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创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20例创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和开腹脾切除术(OS)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LS组(8例)和OS组(12例),进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的比较。结果LS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而OS组手术时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于创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5例,开放手术25例。观察组为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为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切开感染等)发生率。结果 LS组中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比传统开腹手术脾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创伤,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明显减少,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损伤小,回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190 min,术中出血量200~780 m L,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0~28 h,住院时间为9~15 d。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治疗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35例PS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OS(开腹组),17例行LS(腹腔镜组,包括手助式)。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L诊断困难,脾切除术既可取得病理明确诊断,又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与OS相比,LS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是PSL患者行脾切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与开腹脾切除(open splenectomy,O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Medalink、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检索时限从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查找所有相关文献,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最后挑选随机对照或高质量对照研究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或高质量对照研究文献、603例病人。结果 LS在以下几方面优于OS:降低术中出血[MD=-115.57,95%置信区间(CI):(-213.82,-17.33),P0.05];减少术后排气时间[MD=-18.70,95%CI:(-19.84,-17.56),P0.05];术后住院时间[MD=-4.53,95%CI:(-6.44,-2.62),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25,95%CI:(0.15,0.42),P0.05]。而LS和OS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MD=-3.85,95%CI:(-17.47,9.77),P0.05]。结论与OS相比,LS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早期排气、平均住院时间短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且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手助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巨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11年6月,将40例巨脾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各20例,分别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20例HA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与OS组相比,HALS组手术时间长[(110.9±37.2)min vs.(80.2±20.7)min,t=3.225,P=0.003],术中出血量少[(205.2±70.7)ml vs.(390.7±175.1)ml,t=-4.393,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早[(1.8±0.6)d vs.(2.4±0.9)d,t=-2.481,P=0.018],术后住院时间短[(8.9±1.2)d vs.(10.9±1.8)d,t=-4.134,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0(0例)vs.5.0%(1例),P=1.000]。结论 相比开腹手术,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巨脾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0月至2009年12月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脾切除术51例(腹腔镜组)和同期开腹脾切除术56例(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总费用。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脾切除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巨脾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汉川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8例巨脾症病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1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病人纳入LS组,19例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病人纳入OS组,记录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检测两组病人术前1 d、术后1 d及7 d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m,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应激反应指标并观察其变化,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除手术时间外,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中,LS组均优于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激反应指标方面,两组病人术后1 d CRP、PCT、IL-6、TNF-α均明显升高,术后7d均明显降低,但两组病人之间比较,LS组术前1d与O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7 d均明显低于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巨脾症的临床治疗中,LS对病人术中侵袭度小,术后恢复快,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非外伤性脾肿大而进行脾切除的患者40例,其中2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为腹腔镜(LS)组,18例行传统开腹的脾切除术作为开腹组(OS),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S组中2例(9.1%)患者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6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4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OS组中7例患者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3例患者同时行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脾重量、体积以及长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S组,但LS组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的例数均也少于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1.8(d),小于OS组的10.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LS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要低于OS组的38.9%(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腹腔镜脾切除术在创伤性脾损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整理分析本院2014年5月至2019年6月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创伤性脾损伤30例(LS组)、同期行开腹手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30例(OS组)临床资料,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脾损伤分级方面无显著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性。结果 LS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OS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LS组较OS组延长。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腹部闭合性脾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应合理掌握适应症、具有熟练的腔镜技术,术中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根据完成的手术分为腹腔镜穿孔修补治疗组与传统开腹修补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完成35例,开腹组完成31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的病例。开腹组在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在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较开腹手术有明显优势,术后疼痛轻、腹部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与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的疗效,探讨前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9例行胆总管结石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2)采用经肝断面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对照组(n=27)采用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结石取出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第1、5天WBC、CRP、肝功能Child-Pugh评分、ICG R1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经左肝断面胆管行硬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合并左肝外叶胆管结石,在临床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1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71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开腹组;术后肛门自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进食时间、固体饮食进食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术后30天内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发生率及肠梗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组相比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同时更容易实施和满足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技术要点。方法: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中Ⅱ级损伤3例,Ⅲ级损伤3例,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200~500ml,平均350ml。术后3例单纯性脾破裂者平均住院7d,3例伴合并伤者平均住院15.6d,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行,但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治疗的1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术式分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组(43例)、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LCBDE)组(65例)和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OCBD)组(87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三组治疗前后CRP、PA、TBIL和ALT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LTCBDE组除手术时间比OCBD组长外,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明显少于LCBDE和OCBD组(P<0.001)。LTCBD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LCBDE组的15.4%和OCBD组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CRP、TBIL和ALT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P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LTCBDE组的降低和升高水平比其余两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LTCBDE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安全及经济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脾手术11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睥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腹腔镜睥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10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1例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2例腹腔镜睥囊肿开窗术。病例构成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5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33例,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MA)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5例,脾囊肿3例,脾脓肿1例,脾血管瘤3例,牌淋巴管瘤2例,副脾2例,脾破裂1例。结果:108例手术成功,1例因术中脾下极血管出血中转开腹,1例因术后操作孔肌层动脉出血二次手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诊行LS;3例脾囊肿患者中2例行开窗术,另1例囊肿较大,行LS。手术时间1—5h,平均2,5h。手术失血20~30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为48~72h,术后平均住院5d。结论:对于部分血液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脾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确诊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56.8岁,行腹腔镜修补术43例(腔镜组),开腹修补术40例(开腹组),记录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寻找病灶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4.6个月,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中寻找病灶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成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的首发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1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3月因外伤性脾破裂行急诊Ls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蒂的不同类型,18例用Endo.GIA施行一级脾蒂离断,2例用Hem-o-lok施行二级脾蒂离断。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腹腔内有出血约700-1,2500ml,平均1300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0例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10天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5—45天恢复正常工作,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急诊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行。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56例患者及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长度、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3年生存率。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89±3.44枚和14.33±3.38枚,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5.10±1.60 cm和15.2±2.51 cm,手术时间分别为196.75±21.54 min和153.82±14.8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5.63±35.73 mL和182.02±65.73 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0±1.41天和6.8±1.82 天,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2.6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0.76±2.10天和16.42±1.9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和1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存在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点,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