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考察国内不同厂家兰索拉唑口服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情况。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84nm,测定不同厂家的5个品种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兰索拉唑浓度线性范围是1.5-18.0μg/mL(γ=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100.1%(RSD=0.20%-0.31%),各个品种的释放度都大于75%。结论不同厂家兰索拉唑口服制剂释放度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兰索拉唑含药微丸,用流化床包衣法分别制备兰索拉唑肠溶微丸和肠溶脉冲微丸,然后将两种微丸按固定比例填充至空心胶囊内。用体外释放度法观察肠溶微丸累计释放量。结果优化处方:载药丸心中碳酸镁用量15%,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用量20%;肠溶微丸中隔离衣层增重9%~10%,肠溶衣层增重>41%;肠溶脉冲微丸溶胀层包衣增重50%~60%,控释层包衣增重50%,肠溶衣层增重>41%,后干燥时间为4h。结论以肠溶微丸技术制备兰索拉唑双相释药微丸胶囊,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测定兰索拉唑肠溶胶囊释放度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Xtimate C18柱(4.6mm×150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60∶40∶1),用磷酸调节pH至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5 nm,柱温30℃。结果 兰索拉唑线性范围为1~25 μg/mL(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101.5%、100.8%、101.3%(RSD为0.39%~1.54%),日内精密度(RSD)为0.68%~1.78%,日间精密度(RSD)为0.55%~1.87%,测得释放度均>75%。结论 本方法作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的体外溶出度测定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国产兰索拉唑和进口兰索拉唑胶囊在人体药代动力学方面是否具有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选18名健康的志愿者口服国产兰索拉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血浆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国产兰索拉唑和进口兰索拉唑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主要参数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健康人群中进行国产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显示,国产兰索拉唑和进口兰索拉唑是生物等效性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兰索拉唑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物料比、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兰索拉唑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包合温度对包封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兰索拉唑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1:3,包合温度为30℃,超声时间为35min。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兰索拉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林勤 《吉林医学》2012,(30):6580
目的:对比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因消化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各48例,奥美拉唑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兰索拉唑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结果:两组药物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胃液内pH值升高程度高于奥美拉唑组,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相当,兰索拉唑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新型药物兰索拉唑的脂质体制备研究,以期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制备方法。方法:考查了不同方法制备脂质体,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兰索拉唑脂质体的方法,并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兰索拉唑脂质体,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脂质体。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兰索拉唑脂质体,其中磷脂的组成和浓度、药脂比、胆固醇的量是影响包封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乳酸杆菌制剂(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顽固性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Hp顽固性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10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兰索拉唑三联组和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组Hp清除率分别为94.8%和97.56%,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然而,兰索拉唑三联治疗组中,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组(4例)(P<0.05)。结论乐托尔联合兰索拉唑三联治疗方案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Hp清除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因此,为顽固性Hp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和阿奇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4例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30 mg/d)加阿奇霉素(0.6g/d)组和兰索拉唑(30mg/d)组治疗4周.结果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溃疡愈合率(94.1%)与兰索拉唑组(90.7%)无显著性差异.但停止治疗后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累积复发率却显著低于兰索拉唑组(P<0.05),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半年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8%和35.9%,而兰索拉唑组为38.7%和71.0%.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HP清除率(84.3%)及半年和1年根除率(43.6%、20.5%)均显著高于兰索拉唑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根除HP是溃疡复发率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和阿奇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4例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30 mg/d)加阿奇霉素(0.6g/d)组和兰索拉唑(30mg/d)组治疗4周.结果: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溃疡愈合率(94.1%)与兰索拉唑组(90.7%)无显著性差异.但停止治疗后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累积复发率却显著低于兰索拉唑组(P<0.05),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半年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2.8%和35.9%,而兰索拉唑组为38.7%和71.0%.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组HP清除率(84.3%)及半年和1年根除率(43.6%、20.5%)均显著高于兰索拉唑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加阿奇霉素根除HP是溃疡复发率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云南红药胶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门诊就诊患者100例纳入临床观察,随机均分为兰索拉唑组、兰索拉唑加用云南红药胶囊组。兰索拉唑为15mg/次,每天2次;云南红药为3粒/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分别行症状评分并复查胃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兰索拉唑组症状腹痛缓解率为77.1%,腹胀缓解率65.0%,上腹不适缓解率为66.7%;兰索批唑加用云南红药胶囊组腹痛缓解率为88.5%,腹胀缓解率为78.3%,上腹不适缓解率为77.8%,总症状缓解率较单用兰索拉唑高(P〈0.05)。治疗后,兰索拉唑组与兰索拉唑加用云南红药胶囊组的胃镜下粘膜糜烂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后者有更高的粘膜糜烂愈合能力(P〈0.05)。两组均未见副作用。结论兰索拉唑加用云南红药胶囊有利于慢性糜烂性肖炎的粘膜糜烂的愈合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2.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用药前后症状及溃疡变化情况的方法,观察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结果显示: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对症状的缓解率(P>005),给药2周时对溃疡治疗的总有效率(P<005),4周时(P>005)。提示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周疗效优于奥美拉唑,4周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颜洁 《大家健康》2016,(10):138-139
目的:探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兰索拉唑、铝碳酸镁片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黛力新、兰索拉唑和铝碳酸镁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和铝碳酸镁片治疗。结果:4 w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有效率69.77%。结论:黛力新联合兰索拉唑和铝碳酸镁片治疗伴有焦虑或抑郁的慢性胃炎患者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和铝碳酸镁片,对此类患者有较佳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2个月后随访炎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出现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兰索拉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比较用药前后症磁诼溃疡变化情况的方法,观察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结果显示: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对症状的缓解率(P〉0.05),给药2周时对溃疡治疗的总有效率(P〈0.05),4周时(P〉0.05),提示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周疗效优于奥美拉唑,4周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精型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组有55例患者。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兰索拉唑组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1周,比较两组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腹胀、反酸、腹痛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清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兰索拉唑组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疗效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兰索拉唑组腹胀、反酸、腹痛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清除时间短于奥美拉唑组,P0.05;兰索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酒精型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可加速症状消失,加速幽门螺杆菌清除,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研究兰索拉唑与抗生素联合对酒精型消化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酒精型消化溃疡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药物联合组与单用兰索拉唑组,每组各有患者64例。单用兰索拉唑组患者给予单独兰索拉唑治疗;药物联合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抗生素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药物联合组患者治疗总疗效跟单用兰索拉唑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相比较:药物联合组高于单用兰索拉唑组P0.05。结论:酒精型消化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虽然单独兰索拉唑也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清除幽门螺杆菌,但两种药物联用后在这方面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刘菲,陆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消化科200040)兰索拉唑(lansoprazole)系作用于壁细胞的H+K+ATP酶,抑制酸分泌最后步骤的质子泵。我们于1995年2月~7月底应用兰索拉唑治疗37例十二指肠球溃疡。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和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采用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法莫替丁+莫沙必利治疗,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高于法莫替丁+莫沙必利,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行新型药物兰索拉唑的脂质体制备研究,以期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制备方法。方法:考查了不同方法制备脂质体,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兰索拉唑脂质体的方法,并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兰索拉唑脂质体,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脂质体。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兰索拉唑脂质体,其中磷脂的组成和浓度、药脂比、胆固醇的量是影响包封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