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邱志楠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50余年,总结"岭南平治肺病"学术思想,治疗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小儿呼吸疾病、肺纤维化及肺癌等各类中医肺病,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治疗咳喘病的良药"天龙咳喘灵胶囊",擅长运用"扶正祛邪,调平阴阳"的中医理论诊治各类中医肺病。作者通过长期跟师,对邱志楠教授治疗哮喘的经验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临床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邱志楠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通过对邱志楠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举隅,探讨邱志楠教授在肺癌中医治疗方面的特色经验,为提高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宗气虚,标实为痰浊、水饮及血瘀阻肺。宗气虚贯穿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全过程,宗气虚不仅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还可导致痰瘀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洪广祥教授认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在补益宗气,并自创补元汤。文中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病机、宗气理论、治疗原则、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洪广祥教授的经验,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诚喜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以肺虚为本,久则及脾肾,终致脾肾两虚,治当培补,提出"宣肺、温肺、补肺"之治肺病三法,并认为"宣肺之剂当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优势。脏气亏虚(久病肺虚、肺病及脾、肺病及肾、病及于心)、痰瘀交结、肺虚络瘀、长期吸烟及外感是主要致病因素,尤以肺、脾、肾亏虚为主,是病机关键,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准确掌握病机,可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以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为主的疾病,临床病情重,预后差。笔者对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变症进行了论述,认为其当属中医学"肺痿""肺痹"范畴,致病多因外邪疫毒及素体本虚等因素,病理因素主要为"虚"、"痰"、"瘀",病位在肺、脾、肾,后期及心,临床常见喘脱、咯血等变证。  相似文献   

7.
刘建秋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病理因素无外乎"风""痰""虚"三个方面,治疗上应注重内外兼顾,标本兼施,扶正祛邪。发当攻其邪,以疏风解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未发则扶其正,以补肺御风、健脾化湿、益肾温阳为要。以期达到疏风固肺、培土生金、补肾纳气的目的。"肺开窍于鼻",肺病及鼻,鼻病犯肺,应遵循"肺鼻同治"的理念。且本病患者多禀赋素虚,故祛风通窍、利咽止咳、顾护脾胃药物的运用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孙增涛教授从事肺病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COPD辨治,当责之肺、脾、肾三脏,关键在外邪、痰瘀、气虚三要素,其中肺气亏虚是COPD发病的前提,痰瘀阻肺是COPD急性加重的根本,外邪引动是COPD发病的诱因。治疗上,急性加重期重视"清透截断、扶正化瘀",缓解期主张"肺肾双补,祛瘀化痰"。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等临床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肺胀""肺痿"等范畴。历年来对慢性肺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逐渐深入。在对慢性肺病的认识过程中,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提出了"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我们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重新总结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中医病机特征,认为IPF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痰瘀互结,并提出了温阳散寒、化痰消瘀的治疗原则,使用温肺化纤汤治疗IPF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肺胀为临床难症,属中医"胀病"。栗锦迁教授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在心肾脾肺,实在肺中,多为痰浊、水饮、瘀血互结而成。并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五种治法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导师范德斌教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导师多年来主攻肺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已形成一整套颇具特色的肺病诊疗体系。导师认为,慢阻肺系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迁延而来,中医属于喘病、肺胀等范畴。病久则肺气亏虚;肺病及脾,致肺脾气虚;继则肺病及肾,使肺脾肾三脏气虚;气虚日久则阳气虚衰;最终波及心脏,出现心肾阳虚。气虚是伴随慢阻肺全程的病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多由于久病正虚,痰浊潴留,气滞(虚)血瘀,每因外感诱发加重。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但有偏虚偏实的不同,发作期偏于邪实,病位在肺脾,缓解期偏于本虚,病位涉及肺、肾、心,终致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长期应用抗生素等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差,结合中药活血化瘀,促进肺循环,增加肺有效换气,又能提高免疫力,有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刘荣奎教授提出肺病记忆理论。从伏邪理论、肺藏魄、心肺相关、肺脑相关来论述肺病记忆理论的理论渊源,结合西医学理论,介绍肺病记忆理论的特点,以及在肺系疾病的稳定期、发作前期、发作期、迁延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陶凯教授运用肺通膏治疗肺纤维化稳定期的经验。陶凯教授认为肺纤维化稳定期以正虚邪恋为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当以补虚祛邪,兼顾体质为根本大法。肺纤维化稳定期之虚主要表现为肺脾两虚,病程较长的也常可见到肾虚,肺纤维化稳定期之邪则为热毒之邪,痰饮之邪,瘀血之邪。陶凯教授指出,肺纤维化为慢性疾病,按照中医"慢病慢治"的原则,此病不可急攻,只可缓图,而冬令膏方则符合此病冬季加剧、慢性进展的特点,故以膏方为剂型和基本手段进行治疗。陶凯教授遵"补虚通痹"的原则,以"补益脾肺、清热化痰活血"为基本治法,并在注意"顾护体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了专门针对肺纤维化稳定期的肺通膏,并特别指出"慎用虫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水平喘汤治疗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金水平喘汤治疗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50例,随症加减。结果:显效2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金水平喘汤治疗稳定期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多种病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因虚而得,因虚致实,属虚实夹杂之病。虚、瘀、痰、毒贯穿了肺癌的整个发病过程。周宜强教授认为,肺癌主证咳嗽、痰血、胸痛、发热等,其发病机理多由脾虚痰湿、肺郁痰瘀、热邪灼肺,使肺气贲郁、肺失肃降所致,故治疗肺癌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相似文献   

17.
邱志楠教授辨治顽咳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俊辉 《新中医》2000,32(12):7-7
邱志楠教授从医30余载,对肺系疾病的辨治有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治疗顽咳方面,有独到之处.兹介绍如下.1 顽咳的病因病机顽咳,实指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疡、胸膜炎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等疾病.顽咳起病初  相似文献   

18.
张伟教授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加之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间质性肺疾病提出了从痰、瘀、虚、毒论治的新的理论和治疗思路,并自拟"达络肺仙饮"加减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论述韩明向教授治疗喘证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实喘病位多在肺,治当祛邪为主;虚喘病位在肺,多与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上肺脾气虚之喘证运用培土生金之法;肺肾两虚之喘证,在治肺肾的基础加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之药,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浦明之 《山西中医》2010,26(4):40-4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扶正胶囊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选用穴位敷贴配合扶正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扶正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配合扶正胶囊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