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观察38例ITP患儿,针对儿童ITP常引起各部位出血,容易造成惠儿及家长紧张、焦虑,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对家长及患儿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减轻他们紧张、焦虑、不合作等问题,增强他们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本组38例患儿,除2例重症颅内出血死亡外,36例均能配合治疗护理,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ITP患儿及家长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加快治疗和康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患儿在手术前后给予心理、生理、社会舒适护理。结果46例患儿生理、心理方面的不适明显改善,减轻了身心痛苦,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治疗。结论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中,患儿获得了生理、心理方面的极大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治疗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33例小儿肾病综合征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既注重疾病护理,同时充分运用理解、支持、体贴、爱护、鼓励、开导等心理护理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及家长讲解有关肾病的医疗护理及保健知识,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使患儿和家长能正确地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时病人家长的心理状态,以便作出针对性的护理,让病人家长保持良好心态,使患儿接受继续治疗,以利疾病恢复.方法 对2009年我科56例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家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56例病人家长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本组56例病人家长全部配合医务人员,使患儿继续接受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对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时家长的心理状态,作出针对性的护理,让病人家长保持良好心态,使患儿接受继续治疗,以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家长的遵医行为,更好的实施早期家庭康复护理。方法对48名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心理评估,分析其心理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及疏导。结果缓解了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家长对治疗及康复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并主动学习家庭康复方法。结论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父母进行心理护理,取得家属的理解,树立家属对患儿的治疗信心,医患配合,可显著提高脑损伤儿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6.
张英 《吉林医学》2009,30(12):1102-1103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行为对患儿及家长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门诊就医的500例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8%的患儿及家长认为护士在工作中的行为,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结论:儿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护理方法,控制一切可能对患儿及家长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帮助患儿及家长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患儿在手术前后给予心理、生理、社会舒适护理.结果 46例患儿生理、心理方面的不适明显改善,减轻了身心痛苦,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治疗.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中,患儿获得了生理、心理方面的极大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治疗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20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制订并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患儿在住院期间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及治疗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并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是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危害患儿健康,但治愈率逐年上升,我们护理工作者更要重视心理及专科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我院在1995—2005年收治10例小儿白血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①给予心理支持:首先要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然后据不同年龄小儿的心理特点,采取鼓励,安慰.抚摸的方法消除其痛苦,恐惧和自卑的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爱莲 《中外医疗》2013,(28):161-16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影响。方法该组100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门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分别对这100例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将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并给予干预组对应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治疗3 d后对患儿家长再进行心理评估,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干预组中有50例家长在回访时出现的焦急、紧张、恐惧等状态已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对照组中,以上不良情绪改善不明显,同时存在有另寻医院或医生的情况,仅有5例患儿家长心理状态有所改善。结论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心理干预,不仅可让家长更好的配合患儿的治疗,还能有效避免家长的不良心理影响到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