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前口腔准备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前准备与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术前用Listerine(李斯德林)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护理。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呼吸道带菌率、发热率、咳嗽和咳痰发生率分别为39.29%、41.07%、38.39%和34.32%;观察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9.21%、25.42%、28.25%和24.29%,两组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术前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比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与聚维酮碘消毒液在骨科术前皮肤准备中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142例。根据皮肤消毒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联合手术薄膜、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联合手术薄膜,对比2组的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部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6%;术后观察组皮肤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菌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在骨科术前皮肤准备中的消毒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咽部术前消毒准备与心脏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将100例心脏手术病人分为安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用复方硼砂溶液行口咽部消毒准备,对照组术前只进行一般刷牙漱口.比较两组术后呼吸遣带菌率、发热及咳嗽情况。[结果]两组呼吸道带茵率、发热时间、咳嗽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用复方硼砂溶液行口咽部消毒准备较常规的刷牙漱口,能有效地减少心脏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0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对照组术前进行常规准备,术后比较2组呼吸道带菌率、发热比例、发热平均天数、咳嗽比例、咳嗽平均天数。结果2组呼吸道带菌率、发热平均天数、咳嗽平均天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与咳嗽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能有效减少术后呼吸道感染例数,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共分析某医院实施心脏外科手术1 377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106例,术后感染率为7.70%。复合心脏手术、主动脉手术的术后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2.92%和21.15%。术后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和血液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手术部位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肺部疾病、手术前曾感染、术前住院时间长和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因素构成心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风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夏萍  熊剑秋  谢曼 《护理学报》2018,25(21):51-53
目的 总结6例心脏疾病合并肺癌同期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心脏等方面的准备;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心功能维护、早期康复、抗凝治疗护理、管道护理。结果 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全组无院内死亡。结论 认为外科手术治疗心脏合并肺部疾病联合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要求高,而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刘颖  黎丹  黄燕波  王倩  贯华 《护理学报》2020,27(9):68-70
目的 探讨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通道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膀胱癌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于术前3 d开始进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包括饮食管理(即术前3 d半流食,术前2 d全流食,术前1 d禁食)、口服泻药、清洁灌肠(术前晚和术日晨)。观察组于术前1 d进行优化的术前肠道准备,包括饮食管理(即术前1 d全流食、术前晚22:00禁食),术日晨灌肠1次,期间无需口服泻药。观察2组患者肠道准备后不适、术后早期并发症和康复效果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前肠道准备后肛门不适、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优化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可减少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通道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不适,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术前清洗对儿童会阴部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通过感染监测和临床观察,研究葡萄酸氯己定消毒液术前清洗方法某医院住院患儿会阴部手术后感染及其不良反应情况,同时与传统清洗方法作平行比较观察。结果 321例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清洗操作,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清洗法(试验组)的156例会阴部手术的患儿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适,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8%。传统清洗法(对照组)165例会阴部手术的患儿中,出现6例患儿清洗区域皮肤发红、干燥不适,不良反应率为3.64%;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结论 使用浓度为40 g/L的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作术前清洗,能够显著减少会阴部手术患儿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HT5”H〗摘要〓目的〓对2种术前皮肤清洁和术后消毒方法在新生儿手术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2019年6月某医院新生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收住院及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0.02%洗必泰皮肤沐浴和术后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对照组采用温水皮肤清洁和5% 聚维酮碘消毒,比较2组消毒后待干时间、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肤待干时间分别为(14.25±2.82) 和 (59.13±4.32)s,皮肤伤口菌落总数分别为(2.57±1.82)和 (10.15±2.67) cfu/cm2|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8%和11.53%。结论〓新生儿术前采用洗必泰皮肤沐浴及术后以2%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具有比温水清洁皮肤和5%聚维酮碘消毒更好的消毒效果,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制银芩三叶饮口腔护理方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银芩三叶饮口腔护理方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0.9% NaCl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2组口腔异味、口腔状况、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口腔异味、口腔状况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 =4.812,P=0.028)。结论 采用银芩三叶饮进行口腔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口腔异味,改善患者的口腔状况,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对小儿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下手术的患儿988例,对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8例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儿中有42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4.25%,42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培养出6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有42株,占总菌株数的67.7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岁、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4 h、插管不熟练和插管≥2次才成功是导致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患儿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插管前口腔准备则是避免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患儿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与患儿的年龄、手术时间、医师插管熟练程度、是否合并上呼道感染以及是否在插管前清洁口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某综合医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预防与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5年7月25日所有住院手术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住院手术患者606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现患率3.4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7.62%,其次是手术部位和泌尿道,均占19.05%;医院感染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83.33%;Ⅰ~Ⅳ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现患率分别为0.29%、0.84%、1.85%和0;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5.76%、10.28%和77.73%。结论 该医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尚在可控范围,应重点加强手术患者呼吸道感染防控和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皮肤消毒方法在防控乳腺癌手术部位感染中的效果,为有效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和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3种术前皮肤消毒方法预防和控制乳腺癌术后感染效果。结果 实验组A在手术前1日晚和手术当日早晨分别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擦拭消毒患者全身皮肤2次,可保持术后24 h内手术切口部位皮肤上菌数<3 cfu/cm2,120例患者无一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实验组B仅于手术当日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的患者,术后皮肤上细菌数和感染率均高于实验A组;对照组未进行术前消毒,患者术后皮肤上细菌数和切口感染率最高。结论 术前采取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皮肤涂擦消毒,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手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JP2〗探讨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8年1-12月某医院收治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统计肺部感染情况和感染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6例心脏大血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9例,感染率为10.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存在感染、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多是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高,相关影响因素多,应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防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循证标准化护理在长时间侧卧位心脏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术中压疮预防循证标准化护理实施前(2017年1-6月)和实施后(2017年7-12月)我院以侧卧位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例各65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手术护理对象分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中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接受术中压疮循证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术中压疮发生情况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满意率。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术中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00,P=0.048),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术中压疮预防护理模式的满意率高于实施前(χ2=4.329,P=0.037)。 结论 循证标准化护理模式具备较好的心脏手术侧卧位患者术中压疮预防效果,深受手术室护理人员认可。  相似文献   

16.
朱苏敏  谢雪均 《护理学报》2019,26(22):61-62
目的 总结23例再次心脏手术行微创三尖瓣补片扩大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再次心脏手术患者病程较长,需再次承受较大的手术风险,担心手术及预后,术前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给予强化利尿、护肝肾治疗、营养支持;术后维护右心功能稳定,做好容量管理,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做好呼吸道管理,遵医嘱定时给予抗凝药物,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结果 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因股动脉插管不顺转正中切口,其余21例患者在心脏不停跳常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全腔镜下三尖瓣扩大成形术,22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再次手术的信心;维护患者的右心功能稳定均为术前术后的护理重点,是维持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有关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肠道准备类型及其与术后并发症关系的文献复习,探讨术前肠道准备是否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的术前准备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外所有涉及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文献进行内容归纳、梳理、总结。结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肠道准备方案有3种:机械性肠道准备、限制性肠道准备、无肠道准备;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3大类:感染相关性并发症、肠功能相关并发症以及伤口并发症,其与患者的组织灌注量及身体状况、营养等密切相关。结论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可认为机械性肠道准备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上并无任何优势,在手术准备条件充足、灭菌严格的情况下可取消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但是否术前口服抗菌药物缺乏明确标准,不能排除环境因素及手术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故有待未来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苗  聂燕  刘洁  薛鲜敏 《护理学报》2020,27(15):74-76
目的 探讨床旁智能交互系统视频宣教在首次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首次结肠镜检查的2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向患者面对面宣教肠道准备内容,观察组应用床旁智能交互系统视频宣教肠道准备内容。观察比较2组患者肠道准备掌握情况及肠道准备清洁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清洁率高于对照组(χ2=24.972,P<0.001)。结论 采用床旁智能交互系统视频宣教能提高首次结肠镜检查患者对肠道准备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提高肠道准备清洁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颅内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专项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65例,发生术后感染1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0%,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年龄>55岁、插管和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和住院15 d以上构成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接受颅内手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危险因素明确,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罩住气管切口,予患者持续吸氧、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气管切开处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气切套管内辅以氧气吸入、气道湿化,比较2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3例,对照组8例,2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罩式医用雾化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