线表现为管壁僵硬、充盈缺损、龛影及黏膜中断、破坏。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CT检查对食管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巨食管症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巨食管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巨食管症病人的影像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人颈椎MRI平扫检查提示气管后方椎体前方食管扩张,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颈部、肺部CT平扫检查示食管全程显著扩张,扩张最宽处直径约7 cm,内见大量食糜,贲门部未见明显肿块,相邻气管及纵隔内结构受压推移,气管支气管狭窄,胃内见内容物,扩张尚可。服用钡餐后,腹部平扫CT示扩张的食管、胃内均见点状高密度钡剂显影。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提示食管全程显著不均匀迂曲扩张,呈节段性囊样改变,钡剂下行缓慢,食管内见较多食物潴留及多个宽大液平,蠕动尚柔和,黏膜纹增粗,局部显示不清。结论巨食管症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熟悉巨食管症的影像表现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X线检查分析引起婴幼儿反复性呕吐的原因,重点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婴幼儿反复性呕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呕吐遂行X线检查的病例48例,均经手术证实或临床保守治疗痊愈。结果 48例中:先天性食管闭锁6例,食管驰缓症5例,胃扭转7例,幽门肥厚性狭窄20例,中肠旋转异常3例,幽门痉挛3例,食管裂孔疝4例。结论对婴幼儿反复性呕吐,传统X线检查仍是一种首要的检查方法,简便、无创,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