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以欧美最高,美国每年约有80万人发生AMI,45万人再梗死,近年来我国AMI发病人数急剧增高,且常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甚至猝死.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期供血的心肌即有少数坏死,闭塞时间越常,坏死面积越大,心脏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功能受损越严重,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梗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辉 《广东医学》2002,23(2):113-11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我国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达 32 33/ 1 0万~ 63 80 / 1 0万人口 ,是我国人口主要死因之一。尽快地使冠状动脉开通和血运重建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 ,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 ,保护心肌的泵血功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可以提高早期存活和降低病死率。因此 ,早期实施再灌注治…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闭塞,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2]。溶栓再灌注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尽快的使冠状动脉开通和血运重建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 ,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 ,保护心肌的泵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可以提高早期存活率。因此 ,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是AMI重要的治疗方法。它包括溶栓疗法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而其中溶栓…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粥样斑块突发破裂,可形成冠状动脉急性血栓,阻碍供血,心肌细细胞严重或长时间缺血,可导致心肌损伤或坏死,进而表现出胸部疼痛剧烈,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发生改变[1]。现阶段,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的主要手段为发病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尽快恢复梗死动脉血流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积极挽救濒临死亡的缺血心肌 ,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脏泵功能衰竭或与其相关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破裂的发生 ,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如何使急性闭塞的梗死相关血管尽早恢复前向血流 ,实现早期再灌注 (早期血运重建 )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冠状动脉造影和病理学研究均已证实 ,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 ,并且血栓经常是附着在位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处的已经破裂的粥样硬化斑块上。因此 ,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和冠状动脉溶栓 )和对引起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病变本身…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进步,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但在没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溶栓治疗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发病后3~6 h最多12 h内通过溶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1].  相似文献   

8.
林碧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40-114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最高。近年来,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病死率已大大下降,AMI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对缩小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心肌组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最积极的治疗是心肌再灌注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 ,改善预后。目前广泛应用的是静脉溶栓治疗。近年来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被引入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治疗 ,即急诊PTCA。我院1996— 1999年共完成急诊PTCA 6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急性心肌梗死 ,男 42例 ,女 2 0例 ,前壁心肌梗死 37例 ,下壁心肌梗死 2 5例。直接PTCA 39例。术前静脉溶栓2 3例 ,溶栓后 90min内胸痛无明显缓解 ,抬高的ST段无明显回落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梗死相关动脉 (IRA)未能再通 ,即行补…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急剧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溶栓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是缩小梗死范围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收治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灌注治疗的开展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尽早并最大程度地开通,恢复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限制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再灌注治疗包括介入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其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20世纪60年代 CCU 的建立,能早期检出致死性心律失常,并立即给予除颤,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从原来的30%降到15%;溶栓治疗的开展,改变了 AMI 的病程,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解,缩小了梗死的范围,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再通,已被证实减少了短期和远期病死率和病残率,病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所致的心肌不可逆坏死,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溶栓治疗通过溶解相应冠状动脉内凝块而挽救濒死心肌,达到限制梗死的最终范围,改善左心室功能的目的。给药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如未经任何治疗,其死亡率也逐渐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佳的治疗措施之一,急诊PCI能及时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迅速可靠地达到心肌再灌注的目的,可挽救严重缺血或濒临坏死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国祥 《重庆医学》2007,36(14):1441-1443
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近20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特别是直接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使AMI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正改变着人们对A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AMI的治疗最主要的是要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实行心肌的再灌注,必须争分夺秒,真正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探讨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心肌供血。方法:观察125例老年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后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比较再通例数、左室射血分数、脑梗死例数及脑出血例数。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再通率、较低的病死率。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桃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20-821
急性心肌梗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骤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其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的根本措施是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我院2009年8月—2010年5月对8例心肌梗死病例实施溶栓治疗,7例心肌有效再灌注,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阻塞,使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疗法的开展,它的病死率也逐年下降。经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及时溶栓可以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及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从临床证据到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血管闭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尽快开通梗死的冠状动脉对于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泵血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急诊介入治疗逐渐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常规方法,与溶栓比较它有下述优点:(1)较高且稳定的再通率,尤其是TIMI-3级血流率高;(2)能够同时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为内科常见的急重症,起病急、死亡率高。早期进行溶栓治疗重健血供是缩小梗死范围最有效的一种积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