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金涛  王兴强  刘超 △ 《天津医药》2016,44(11):1347-1351
目的 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 SD 大 鼠肝移植 (冷缺血再灌注组, n=20) 和肝脏肝门部分阻断 (热缺血再灌注组, n=20) 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大鼠仅 作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 但不阻断肝脏肝门血液供应的 10 只大鼠为假手术组, 采集各组血标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水平; 采集胆汁标本用于测定胆 汁内葡萄糖的含量及 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 采集肝组织标本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活性。结果 冷、 热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 ALT、 AST、 胆汁葡萄糖、 GGT、 TNF-α、 IL-1β 及 MDA 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 (P<0.01), 且冷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各项指标均高于热缺血再灌注组 (P<0.05)。热缺血再灌注组和冷缺血再灌注组 大鼠肝脏 SOD 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并且热缺血再灌注组的 SOD 水平高于冷缺血再灌注组(P<0.01)。与假 手术组相比,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再灌注 0 h(缺血 1 h)、 1 h、 12 h 线粒体膜电位细胞的比例均降低(P<0.01);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组内随时间延长其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P<0.01)。假手术组 0、 72 h 的线 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 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热、 冷缺血再灌注组 72 h 较 0 h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均增高 (P<0.01); 0、 72 h 时, 假手术组, 热、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呈依次降低, 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 体Ⅳ呈依次增高 (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应激刺激可导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 进而导致肝细 胞受到损害, 线粒体内相关酶系统活性受损, 最终导致线粒体内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受损伤, 这可能是氧化应激导 致肝细胞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 继而肝细胞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HS)联合牛磺酸(Tau)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高渗盐水预处理组(C组)、牛磺酸预处理组(D组)和高渗盐水联合牛磺酸预处理组(E组)。参照Pringle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h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6h后显示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指标血清ALT、AST、LDH和MDA含量B、C、D和E组明显高于A组(P〈0.01),C、D和E组明显低于B组(P〈0.01),C组和D组明显高于E组(P〈0.05),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肝脏保护作用的指标血清SOD水平A、C、D和E明显高于B组(P〈0.01),E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和牛磺酸分别预处理均可以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张琼  陈其彬  傅小云  喻田 《贵州医药》2006,30(11):963-965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5-羟葵酸(5-HD)拮抗缺血预处理组(5HD IP),每组6只.各组平衡末、缺血前、再灌注末分离心肌线粒体并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再灌注末,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5HD IP组线粒体膜电位较l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功能的损害,而5HD能部分废除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HIRI)损伤中mtDNA的损伤机制及雷帕霉素对其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A、B、C、D四组;A组:肝脏缺血30 min处理;B组:缺血50 min处理;C组:缺血50 min并雷帕霉素干预处理;D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24 h、3d、5d处死,取部分肝组织进行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PCR扩增、测序,与GENBANK参考序列对比查找变异位点.结果 在HIRI中存在DNA D-Loop区突变,其中C组大鼠mtDNA D-Loop区突变率低于B组(P<0.05).结论 HIRI中mtDNAD-Loop区产生突变,而雷帕霉素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率而减轻其氧化损伤,从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实验组, 每组10只.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为阻断肝门30 min, 再灌注120 min. 缺血前30 min, 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2 mL, 药物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入含乌司他丁(5万U&#8226;kg-1)的0.9%氯化钠溶液2 mL. 再灌注后立即检测肝细胞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三磷腺苷(ATP)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再灌注后, 模型对照组细胞色素C、ATP含量及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 MDA含量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药物实验组细胞色素C、ATP含量及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 MDA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 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莹  石承先  朱星玮 《贵州医药》2010,34(4):298-301
目的探讨移植肝冷保存-再灌注中肝细胞线粒体DNA ATPase8基因表达改变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1)Wistar大鼠186只,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复制大鼠肝移植模型,动物随机分为A组(冷保存30min组),B组(冷保存6h组),C组(冷保存12h组)和D组(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制模后于12h、24h、3d、5d、7d采集标本,保证每时相点存活大鼠6只。(2)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SOD、ATP含量和肝细胞凋亡数量。(3)采用RT-PCR检测mtDNA ATPase8 mRNA表达。结果冷保存-再灌注后早期(12h),A、B、C3组SOD、ATP含量、ATPase8 mRNA表达均降低,C组显著低于A组、B组(P〈0.05),并且C组肝细胞线粒体受损较重,凋亡数量明显多于A组、B组(P〈0.05)。再灌注24h后A、B、C3组SOD、ATP含量、ATPase8 mRNA表达升高,线粒体损伤减轻,肝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冷保存-再灌注后ATPase8基因表达量和ATP含量减少,细胞凋亡增多,并且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再灌注后变化越显著,提示ATPase8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影响肝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 只Wistar 大鼠喂食高脂饲料诱导脂肪肝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TMZ 组,每组10 只。采用脂肪肝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6 h 后取材,分别观察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组织Bcl-2、 Caspase-3 的表达水平;TUNEL 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6 h,与Model 组相比,TMZ 组血浆ALT、AST、肝组织MDA 含量明显降低(P < 0.05),肝组织SOD 含量增高(P < 0.05)。TMZ 组肝组织中Bcl-2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odel 组,而活化的Caspase-3 的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肝组织HE 染色及TUNEL 显示TMZ 组肝细胞水肿、肝窦狭窄及肝细胞凋亡明显轻于Model 组。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时,TMZ 减少氧化应激,促进Bcl-2 表达,抑制 Caspase-3 的活化,减少肝细胞凋亡,对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甜菜碱200、400、800 mg·kg^-1组(均n=8)。甜菜碱各剂量组于造模前7 d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甜菜碱,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夹闭门静脉、肝动脉分支40 min,再灌注24 h制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cl-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上升(P <0.01),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降低(P <0.01),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甜菜碱400、800 mg·kg^-1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 <0.05,P <0.01),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强(P <0.05),肝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5,P <0.01),p53、cl-caspase-3、Bax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甜菜碱可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功能,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 TUDCA)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UDCA组,用脂肪肝大鼠自体肝移植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分别给予蛋白液和含10 mmol· L-1 TUDCA的蛋白液,以1.5 mL· min-1的速度灌洗45 mL,于6,24 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含量;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取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 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 TUDCA能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并提高SOD的含量( P<0.05);TUDCA组中的肝细胞水肿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轻于模型组;TUDCA组比模型组NF-κB表达明显减少( P<0.05)。结论 TUDCA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和减少NF-κB表达,对脂肪肝大鼠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A 组)、单纯缺血组(B 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 组),每组6只。大鼠脱颈椎处死建立离体心脏,成功制作心脏缺血模型、I/R 模型,各组灌流结束后,取大鼠左心室全层心肌标本,提取蛋白,监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细胞色素 C(Cyt-c);收集灌流后的液体,监测心肌生化指标。结果与 A 组和 B 组比较,C 组AMPK 表达显著降低,Cyt-c 显著升高;C 组心肌 CK、LDH、CK-MB 呈高表达,与 A 组和 B 组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较缺血期更严重,心肌能量蛋白 AMPK表达显著降低,代谢减慢,代谢物质堆积,心肌损伤生化指标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肝组织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将4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SO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再依3个不同时限(40、50、60min)各分IR40、IR50、IR60及IPC+IR40、IPC+IR50、IPC+IR60亚组。检测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并行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SOD水平低于SO组,TNF-α、ALT及MDA水平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LT、MDA水平和IPC+IR60亚组TNF-α水平均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IPC+IR60亚组TNF-α、MDA水平与IR60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IR组其余亚组SOD、TNF-α、ALT及MD水平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预处理后肝门阻断50min可能是SD大鼠肝组织能耐受缺血的较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缩宫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I-R组和缩宫素处理(OT)组.建立大鼠70%I-R模型,缺血时间1 h.OT组分别于术前12 h,15 min及再灌注时经腹腔注射缩官索0.5 mg/kg,S组及I-R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肝脏再灌注后2和6 h处死,取肝脏及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分别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和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I-R组相比,OT组的ALT、AST、TNF-α水平及MPO、NF-κB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较轻,但是MDA及SOD变化不明显.结论 缩宫素对大鼠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及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sham组):不施加缺血及再灌注处理;②缺血再灌注1组(I/R1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24h;③缺血再灌注2组(I/R2组):给予缺血30min,再灌注48h;④缺血后处理1组(Post1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24h;⑤缺血后处理2组(Post2组):给予缺血30min,缺血后处理后再灌注48h。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脑缺血,撤夹实现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给予双侧颈总动脉松夹15s/夹闭15s,如此3次,实现缺血后处理。实验结束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作石蜡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1组相比,Post1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与I/R2组相比,Post2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sham组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与sham组相比,I/R1、I/R2、Post1、Post2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1组比较,Post1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I/R2组比较,Post2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肝脏左中叶缺血50 min,再灌注24 h后处死(I/R组),TET+I/R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TET(50 mg/kg),余同I/R组。大鼠处死前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取缺血肝组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湿重干重(W/D)比检测和组织学检查。结果I/R组血清ALT,AST和LDH升高,组织MDA水平,W/D比值也明显升高,SOD活性和NO含量下降。在TET+I/R组,血清ALT,AST,LDH,以及组织W/D比值较I/R组降低,SOD活性和NO含量升高。此外,TET+I/R组大鼠血清ALT,AST,组织MDA和W/D比值较假手术组升高,SOD活性和NO含量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TET+I/R组肝损害减轻。结论TET能减轻但不能防止肝I/R损伤的发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是TET抗I/R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纳洛酮预处理大鼠后对其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短期对 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纳洛酮 ,然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的含量 ,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 ,了解肝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 ,纳络酮预处理组血清中 AL T和 AST含量及肝组织中 MDA含量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肝组织中 SOD含量则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 ,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张莉  高志军  赵静 《中国药房》2011,(39):3664-3666
目的:研究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5组,即假手术、模型、丹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梗死面积,脑水分、脑钙、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显著增大(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脑钙和脑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丹参+川芎嗪组效果更好。结论:丹参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比单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保护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左后肢无创性5min缺血、5rain再灌注,建立NDL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早期脑缺血预适应+I/R组(ECIP+I/R)、NDLIP+I/R组。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缺损症状,脑梗死范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活力(XOD),丙二醛(MDA)含量影响。结果:与I/R组相比,ECIP+I/R组及NDLIP+I/R组缺血1h,再灌注24h后评分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与I/R组比较,ECIP+I/R组和NDLIP+I/R组的T-SOD和Mn—SOD活力、GSH—PX活力均升高;XOD活力明显降低,MAD含量明显减少;ECIP+I/R组和NDLIP+I/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DLIP可降低I/R对神经的损伤、减小脑梗死范围、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I/R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李秋  雷正明  叶明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23-3525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参麦组(Shengmai injection,SM).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行剖腹假手术;IR、IPC、SM组于再灌注60 min 、90 min时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取肝组织制成匀浆检测金属硫蛋白(MT),SO组于相应时点取样检测相同指标.分析比较各组计量资料.结果:SM组及IPC组在再灌注60 min、90 min时ALT、AST、LDH、IL-6水平均低于IR组(P<0.01),而金属硫蛋白水平均高于IR组.结论:参麦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