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脾咳之状,咳则右下胁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诸)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则腹满,不欲食饮。笔者细省百日咳痉咳期之面浮,体乏,咳时呕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哮喘”等证范畴,简称为咳、痰、喘,是肺病的三个主证.其发生部位在肺,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以肺居胸中,为脏腑之华盖,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为气机升降之通道,它脏有病,很易影响于肺;又肺外合皮毛,性属娇脏,故易感受六淫之邪。肺病则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津液不能敷布全身而潴留为痰.痰阻气道,痰随气升,气痰交阻,故产生咳、痰、喘.久咳耗气,必致肺虚.继则伤脾,终则累肾,即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则咳而不喘”,“喘多肾虚”之说.肺气虚则卫  相似文献   

4.
胃咳及其证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及肺,都能致咳。因此,把咳嗽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及胃咳等五脏咳与六腑咳。笔学习经旨,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兹对胃咳的诊治浅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及肺,都能致咳。因此,把咳嗽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及胃咳等五脏咳与六腑咳。笔者学习经旨,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兹对胃咳的诊治浅谈个人的看法。1胃咳之病机张景...  相似文献   

7.
《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病变,均可传及于肺,导致肺宣发肃降失调,发为咳嗽,治咳当辨证论治,王邦才教授善治咳,治疗从五脏六腑入手,辩证准确,疗效确切,本文列举几例,以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浅论《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内经》中有多处原文明确指出“肺主咳”。但《素问·咳论》篇中又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从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出发,揭示了肺外脏器病变可累及于肺引起咳嗽,若临床中不明脏腑审证求因,见痰止痰是远远不够的[1]。说明咳嗽的发生虽主要关  相似文献   

9.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古人对咳嗽的分类方法。其分类的依据是根据伴随咳嗽所出现的诸多兼证,结合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经脉所主部位划分的。这种划分,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如肾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在治疗咳嗽的同时。必用治肾之剂,方能提高疗效。后世医家在《素问·咳论》基础上把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祖国医学对咳嗽病证的认识。现将本人学习《素问·咳论》并结合临床,略述体会如下。1心咳 《素问·咳论》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  相似文献   

10.
五脏咳案议     
五脏咳案议李仁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中图分类号R256.11咳证虽多,无非肺咳(肺疾),而“五脏之咳”,乃各有其“兼症”耳。如“心咳”、“肝咳”、“胃咳”、“肾咳”等。《素问·咳论》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多指内科病而言,而外伤令人咳至今少有报道。现将临床所见胸胁外伤咳嗽87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诊断依据根据胸胁部外伤史,撞击、跌扑、拳击  相似文献   

12.
处方淫羊藿12克、枸杞18克、补骨脂12克、北细辛3克、五味子9克、明沙参3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百合12克、桔梗12克、紫菀12克、贝母9克、甘草3克。辨证论治《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我们临床所见,凡阵咳不已,咳时牵扯腹壁作疼,痰多而涎不断,夜晚为重,咳而小便自遗  相似文献   

13.
周平安教授治疗顽咳用药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安教授素倡医药并重,以用药精当见长。余随师出诊多日,颇有所得。现将其治疗顽固性咳嗽用药经验总结如下。1麻黄配杏仁:开肺气、解郁闭。《内经》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干肺则呛而咳,故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顽咳久...  相似文献   

14.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内经》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一证虽属肺家之病,但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都能引起咳嗽。秦家泰教授对咳嗽的诊治,着重于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尤其强调对痰的治疗,他认为治疗咳嗽首先要辨病的表里,其次辨病的寒热,三辨咳的虚实。例如对新病外感引起的咳嗽,重在宣肺化痰止咳,久病化热咳嗽则以清气化痰为主,若久病痰饮阻肺则以温化寒痰,肺阴伤则治用养阴清肺。其治咳多从下面几法入手。  相似文献   

15.
咳嗽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病 ,它的发病和肺密切相关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为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说明五脏六腑皆与咳嗽有关。以下根据临床体会就咳嗽的脏腑论治作简要阐述。1 从肺论治肺为五脏之华盖 ,位居上焦 ,开窍于鼻 ,上连咽喉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不论外邪还是内邪 ,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肃 ,肺气失宣而壅滞 ,肃降失常而肺气上逆 ,故治疗咳嗽不能离乎治肺。基于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故治咳关键在于复其宣降 ,使逆上之气得平 ,可…  相似文献   

16.
咳嗽为气管呼吸不顺的现象,肺部受风寒的侵袭或痰的上犯,则喉中发声而咳嗽。喻嘉言《医门法律》说:“六气主病,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同时,五脏有病也能致咳,故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历代医家从临证实践  相似文献   

17.
五脏六腑咳嗽的症状,一般与各脏腑的经络循行及脏腑功能有关,其咳嗽也各有特点。肺主气,司呼吸,风热犯肺,则鼻流黄涕,舌干咽燥,治宜疏风宣肺,用桑菊饮;风寒束肺,则鼻流清涕,舌淡苔薄白,治宜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方用杏苏散;若肺阴虚致咳,则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治宜养肺阴、清痰热,用百合固金汤。 心主火,脉起于心中,上挟于咽,内经云:“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又云:“夏脉者,心也……其不及,则人心烦,上见咳嗽,下为气泄”。故心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喉肿痛、喉痹。治宜清心泻火,药选导滞散加减或用玄参、黄芩、茯神、麦冬、桑白皮、牛黄清心丸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咳嗽为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发生虽主要关于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素问·咳论》开篇即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表述了五脏六腑十一种咳嗽的主要症状,成为后世论治咳嗽的来源。自古以来,医家皆感咳嗽医之不易,难就难在导致咳嗽的原因有多种,辨证困难。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来随师重温<素问@咳论>,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一语颇有体会,今不揣谫陋,草就成篇,意欲祈正于医林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