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起拟态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陈道丽1王守富1户三齐1苗红旗2王秀华2姚海萍2(1蚌埠市中区卫生防疫站2330002蚌埠市卫生防疫站)1993年8月22日,我市某饭店有52人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庆分析,实验室检查,确定为拟态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1...  相似文献   

2.
海产品由于营养价值高,鲜味可口,成为人们餐桌上美味佳肴,因而食入污染海产品导致食物中毒案例时有发生。以往海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绝大部分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此次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证实是由拟态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某旅客列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证实为一起由拟态弧菌污染海产品所致。  相似文献   

4.
某旅客列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证实为一起由拟态弧菌污染海产品所致。  相似文献   

5.
一起由多种弧菌科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沿海城镇的食物中毒中,由副溶血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已屡见不鲜。随着各地对致病性弧菌科中的邻单胞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的深入研究,相继报告了由拟态弧菌、梅氏弧菌、溶藻弧菌及类志贺邻单胞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1、2、3、4]。但由沙鱼弧菌为主的多种致病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至今未见报导,现报告如下:1调查概况1.1发病单位卫生状况:该单位系我县瓯北××鞋底厂,共有工人及管理人员50多人,大部分是外来打工者,这些人均就餐于该厂食堂,食堂采用个人蒸饭、集中供菜的方式。发病前一天,中餐为咸菜烧豆,晚餐为大白菜及…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30日,荣成市某水产养殖公司发生1起食物中毒,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证实为1起拟态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从一例腹泻病人血性便中检出一株副溶血性弧菌杨守丽聂秀敏王献军哈尔滨市太平区卫生防疫站(黑龙江150050)副溶血性弧菌是弧菌科、弧菌属的一个种,是食物中毒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广布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贝类、海带、牡蛎、梭子蟹及乌贼之中。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及时查清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2011年7月根据《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部分和有关参考资料,对可疑食品进行致病性肠道杆菌、致病性弧菌、致病性球菌等的检测。[结果]在原料海蛏肉及患者腹泻便中,检出3株生物学性状相同的细菌,该菌的嗜盐性和生化试验结果均与文献书等资料描述相符,由此确认该菌为拟态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验结果确认这是1起由拟态弧菌感染海蛏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只有致病性的弧菌一向被认为是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两个菌种。近年又查明除此以外的数种弧菌有致病性,如不凝集弧菌(Vibrio cholerae non OI)、拟态弧菌(V.minilus)、河弧菌(V_1 fluvialis)等可引起食物中毒。不凝集弧菌即所说的非I型霍乱弧菌,是类似霍乱菌的弧菌。人们以前认为  相似文献   

10.
生物筛效应验证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中致病性弧菌的研究周克捷张学军贺天笙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江苏222000)副溶血性弧菌等嗜盐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我市夏秋季集体食物中毒的746%,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者超过弧菌性食物中毒的85%,由于此类食...  相似文献   

11.
污染致病性弧菌的海产品(鱼、虾、甲壳类动物)是引起肠道疾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一种潜在危险。1996年1~9月间,笔者对145宗进口冷冻海产品进行了致病性弧菌(霍乱弧菌、非O—法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溶藻性弧菌、创伤性弧菌、霍利斯弧菌)污染情况调查,共检出61株致病性弧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性弧菌质粒携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以下简称为副溶菌)在浙江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一直为主要的病原菌,占历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60%~70%。且近几年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1986年以来收集的67株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进行血清、耐药、质粒等检测,以掌握我省副溶血性弧菌携带质粒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快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上城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分析杭州市上城区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动向,重点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即不同血清型的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采集自2005年-2007年上城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呕吐物、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其中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验。结果:2005-2007年共发生27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6起(59.26%)。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7起(25.93%)。有4起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引起,其中2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引发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引发食物中毒。1位凉菜制作厨师同时带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引发食物中毒。对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单独1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4起(70%),由2种或2种以上混合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6起(30%)。26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检出01型23株(26.14%),检出02型1株(1.14%),检出03型37株(42.05%),检出04型25株(28.41%),检出05型1株(1.14%),检出010型1株(1.14%)。45株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O1型的16株菌中有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的9株菌全部TDH阳性;O4型的20株菌中,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菌的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加强对食品卫生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对食物中毒病原体快速准确检测,以控制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起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起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张桂华,吕可莅唐山市卫生防疫站(063000河北唐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但由高盐干燥食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却不多见。1989年8月,唐山市南堡化工厂发生一起食用自制虾皮...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质粒和抗原性分析王豫林刘衡川1安永群刘晓朋(重庆市卫生防疫站,630042)1992~1993年,重庆市区发生两起由副溶血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对两起食物中毒检品检验中,共分离到副溶血弧菌10株,其中6株来自于病人粪便...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2日晚,奉化市某企业职工在食堂就餐后,相继出现以腹痛、腹泻和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病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是由拟态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致病性弧菌的一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弧菌的一些特性中国预防医科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吴顺娥致病性弧菌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已被世界公认的重要病原微生物。目前已明确11种弧菌对人有致病作用。O1群和非O1群霍乱弧菌(V.choleraeO1andnonO1)、拟态弧菌(...  相似文献   

18.
拟态弧菌是1981年 Davis 等在美国首先报告的致病性弧菌新种,国内1986年后有少数检出报告。我们于1987年曾报道从海产品中检出拟态弧菌1株,近年又相继从3例腹泻病人粪便,2例海泥和河水标本中检出5株。对6株拟态弧菌进行了生化学特征血清学分型,噬菌体裂解、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和质粒电泳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生化学特征 6株分离弧菌与霍乱弧菌相似,但与0-1群霍乱弧菌抗 O 多价诊断血清不凝集,不分解蔗糖,V—P 反应阴性等与 Davis 等报道的拟态弧菌特性相符合。但6株拟态弧菌  相似文献   

19.
由溶藻弧菌引起的暴发型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溶藻弧菌引起的暴发型食物中毒马龙宝,唐建民,何晓砚,朱惠珍,赵重生镇江市卫生防疫站(212003江苏镇江)溶藻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市去年八、九月份连续发生四起,其中以九月七、八日发生的暴发型食物中毒最为严重。中毒人数达240人,是由于食用了受溶藻...  相似文献   

20.
海岛旅游区溶藻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某海岛旅游区一起溶藻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凋查分析,为该类食物中毒处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和情景模拟实验,通过统计学处理和病例对照分析,找出中毒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综合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以及模拟实验结果,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一起溶藻弧菌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可能为食物加工温度不足。结论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生物特性相似,以往各地对溶藻弧菌食物中毒报道很少,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鉴别和研究,做好该类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