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dose: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30例中1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5例发生于放疗中,6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食道癌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接受放射治疗的10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化疗情况、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 dose:V5、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103例中2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6例发生于放射治疗中,19例发生于放疗后4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5、V10、V13、V15、V20、V14、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食道癌放射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5、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食道癌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接受放射治疗的10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化疗情况、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 dose:V5、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103例中2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6例发生于放射治疗中,19例发生于放疗后4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5、V10、V13、V15、V20、V14、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食道癌放射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5、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肺癌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1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观察性别、年龄、KPS评分、体质量有无减轻、吸烟史、病理分类、病理分期、放疗靶体积、肿瘤剂量、V20、肺平均剂量、照射肿瘤位置、放化疗方案、紫杉醇有无等14个因素对放化疗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81例中32例出现放射性肺炎,发牛率为39.5%(32/81).发生时间多在放疗后1~4个月.年龄、KPS评分、病理分类及分期、放疗靶体积、肿瘤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关.结论:化疗联合适形放疗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年龄、KPS评分、病理分类与分期、放疗靶体积及肿瘤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 是分析放射性肺炎(RP)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全程三维适形放疗的62例病人,所有病人都接受了全程三维适形放疗,每天1次,每周5次,每次分割剂量2Gy,总剂量为60~70Gy,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为RTOG/EORTC,采用回归分析放射性肺炎和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如平均肺体积(MLD)、V20、V30以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考虑了临床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部位、KPS评分和附加化疗等因素的影响.结果 30例(48%)为0~1级(0级:12%,1级:36%)、32例(52%)2~3级(2级:47%,3级:5%).在回归分析中,所有DVH参数都与放射性肺炎有关(P0.004~0.007).其中影响最大的为NTCP和V30.结论 NTCP和V30是预测接受了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放射性肺炎的最好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病理、肿瘤位置、同步化疗、照射剂量和放疗方式等临床数据,剂量学参数包括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和平均剂量等物理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总剂量和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与放射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 实施肺癌IMRT治疗时,需考虑病理类型及严格限制两肺V5,对于敏感的肺组织,低剂量亦可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ORT)并同步化疗治疗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评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本院自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80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大于或等于2级的放射性肺炎(RP)发生情况.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软件采用8P8816.0软件包.结果 80名患者中.12名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2级9例,3级3例,无4级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是否正常(P=0.023)、V5、V10、V15、V20、V25、V30、V35,MLD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00、0.003、0.000、0.001、0.002、0.031、0.028、0.016).而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P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8).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放疗并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时.要综合考虑V5-V35及MLD等计量学参数,合并放疗前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更应该严格控制肺的受量,而V5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和CNKI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等方法,应用RevMan5.1软件对截止2012年2月发表的预测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5篇。暴露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性别、年龄、慢性肺疾病、肺功能、合并糖尿病)、肿瘤部位、治疗方案(放疗前有无手术、是否行联合放化疗及使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性别0.97[0.82,1.15],年龄0.90[0.63,1.28],合并慢性肺疾病2.18[1.59,3.00],放疗前肺功能0.27[0.11,0.65],合并糖尿病2.46[1.33,4.58],左下肺部肿瘤0.71[0.57,0.90],放疗前肺部手术0.92[0.67,1.25],放化疗联合1.41[1.17,1.71],使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2.38[1.79,3.16]。结论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有合并慢性肺疾病、放疗前肺功能、糖尿病、左下肺部肿瘤、放化疗联合以及使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本项研究的结果认为肺功能较好且无慢性肺疾病和糖尿病等合并症的上肺肺癌患者,在单纯放疗的基础上加用放疗增敏剂阿米福汀,可以降低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赵继伟  李青山 《河北医学》2014,(8):1304-1307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患者192例,分别记录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史、KPS评分、放疗开始的时间及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时间,记录放疗总剂量及双肺的V5、V10、V20、V30及双肺的平均剂量,使用CTC AE4.0标准定义放射性肺炎及其分级。分别使用t检验及X2检验评价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其中3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16例(51.6%),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5例(48.4%)。各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V5≥56%、V10≥41%、V20≥27%、V30≥19%是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肺平均受量≥11.4Gy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放疗总剂量达到56Gy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KPS评分与RP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放疗总剂量、双肺的V5、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严俊 《当代医学》2021,27(13):104-106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放疗方法分为三维适形组(n=62)与调强放疗组(n=68),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调强放疗组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