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3天分别应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照组在相同时期给予常规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渗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伤口渗血量较对照组少[(9.45±2.90)ml与(13.35±5.73)ml,P<0.01],术后引流血量也较少.实验组患者45例均未出现用药相关并发症.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能减少普通外科手术伤口术中及术后的渗血,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注射用血凝酶不同用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8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全身组在术前、术毕分别静脉及肌肉注射血凝酶;局部组术后血凝酶溶液冲洗;联合组兼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比较3组术中、术后及总出血量、冲洗时间及凝血功能指标,对比3种给药方式疗效差异并确定其临床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及全身用药组术中出血明显低于局部组(P0.05);术后出血联合组明显低于全身组、局部组(P0.05);3组相关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性好,联合用药疗效最佳,可在围术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蛇毒血凝酶在食道癌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分为蛇毒血凝酶组(Ⅰ组)、立芷血组(Ⅱ组)和生理盐水组(Ⅲ组)各20例。均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各组分别静脉注射2kU蛇毒血凝酶、2kU立芷血或2ml生理盐水。分别观察患者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前、术中30分钟、术毕30分钟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结果 3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Ⅱ组术毕30分钟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高于Ⅲ组(P〈0.05),切口失血量低于Ⅲ组(P〈0.05)。结论 蛇毒血凝酶对机体凝血功能无影响,蛇毒血凝酶和立芷血都可减少切口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ASAⅠ-Ⅲ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2 KU;对照组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25 g至术毕。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渗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渗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值、术后再发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凝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血凝酶组(n=15)与空白组(n=15)。血凝酶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前经中心静脉缓慢静注血凝酶1000U,另1000U加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空白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血凝酶。监测2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以及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min(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min(T3)、CPB后1h(T4)的Hb、PLT、PT、APTT、D-dimer;记录术后1、3、6h心包纵隔引流量(mL)。结果Hb、PLT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T、APTT值血凝酶组值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或P〈0.05);D-dimer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心包纵隔引流量2组术后1h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h血凝酶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结论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矛头蝮蛇血凝酶不同用法在鼻息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止血疗效。方法:选取经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0例鼻息肉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全身组(A组)、局部组(B组)、联合组(C组)和对照组(D族)。全身组予术前静滴矛头蝮蛇血凝酶,局部组术中用血凝酶溶液脑棉片压迫术腔,联合组联合其上两组治疗方法。统计对比4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视野质量、术后鼻腔填塞物数量及术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中视野、术后鼻腔填塞物数量、术后渗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凝酶三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矛头蝮蛇血凝酶分别于术前静脉注射、术中局部用药,应用于鼻息肉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止血疗效显著,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为术中提供清晰的手术野,并减少术后鼻腔填塞物数量及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40-1541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我科218例行TUR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前列腺窝灌注组72例,蛇毒血凝酶10U加入生理盐水5ml行前列腺窝冲洗,2次/d,共3d;膀胱灌注组75例;其余71例患者为对照组,仅行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前3d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患者无明显凝血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发生。前列腺窝灌注组术后3d总出血量与其余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膀胱灌注组与对照组之间术后前3d总出血量和每天出血量之间无明显差异。蛇毒血凝酶局部用药能有效减少TURP术后出血,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血凝酶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止血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前瞻、随机、盲法、对照研究设计,满足方案入选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观察组(30例)于术前20 min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2 U,术后4 h再次注射2 U;对照组(30例)在相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创面引流量;同时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6±19.5)g少于对照组的(54.1±22.3)g(t=2.496,P=0.015);术后24 h创面引流量(56.4±24.8)g少于对照组的(73.0±31.5)g(t=2.268,P=0.027);凝血功能指标两组相近(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等并发症,未出现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对甲状腺切除手术创面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且未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林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 U子宫体肌肉注射,手术结束后予卡孕栓1 mg纳肛,然后给予生理盐水500 ml,缩宫素20 U(30滴/min)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 U子宫体肌肉注射,手术结束后后给予生理盐水500 ml,缩宫素20 U(30滴/min)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236.8±45.9) 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为(358.8±53.5)ml,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期间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普外科施行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系列体温保护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定量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无显著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积极的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早期输注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PLT)对出血发生的改善和控制作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早期输注PLT,并给予常规sAA治疗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SAA治疗方案。采集患者输注PLT前后1h与24h静脉血,计算校正PLT计数增加指数及PLT回收率;两组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观察,sAA患者早期输注PLT后,观察组出血率为16.7%,对照组出血率为8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结论:SAA患者早期输注PLT明显降低出血风险,为临床治疗sAA提供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6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173.4±27.9)ml、(4.7±0.3)cm,均少于对照组(214.6±29.9)ml、(10.1±1.4)cm,P<0.05。观察组术后1 d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 VAS评分分别为(369.2±47.3)ml、(9.9±1.1)d、(5.1±1.2)分,均优于对照组(423.6±49.1)ml、(12.7±1.2)d、(6.7±1.3)分,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5例(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43.3%),χ2=5.079,P<0.05。结论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较佳,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且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长托宁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CPB-VR)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成人行CPB-VR中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长托宁组 (A组,n=28),对照组(B组,n=31).麻醉诱导前10 min两组分别给予长托宁0.02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注射即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物确诊患者200例(肿物241个)。根据患者手术适应证及其自身意愿将2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90例),研究组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瘢痕大小,乳房变形例数、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瘢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乳房变形、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且美容效果较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适于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肝硬化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与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将2013年8-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肝癌伴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行肝肿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1例和肾功能不全组79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尿量情况。结果术后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肾功能正常组长,术中出血量为[(890.4±460.7)ml],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444.2±281.3)ml](P0.05);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尿量分别为[(151.2±51.3)]、[(100.5±40.8)]ml/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重度肝硬化患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尿量少,医护人员应当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出血量及增加肾脏血流量,积极防治术后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复合物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与单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作以比较。方法将79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予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止血治疗,对照组予戊酸雌二醇(补佳乐)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血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复合药物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雌激素补佳乐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洗涤自体血回输联合使用新鲜冰冻血浆预防术后凝血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大出血患者90例,按照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大小,将其分为小量组(<400mL,n=50)、中量组(400~800mL,n=20)和大量组(>800mL,n=20)。根据回输血量多少与患者凝血功能的量化关系,制定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的具体方案。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结果】回输血液后三组患者机体FIB、PL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T明显延长(P<0.05);术后18h三组患者FIB、PLT均较回输血液后明显升高,PT显著缩短(P<0.05)。【结论】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的具体方案能提高洗涤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有效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FDP、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产妇产前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其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组:无明显出血(出血量<100 ml)组41例,亚临床出血(500 ml>出血量≥100 ml)组30例,临床出血(出血量≥500 ml)组36例,分析3组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产前血浆FDP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高度正相关(r=0.381,P=0.003),与产后出血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52,P=0.252);②出血组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③亚临床出血组与临床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④无明显出血、亚临床出血及临床出血3组血浆FDP水平依次显著递增。结论产妇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浆FDP较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915 MHz经皮微波消融与药物注射对肾动脉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制造肾动脉活动性出血模型并分组:A:d<1 mm(被膜下动脉);B:1 mm<d<2 mm(叶间动脉),C:2 mm<d<3 mm(段动脉),分别行超声造影引导下915 MHz微波治疗与药物注射治疗,比较两者的止血成功率、止血作用时间及静脉补液量,并比较其病理结果。结果 A组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止血,B组和C组915 MHz微波止血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药物注射疗法(P<0.05)。915 MHz微波各组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药物注射组[A组(125±18.2)s,B组(187±33.4)s,C组(309±39.1)s vs. A组(187±23.9)s,B组(266±26.7)s,C组(413±31.4)s](P均〈0.05);静脉补液量也显著小于药物注射组[A组(34±14.3)ml,B组(104±3.8)ml, C组(421±8.2)ml vs. A组(89±26.4)ml,B组(157±5.7)ml,C组(607±8.6)ml](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915 MHz微波与药物注射相比具有更好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回收血中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出血量≥800ml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并在术中予以回输;B组为对照组,术中按需输注异体血。测量各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P-选择素(CD62P)的表达量,同时测量A组回收血中的PLT及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量。结果两组间PT、APTT、TT、FI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PAC-1的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A组回收血中PLT显著低于体内血(P〈0.01),而血小板PAC-1和CD62P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体内血(P〈0.01)。结论自体血回收可引起回收血中血小板的活化,但在一定范围内并未引起不良反应。其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改变与输注异体血基本一致。所以,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安全的,可以起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