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乳积方对于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预防疾病复发、转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手术、化放疗后Ⅰ~Ⅲ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乳积方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接受乳积方治疗,对照组(48例)定期复查,两组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患者同时接受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复发转移、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100例完成研究随访,中位随访59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60.0、52.5个月(χ2=3.274, P>0.05);中位DFS分别为55.0、47.5个月(χ2=10.145,P<0.01);两组DFS[75.9%(41/54)、54.3%(25/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9, P<0.05);2、3、5年D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Ⅲ期2年DFS及Ⅲ期3年D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ER阳性2、3年D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3、5年远处转移率(distant metastasis rate,DMR)低于对照组(3.7% vs 31.0%,20.7% vs 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13例发生疾病进展,局部复发3例、单一脏器转移7例、多个脏器转移3例;对照组21例疾病进展,分别为1、1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开始前1周及随访2年时的生活质量调查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积方辅助治疗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2~3年短期时间内,能够改善总生存、无疾病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乳积方防治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治疗组(乳积方配合西药组)57例和对照组(西药组)52例,观察患者的总生存率(OS)、无疾病生存率(DFS)、生存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月经状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等基线资料方面,具备方差齐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3~126月,中位随访时间61月;2组3年DFS率分别为91.4%和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OS率分别为100.0%和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DFS率分别为63.6%和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OS率分别为93.5%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系统(FACT-B)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部分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各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积方配合西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可进一步延长患者总生存及无疾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乳宁Ⅱ号抗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乳宁Ⅱ号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应用规律。方法 :选择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术后行化疗治疗的患者 183例 ,分成 2组 ,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乳宁Ⅱ号 ,对照组单纯化疗。用药后随访两组 2年复发转移率。结果 :原发肿瘤直径 >5cm ,患者 2年复发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 4枚者 2年复发转移率及乳癌Ⅲ期患者 2年复发转移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5 )。结论 :乳宁Ⅱ号有助于控制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复发转移率 ,显示中医中药疗法是乳腺癌术后抗多发转移的一种不可忽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8例癌旁(距癌组织边缘≥5cm)乳腺组织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取癌细胞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对照组取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BCRP的表达情况,探讨BCRP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BCRP阳性率为53.8%(4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9/78);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BCRP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与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提示BCRP可能是一种能预测乳腺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判断化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乳复方治疗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复方对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复方,对照组仅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复方对乳腺癌术后受体三阴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除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65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5.68%和5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复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改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Cx26和Cx4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MT的关系。结果Cx26和Cx4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1%(22/70)和47%(33/70),与乳腺纤维腺瘤中相比,Cx26和Cx4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Cx26和Cx43的表达与EMT状态呈负相关(r=-0.26,r=-0.24)。结论Cx26和Cx43与EMT状态呈负相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MT发生的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366例2002年1月—200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肿瘤一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和门诊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根据患者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将患者分为中药+化疗组(联合组,189例)和化疗组(177例)。采用门诊随访、信访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患者随访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1、2、3、5年无病生存率,分析DFS与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化疗周期、放疗、中药治疗、终点事件(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根治术后Ⅱ、Ⅲ期大肠癌366例,145例出现复发转移者(39.61%),其中发生局部复发者17例(11.72%),肝转移者45例(31.03%),肺转移者52例(35.86%),其他部位转移者53例(36.55%)。DF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放疗及中药治疗6个因素与DFS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DF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及中药治疗与DFS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层分析显示,Ⅱ期大肠癌DFS相关因素为原发部位(P=0.016)和病理类型(P=0.047),两组中位DFS尚未出结果;Ⅲ期大肠癌DFS相关因素为化疗周期(P=0.017)和中药治疗(P=0.000),对两组化疗周期构成比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化疗周期基线平衡,进一步比较显示Ⅲ期大肠癌化疗组中位DFS为24.16个月,联合组中位DFS尚未出结果。Ⅲ期大肠癌联合组及化疗组1、2、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72%、61%、59% 和74%、50%、36%、20%。结论 中医药联合化疗可延长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DF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转移患者挽救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出现转移且完成了4个疗程挽救化疗的患者174例,按治疗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87例给予姑息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8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2~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随访2年。观察2组近期临床疗效及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KPS评分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7.24%和50.57%,中位OS为17个月,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75%和21.84%,中位OS为11个月,无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OS和PFS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入组后2个月和4个月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转移拒绝或不适合其他维持方案患者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暴露中药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患者3年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3年随访资料完整的150例Ⅰ~Ⅲ期TNBC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指南经西医常规治疗[手术、化疗和(或)放疗],以规律中医药治疗为暴露因素,分为高暴露中药治疗、低暴露中药治疗2个队列,高暴露中药组以每年口服柴胡龙牡汤加或不加抗肿瘤中成药≥6个月或累积18个月及以上为条件,观察2个队列复发转移部位和复发转移/死亡时间,比较2个队列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差异,统计分析患者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状态、临床分期及中药暴露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复发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暴露组3年DFS长于低暴露组,且高暴露组较低暴露组3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6.9%(χ2=6.995,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风险模型显示,低暴露组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为高暴露组的3.724倍(95%CI 1.399~9.915);两组3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7.3%,主要表现在胃肠道不适。结论 高暴露中医药治疗在减少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期上有较好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郭红飞中医辨证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生活质量及防复发转移的疗效,探讨并总结其临证思维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及非中药治疗组,每组30例。术后6个月内即服中药未曾间断,或服用中药总时间达到无病生存时间的80%纳入中药组;未服中药或服药时间少于无病生存时间80%纳入非中药组治疗后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通过随访记录复发转移或脱失时间。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对比治疗前及非中药组治疗后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五个方面分值均明显增加;治疗2年后,总共复发26例,复发率43.3%。其中中药组复发9例,失访3例,2年复发率30.0%。非中药组复发17例,失访5例,2年复发率56.7%,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中药组的中位DFS为22.1个月,非中药组的中位DFS为15个月(P=0.011),中药组的1、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1%、63.1%,非中药组分别为64.8%、34.2%。结论郭红飞辨证治疗方案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无病生存期,降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1.
童彩玲  杨海燕  黄梅  谢丹 《新中医》2011,(12):77-78
目的:观察乳癌康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患者75例分为2组,治疗组39例予乳癌康治疗,连续服药6月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36例未行药物治疗。2组均随访至术后2年,观察2组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治疗组复发转移1例,复发转移率为2.6%;对照组复发转移7例,复发转移率为19.4%,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癌康能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短期复发转移风险,改善患者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58例老年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39例占67%,激素受体阳性41例占(71%);HER-2阳性14例占24%。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高,HER-2阳性表达率低;治疗应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内分泌治疗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Ki-67的表达形式及分子分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黔南州人民医院病理科收录的105例患者资料,选用免疫组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检测,主要对105例患者单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P53等表达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掌握Ki-67与年龄、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等方面的关联性,进而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多方面优化。结果:本次105例分析结果得出,Ki-67高表达比率为62.8%(66/105);其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越大,表达比率越高,肿瘤越小,表达比例越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细胞学分级、HER-2等均存在关联性。结论:通过分析Ki-67表达及分子类型,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变机理,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58例老年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39例占67%,激素受体阳性41例占(71%);HER-2阳性14例占24%.结论 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高,HER-2阳性表达率低;治疗应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内分泌治疗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20年11月于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EPC病例43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导管内乳头状癌45例。采用HE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抗体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CK5/6和p63。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EPC患者为26~82岁的女性,其中39例患者均表现有乳腺肿块,4例无临床症状。肿块直径0.5~4.3cm、平均直径2.5cm;有12例呈现乳头状典型结构、25例为实性结构、5例呈混合型、1例呈腺样结构。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例病变内部的p63、CK5/6均为阴性;p63、CK5/6表达量在EPC病变周围肌上皮中明显低于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周围肌上皮表达量,且有统计学差异(χ~2=4.226、8.595,P均0.05);研究组中,HER2表达不确定者有14例,表达阳性者有3例,阴性表达者26例;ER表达阳性者34例,ER表达阴性者9例。EPC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乳腺单纯切除者有5例、肿块切除者有10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者有16例、单纯切除乳腺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者有12例;术后,4例患者行放疗联合综合治疗、11例行化疗、13例行内分泌治疗、13例未行治疗、2例患者失访。结论单纯性EPC是一种惰性浸润癌,也可发生淋巴结转移,EPC的生物学行为在原位癌和浸润癌之间,如伴随浸润癌,则进行浸润癌治疗,如伴随微小浸润癌及原位癌或单独发生,则进行原位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04年4月至2016年12月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收集的40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ER、PR、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ER、PR、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63.1%、23.3%,在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ER、PR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R、PR、HER2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有效指标,并可作为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或基因靶向治疗的指南。联合检测ER、PR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术后指导治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颅内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与鼻咽癌颅内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 ,探讨有助于预测鼻咽癌颅内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湖南省肿瘤医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的 2 0 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首发转移部位分组 ,研究 2 0例颅内转移的临床资料 ,并与淋巴结、骨、内脏转移患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 颅内转移与患者年龄轻、临床体检颈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转移数目、疾病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相关。局部复发与否、颈淋巴结转移数与颅内转移相关。局部复发和 /或淋巴结转移组与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组中浸润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颅内转移组 ,颅内转移和内脏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分布无差别 ,局部复发组复发时间较颅内转移组早。结论 年轻的局部复发或临床体检颈淋巴结肿大者及浸润性癌的鼻咽癌患者应定期做MRI或CT ,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颅内转移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射线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钼靶X射线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钼靶X射线征象对其分组:肿块组与无肿块组、毛刺组与无毛刺组、钙化组与无钙化组,并与ER、PR、Her-2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钼靶X射线征象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79例浸润性乳腺癌中,ER在毛刺组与无毛刺组中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肿块组与无肿块组、钙化组与无钙化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Her-2在肿块组与无肿块组、毛刺组与无毛刺组、钙化组与无钙化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在表现为毛刺征象的癌组织中高表达,钼靶X射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中ER的表达水平,对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90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n=45)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n=45)未进行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无病生存时间以及2年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76例早期(临床I、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房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评价保乳手术的生存率和美容效果为保乳组;76例早期(临床I、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改良根治术为对照组。结果全组随访10~70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4例,均为肝转移;3年总生存率为100%。5年总生存率为95%;对乳房外形评价,优良、一般、差分别为50%、45%、5%。改良根治术组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4例,2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3年总生存率为100%,5年总生存率为97%,术后患侧乳房缺如。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正规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疗效确切,并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