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针刺组40例予针刺治疗,中药组40例予中药泥灸治疗,联合组40例予针刺联合中药泥灸治疗。3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0%(38/40),针刺组82.5%(33/40),中药组77.5%(31/40),联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 0.05)。3组治疗后疼痛VA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3组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较单纯应用针刺或中药泥灸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普通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7天,观察临床疗效及ISOA指数、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SOA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SOA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积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可显著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透灸组、温针组,每组35例。针刺透灸组采用针刺、艾箱透灸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WOMAC总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2个疗程后,针刺透灸组WOMAC积分与温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透灸组总有效率为94.3%,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休息1d,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或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针刺配合中药泥灸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温针灸结合拔罐与单纯针刺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和单纯针刺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量表(LK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后2组WOMAC、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拔罐治疗寒湿痹阻型KOA,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4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分组,2组患者均应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62例KOA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KOA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比较2组KOA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KOA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KOA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温针灸联合关节腔注射改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痛和关节功能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56例患者,按随机序列以1:1的比例分配到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组)和玻璃酸钠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WOMAC平分。结果:患者均完成试验并获得了随访。在治疗5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疼痛和关节功能活动的改善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P0.05);而且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在总体疗效的显愈率上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可以有效缓解KOA患者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针灸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5%,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仅疏通经络作用,还可温经散寒,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薏苡仁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薏苡仁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薏苡仁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1):84-85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中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温针灸配合中药组(n=48)和温针灸组(n=48),对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针灸配合中药组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膝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温针灸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81.3%(39/48)显著高于温针灸组70.8%(34/48)(P0.05),BP、RP、RE、VT、SF、MH评分均显著高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隔盐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1组采用隔盐灸治疗,治疗2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4星期后,比较3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2组为87.5%,对照组为70.0%,治疗1组和治疗2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与隔盐灸均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刀疗法缓解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早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固始县信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KOA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刀疗法,比较两组早期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RIS)为78.0%,明显高于对照组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可有效缓解KOA患者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毫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毫火针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显示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等级资料经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毫火针治疗KOA在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4.
温针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艾箱灸治疗,观察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2个疗程后膝关节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膝关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是一种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艾瑞昔布片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功能评分、运动能力测试、膝关节间隙大小、膝关节超声图像、关节液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A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运动能力、膝关节间隙、膝关节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液中MA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关节液中SOD、G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关节液中SOD、G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KOA症状,缓解疼痛,延缓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KOA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采用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天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在中老年早期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中老年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观察组接受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膝部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膝关节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可提高中老年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膝部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温针灸量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10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54例)患者给予温针灸1壮配合温阳通痹汤,B组(55例)患者给予温针灸2壮配合温阳通痹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综合评分、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问卷(AIMS2-SF)、步行距离评分、膝关节屈曲度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炎症因子IL-1、TNF-α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综合评分、AIMS2-SF评分均有降低,但B组综合评分、AIMS2-SF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步行距离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均有上升,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性疼痛评分、压痛点疼痛评分均有降低,但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2壮配合温阳通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综合运动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利斯霍姆(Lysholm)膝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屈膝活动范围(ROM)以及伸膝受限ROM的变化。结果:2组Lysholm评分、VAS评分、屈膝ROM及伸膝受限RO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综合运动疗法对KOA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无药物及手术等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