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的管理.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室止血钳、持针钳共300件,全部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手术室器械纳入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等一体化运作管理,而对照组手术器械术后由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至供应室中灭菌.结果 试验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00%比86.67%,P<0.05);试验组手术器械包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67%比88.67%,P<0.05).结论 采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管理手术器械,可明显地提高清洗效果及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600件手术器械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照清洗包装质量的操作标准和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操作,并对灭菌、分类、包装以及发放等各环境工作质量予以全面控制,最后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实施前后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质量管理后600件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表格记录及发放质量等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实施后对环境、设施、工作流程、布局及工伤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经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实施质量管理可显著提高清洗包装质量和工作人员满意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品管圈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消毒供应室于2017年1月至6月实施常规管理,2017年7月至1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管理后手术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0%,低于管理前的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机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0.46%(4/872),低于管理前的1.74%(15/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减少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4R危机管理模式下的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对消毒供应室灭菌管理质量提升的价值。方法:依据消毒供应中心4R危机管理模式下持续性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时间(2020年7月)为分组时间节点,将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100批次器械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批次;以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相关科室对器械满意度为考察指标,对两组灭菌管理质量及相关科室对器械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科室对观察组器械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灭菌管理中,应用4R危机管理模式下持续性质量改进策略,可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和相关科室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卿 《中外医疗》2013,(24):32-33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有效的器械管理方法。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实施手术所用的组织钳、止血钳共2000件,将所有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器械由供应室专门负责全部工作流程,对照组器械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负责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98.5%;对照组手术机械的清洗合格率为85.5%,灭菌合格率为88%。结论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管理手术器械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护理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优势。方法我院应用了PDCA循环法,从计划制定、实施、检查、处理总结四个方面进行,同时安排科室的工作人员填写问卷来得出应用结果。结果消毒供应室的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服务满意度也与实施前有了较大的差距。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使用PDCA循环法可以确保科室的器械灭菌合格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在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式管理的效果。方法:消毒供应中心自2017年1月起开始实施集中式管理,对院内各科室使用后的器械及物品集中回收、消毒、灭菌和发放,比较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物品消毒、包装质量,院内感染率及各科室满意度。结果:管理后,器械消毒合格率(96.4%)、包装合格率(97.2%)均明显高于管理前(68.0%、65.1%),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管理前的6.90%,各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物品器械清洗消毒总满意率为93.75%,明显高于管理前的7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式管理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消毒合格率、满意率和包装合格率,并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消毒灭菌物品实施供应室集中处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为两个时间段,将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人员纳入调查范围,分析消毒灭菌物品实施供应室集中处理模式的效果。(对比实施供应室集中处理模式前后消毒灭菌、包装合格等情况)。结果实施供应室集中处理模式前(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其手术器械清洁度合格率、待消毒物品包装合格率、高压灭菌效果合格率(96.00%、85.00%、92.73%)均低于实施供应室集中处理模式后(99.51%、96.67%、10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处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手术器械清洁度合格、待消毒物品包装合格率、高压灭菌效果合格率,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室和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手术器械管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器械采用一体化管理方式,并对比一体化运作前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情况。结果:一体化运作前,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85.0%,器械灭菌质量合格率为90.0%,出现8例院内感染(2个月);一体化运作后,器械清洗与灭菌质量合格率均为100.0%,出现2例院内感染(2个月);一体化运作后手术室和供应室完成无差异性工作内容的时间均明显缩短;一体化运作后手术器械整体管理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手术室和供应室采用一体化运作加强手术器械管理,利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宋红艳 《大家健康》2017,(12):283-284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对于手术室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该院自2016年5月起开始在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实施质量管理期间的200个手术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未实施质量管理期间的200个手术器械包作为对照组,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室器械的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发放质量、表格记录质量,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清洁区的环境空气卫生学的检测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发放质量、表格记录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消毒供应室清洁区的环境空气卫生学的检测质量明显比管理前高,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以及空气中的细菌数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0%(192/2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0%(156/2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室器械的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发放质量、表格记录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消毒供应室清洁区的环境空气卫生学的检测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供应室在消毒管理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的作用及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方法 2016年7月,衢州市中医医院供应室开始在消毒管理中推行全程质控管理。对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2014年7月—2016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5 012件,实施后(2016年7月—2018年6月)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共27 885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前、后供应室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83.0%、灭菌合格率为86.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86.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85.0%,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100.0%、无菌包装合格率为100.0%、无菌发放合格率为100.0%,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物品消毒、灭菌、无菌包装、无菌发放的合格率均提高(χ2=3 269.004、4 181.060、4 181.060、4 502.324,均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3.25%vs. 1.76%)降低(χ2=120.451,P<0.05);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手术部位/切口(1.57%vs. 0.27%)与呼吸系统(1.14%vs. 0.93%)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5.925、5.956,均P<0.05)。 结论 供应室消毒管理中施行全程质控管理,提高了灭菌物品合格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管理的流程及管理方法。方法 CSSD从外部环境、设备配置、管理流程、工作人员技术培训、消毒质量检测等方面对手术器械进行集中管理并评价效果。结果我院自2008年10~2012年10月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情况逐年降低;手术器械无菌检验合格率较集中管理前的88.6%明显升至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提升CSSD的工作效率;节约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效地防控院内感染发生率。结论采用手术器械在CSSD集中管理的方法,能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31-134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介入持续质量管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从我院供应室工作者中选取10名组成持续质量管理小组,参照卫生部2009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按照规范强化消毒供应各项流程,定期开展抽查工作。对比消毒供应室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后无菌物品合格率及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合格率变化情况。结果持续质量管理后无菌物品合格率(96.13%)高于实施前(8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日常各项工作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实施后包装、回收及清洗消毒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包装满意率与灭菌合格率明显上升;实施后发放差错率低于实施前,差错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管理中介入持续质量管理可健全完善各工作人员及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及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器械无菌品质,可增强供应室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魏娟青  蒋美娜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125-2127
目的 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分析其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8年8月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对比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前(2017年5月—2018年5月)、后(2018年8月—2019年8月)使用消毒供应中心发放的医疗器械诊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灭菌物品B-D实验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合格率及物品送达时间。 结果 实施后,使用消毒供应中心发放的医疗器械诊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低于实施前的2.6%,且B-D实验合格率为98.8%,高于实施前的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合格率包括清洗质量、消毒灭菌、包装质量、回收、验收、分类及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常规物品及急需物品送达时间为(45.25±10.71)min、(9.64±1.17)min,均短于实施前的(51.26±10.33)min、(12.37±2.2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力度,提高供应室物品合格率,缩短物品送达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淑真  韦敏 《中外医疗》2013,(30):22+24-22,24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该院自2011年5月起采用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完善相关设备配置、培训工作人员、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在施行联合管理模式一年后,较联合管理前的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质量、无菌抽查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施行联合管理模式后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质量、手无菌抽查结果等与施行前相比有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PDCA模式应用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进行评价,比较分析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包装质量等评分结果。对比PDCA模式应用前后科室成员的工作效率与效果、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结果 PDCA模式应用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评分、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学习的积极性及临床科室的满意度均较应用前有了显著提升(P〈0.05);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及消毒质量管理方面也获得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 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增强了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的计划性与系统性,高效快速地提高了管理效能,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人员管理手术器械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消毒供应室灭菌(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正式运行2年,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管理前的12.05%下降至专人管理后的2.30%;灭菌包检测不合格率由10%下降至1%;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上升至98%,均P〈0.0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手术部门有独立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专人管理,使手术器械就地处理,减少搬运中间环节,节省周转时间,能及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曾孔芳 《吉林医学》2009,30(6):552-553
手术室是医院治疗、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技术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工作上的疏忽、技术上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重大事故或伤害。为了保证手术室内有良好的工作秩序和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必须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有秩序、有节奏、高效率地运转。手术室的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管理、手术配合中的质量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消毒灭菌管理、急救物品管理、器械敷料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蒋碧菊  陈华丽 《河北医学》2014,(6):1034-1036
目的:探讨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对供应室无菌区空气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现场实验法应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洁净器分别对相同的供应室无菌区(A间和B间)进行空气消毒,比较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前A间与B间空气采样细菌培养菌落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消毒结束和消毒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B间空气采样细菌培养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消毒结束时,空气消毒洁净器消毒可使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达到97.58%,而紫外线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为9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洁净器对供应室无菌区空气消毒均能达到国家要求,但是空气消毒洁净器效果更好,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总数回升缓慢。  相似文献   

20.
罗玉  陈芳 《大家健康》2016,(7):296-297
目的:探讨分析消毒供应室流程质量控制用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状况。方法:将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共8名工作人员列为本研究对象,用该院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测定供应室流程控制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查,并总结感染控制方式。结果:工作人员考核评分状况和医院月平均感染率,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医院控制感染过程中,通过增强消毒供应室各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提升流程质量控制等方式,让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一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