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US)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TCD+CUS检查。对比两组血流异常率,并评估TCD+CUS与头颅CT+MRI诊断脑梗死的符合率。结果脑梗死组血流异常率为61.1%(66/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13/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联合CUS与CT+MRI诊断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的符合率分别为81.6%(40/49)、92.0%(23/25)和77.8%(14/18)。结论 TCD联合CUS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辅助诊断手段,能降低误诊或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谱勒和脑电图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多谱勒 (TCD)与脑电图 (EEG)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4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患儿和45例对照组分别进行TCD与EEG检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 4例偏头痛患儿TCD异常 3 8例 ,异常率为 70 .3 7%。同龄对照组 45例 ,异常 3例 ,异常率为 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例组EEG异常 2 0例占 3 7.0 4% ,对照组EEG结果全部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TCD与EEG相结合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和选择用药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电图 (EEG)与经颅多普勒 (TCD)的相关性 ,以探讨EEG在 VBI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4 6例临床诊断 VBI眩晕的患者及 36例非 VBI眩晕的患者进行 EEG和 TCD检测。结果 :VBI组治疗前 EEG异常率为 91.30 % (4 2 / 4 6 )。TCD异常率为 93.4 8% (4 3/ 4 6 )。两组检测共同异常率为87.78% (39/ 4 6 )。 EEG和 TCD检测的异常率之间相比以及各自与共同异常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2周后 EEG和 TCD检测的异常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P>0 .0 5 )。非 VBI组 EEG异常率为 2 5 .0 0 % (9/ 36 ) ,TCD异常率为 33.33% (12 / 36 % )。两种检测的共同异常率仅为 5 .5 6 % (2 / 36 )。 EEG和 TCD检测的异常率差异虽无显著性 (P>0 .0 5 ,但其各自的异常率与共同异常率相比则有显著性 (P<0 .0 5 )。对 VBI组治疗前 EEG和 TCD的异常率与非 VBI组 EEG和 TCD的异常率分别进行比较 ,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EEG和 TCD检测对于 VBI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 ,EEG在没有 TCD仪的基层医院诊断 VBI时可作为一个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进一步观察中老年眩晕患者TCD异常率与原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中老年真性和假性眩晕患者 5 8人接受TCD检查。其中 13人患有高血压伴脑梗死、糖尿病等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TCD异常率 72 .4% ,各类血管TCD异常率按序排列为PCA >VA >BA >ACA >MCA。眩晕患者中血压正常和高血压者之间比较 (P <0 .0 5 ) ,正常CT和CT阳性之间比较 (P <0 .0 1) ,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对比 (P <0 .0 1) ,TCD异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老年眩晕发作与脑循环异常有关 ,原发病在真假性眩晕发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了解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及正常对照组60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小面积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与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TCD探测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和梗死面积与心电图(ECG)改变的关系。方法给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CG检查,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GSP)分型和梗死面积分型,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LACI)组患者的ECG异常率分则是:95.5%,80.4%,62.5%和48.5%,TACI组和PA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5~0.01);大中面积梗死组(83.7%)的ECG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60.4%)和腔隙性梗死组(53.2%)(P〈0.05~0.01);小面积梗死组的ECG异常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5)。OCSP和梗死面积分型亚型组出现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病情重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ECG异常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TCD的特点.方法 对7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中,异常54例,异常率为72.0%,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硬死和腔隙性脑梗死(P<0.05).结论 TCD检测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艳秋  李文革 《中外医疗》2008,27(13):59-60
目的 通过经颅多鲁勒(TCD)对脑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危险性进行观察.方法 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68例脑梗死患者每月查TCD,随访3年,发现可以对此类患者再梗死的危险性进行早期预测,并采用有效手段干预.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低危组与中危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低危组与高危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经颅多普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再梗死的预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头颅磁共振(MRI)不同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经MRI明确病灶部位,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比较各种亚型在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中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86例(66.2%),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44例(33.8%);两组患者中不同影像学亚型分布情况: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前循环皮质梗死率19.8%,基底节梗死率38.4%,放射冠梗死率18.6%,后循环梗死率23.3%;而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前循环皮质梗死率为50%,基底节梗死率18.2%,放射冠梗死率11.4%,后循环梗死率20.5%,两组构成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针对不同部位脑梗死病灶亚型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前循环皮质、放射冠及后循环梗死均与进展性脑梗死有相关性(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好发于前循环皮质区,梗死部位与脑梗死进展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神经系统症状与头部CT或MR I检查确诊的5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TCD检测血流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D检查病变区血流表现为减慢、加快或消失,以血流减慢多见,占39.7%;脑梗死组血流异常率(67.2%)明显高于对照组(18.8%)(P〈0.05);TCD检查定位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符合率为86.0%。结论 TCD具有自身优势及局限性,对脑梗死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分析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ICAO的27例脑梗死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结果。结果:8例(29.6%)为单发梗死,19例(70.4%)为多发性梗死。皮层区域梗死6例(22.2%),皮质下梗死10例(37.0%),弥散性梗死7例(25.9%),交界区梗死8例(29.6%)。侧支循环途径包括经前交通动脉代偿14例,经后交通动脉代偿10例,经眼动脉代偿6例,经软膜吻合8例。8例单发梗死中,6例有2种代偿方式,2例有1种代偿方式,而19例多发梗死中,仅5例有2种代偿方式,14例有1种代偿方式。结论:ICAO患者的梗死类型有多种表现,以皮质下梗死和交界区梗死多见,且ICAO发生后有多种侧支循环途径代偿颅内供血,其中,单发梗死的代偿途径可能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CD与EEG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诊断为偏头痛发作期和40例非偏头痛的青少年做了TCD与EEG检查,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96例中TCD异常率为80.2%,异常形式主要是颅内外动脉血流速度增快(92.2%)和高阻型频谱(75.3%)TCD,对照组异常率为17.5%;而EEG异常率为22.9%,对照组EEG全部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青少年偏头痛在发作期TCD大部分异常,该项检查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塞和30例对照者的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表明,非梗塞区室壁运动增强提示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运动降低提示多支冠脉病变;梗塞区室壁运动在1月内明显改善提示梗塞区相关动脉(IRA)再通和(或)良好的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及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分析20例烟雾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MRA及9例DSA图像均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DSA能清晰显示脑底明显增多的异常血管网,并对侧支循环吻合支显示更清晰;7例TCD血流速度增快,频谱紊乱,3例形成涡流。结论MRA能准确诊断烟雾病,且具有无创、经济、实用等特点,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等方面优于MRA,TCD可作为异常血管的筛选检查,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DSA仍为必需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2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特点。方法:应用TCD对286例患者进行脑血管血流测定,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TCD总异常率88.46%(发作期96.15%,缓解期84.04%),发作期异常率显著高于缓解期,总异常率及发作期异常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认为TCD反映VBI的循环变化,对VBI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颈椎X线和经颅多普勒(TCD)对颅脑外伤并发颈性眩晕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分别行颈椎X线和TCD检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二者与发生颈性眩晕的关系。结果256例中,并发颈性眩晕69例。颈椎X线异常114例(44.5%),TCD示椎一基动脉供血不足201例(78.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并发颈性眩晕与颈椎X线和TCD异常有密切关系。早期行颅脑外伤颈椎X线和TCD检查,对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脑血管病变侧支代偿的意义。方法对9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用TCD和DSA检测判断侧支代偿。结果(1)38例为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53例为一侧椎动脉闭塞。(2)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经眼动脉的颅内外侧支代偿在TCD上的显示率(50.0%)高于DSA上的显示率(13.2%)(P<0.05);软脑膜血管吻合代偿在DSA上的显示率(42.1%)高于在TCD上的显示率(13.2%)(P<0.05)。(3)椎动脉闭塞:TCD检测对侧椎动脉的代偿(75.5%)占有明显的优势;DSA检测后交通动脉开放(17.0%)占有明显的优势。对侧椎动脉代偿的几率(40/53,75.5%)高于其他代偿途径,包括枕动脉和椎动脉之间吻合代偿(5/53,9.4%)、颈深动脉和椎动脉之间的侧支吻合代偿(6/53,11.3%)以及椎动脉闭塞时后交通动脉开放(9/53,17.0%)(P<0.05);一侧椎动脉闭塞时有椎动脉代偿者合并对侧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几率高于无代偿者(P<0.05)。结论DSA对脑血管病变侧支代偿评价有重要意义,为术前必须检查;TCD有助于了解脑血管病变侧支代偿能力,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将其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例、CTA检查26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⑴790例患者中,TCD检出提示为血管狭窄异常人数为570例,阳性率为72.2%;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TCD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检查阳性率为79%;⑶与CTA检查比较,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阳性检出率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TCD对颅外段ICA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颈动脉超声和CTA是明确诊断合适的后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失眠症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变化,探讨失眠症患者TCD改变特点。方法:对80例失眠症患者与80例正常人进行TCD检测。结果:病例组患者TCD异常率为83.7%,对照组患者TCD异常率为37.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失眠症患者存在明显TCD改变,为失眠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失眠症患者的治疗应注意改善脑血流循环。  相似文献   

20.
Zhu M  Dai J  Li S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11):1687-1691
目的:评价脑灌注MR和血管造影在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性质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包括16例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症状的病人,均进行了脑灌注MR扫描和脑血管造影造影检查。脑灌注MR包括局部脑血容量图(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图(MTT)。结果:脑灌注MR扫描发现27个缺血病灶,其中6个为脑梗死,21个为缺血性病灶。绝大部分病灶(26/27)表现为MTT延长,MTT图对是否存在缺血灶十分敏感,但很难区分脑缺血和脑梗死。梗死灶全部表现病灶表现为rCBV降低,而大部分缺血病灶表现为正常和稍高的rCBV。当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侧枝循环时,大部分环时,51.7%的病灶为缺血灶,50%表现为rCBV下降,另50%为正常或增高的rCBV。结论:血管造影证实存在侧枝循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性质较好的征象,但在血管造影无侧支循环时,正常或增高的rCBV可能提示存在着足够的侧支循环。脑灌注成像在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性质中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在脑血管造影是未能证实侧枝循环的病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