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受体NURR1过表达对前列腺癌(PCa)细胞中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的影响,为揭示NURR1相关circRNA分子在PCa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UALCAN和TNMplot分析NURR1在PCa中的表达;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筛选NURR1过表达的PCa细胞中特征性circRNA分子表达谱;通过GO和KEGG分析差异表达的circRNA分子的功能和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 circ_0000915在DU145、LNCaP以及PC3细胞中均发生显著的下调表达。在核受体NURR1上调表达的DU145细胞中,1个circRNA上调表达(circ_0005991),2个circRNA下调表达(circ_0001460、circ_0001315);在核受体NURR1上调表达的LNCaP细胞中有2个circRNA显著上调表达(circ_0040729、circ_0000722);在NURR1上调表达的PC3细胞中有3个circRNA上调表达(circ_0001577、circ_0000854、circ_0018168),4个circRNA下调表达(circ_0130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 RNA)在肝细胞癌(HCC)与正常肝组织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利用circ RNA芯片技术检测3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irc RNA的表达谱,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均一化后,找出差异表达的circ RNA(与癌旁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1.5倍以上变化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irc RNA定义为差异表达的circ RNA)。根据表达差异倍数较高和样本间一致性较好的原则筛选circ RNA,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mi RNA,结合文献检索初步确定可能在HCC中具有重要作用的circ RNA。结果:与癌旁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的circ RNA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HCC组织中,1.5倍以上变化的circ RNA共82条,其中上调21条,下调61条;5倍以上变化的circ RNA共3条,其中上调2条,下调1条。最终筛选出在HCC组织中明显上调的hsa-circ-0043278(8.15倍,P=0.002)、hsacirc-0006220(12.73倍,P=0.033)和明显下调的hsa-circ-0065214(6.28倍,P=0.019);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文献检索显示,hsa-mi R-520可能受hsa-circ-0043278和hsa-circ-0006220调控而影响HCC的发生和进展。结论:HCC组织circ 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hsa-circ-0043278和hsa-circ-0006220可能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上调基因4 (URG4)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 tern 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URG4 m RNA和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95对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RG4蛋白表达。与人正常乳腺细胞相比,乳腺癌细胞中URG4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URG4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URG4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P=0.037)、肿瘤侵袭(P=0.007)、临床分期(P=0.016)、及淋巴转移(P=0.005)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URG4高表达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URG4低表达患者(P=0.008)。多重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RG4是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HR:3.457,95%CI:1.647-6.557,P=0.008)。URG4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过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与多层螺旋CT显像的肿瘤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4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irc0008234的下游靶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证实circ0008234和miR-1205的相互作用。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钙化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分析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水平与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irc000823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23±0.86 vs 1.07±0.37)(P=0.00),但miR-1205表达水平则低于对照组(0.76±0.29 vs 1.04±0.29)(P=0.00)。观察组患者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水平在不同边缘形态及微小钙化点患者体内无显著差异,但肿块形态规则的患者circ000823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规则患者(2.52±0.88 vs 1.91±0.74)(P=0.025),miR-1205表达水平则低于不规则患者(0.66±0.30 vs 0.86±0.25)(P=0.025)。观察组肿块直径≥2 cm患者circ000823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肿块直径<2 cm患者(2.59±0.95 vs 1.69±0.17)(P=0.001),但miR-1205表达水平则低于肿块直径<2 cm患者(0.65±0.21 vs 0.92±0.33)(P=0.003)。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患者circ000823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55±1.09 vs 1.94±0.44)(P=0.022),但淋巴结转移患者miR-1205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65±0.26 vs 0.85±0.30)(P=0.027)。荧光素酶检测证实miR-1205是circ0008234的直接靶点。circ0008234可负调控miR-1205的表达。结论乳腺癌CT显像与circ0008234和miR-1205表达间存在相关性,这可为乳腺癌恶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CBR3-AS1)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作用。 方法:用qRT-PCR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不同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SKBR3)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S578Bst)中CBR3-AS1的表达,分析CBR3-AS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将乳腺癌细胞SKBR3分别转染CBR3-AS1干扰序列(干扰组)、CBR3-AS1过表达序列(过表达组)及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增殖活力与凋亡的变化。 结果:CBR3-AS1的相对表达量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均P<0.01)。乳腺癌组织中CBR3-AS1表达与TNM分期(P=0.003)、淋巴结转移(P=0.047)和远处转移(P=0.024)明显有关。CBR3-AS1高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CBR3-AS1低表达患者(53.3% vs. 70.7%,P=0.003 2;62.8% vs. 78.4%,P=0.005 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1)。 结论:CBR3-AS1在乳腺癌中上调表达,并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其过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rupple样转录因子6(KLF6)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的关系,以及KLF6在乳腺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和61例正常乳腺组织中KLF6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ER表达及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KLF6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癌组(P〈0.01),与乳腺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KLF6的阳性表达与ER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2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KLF6低表达,与ER呈正相关。KLF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简称Foxp3+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40例乳腺癌患者和3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Foxp3+Treg、CD8+CD28+T细胞、NK细胞水平;用Western blot和RT-PCR病变乳腺组织Foxp3蛋白与m RNA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Foxp3+Treg比例较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而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0.05),且乳腺癌患者外周血Foxp3+Treg水平与CD8+CD28+T细胞和NK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631,r=-0.578,均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Foxp3+Treg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乳腺癌组织中Foxp3蛋白与m RNA的表达均较乳腺良性肿瘤组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Foxp3+Treg和其标记分子Foxp3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增加,且可能通过抑制CD8+CD28+T细胞和NK细胞而产生肿瘤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mas pin和bax的表达,探讨二者预测乳腺癌复发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复发乳腺癌、24例无复发乳腺癌及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aspin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复发乳腺癌(23.3%,20.0%)和无复发乳腺癌组织(54.2%,45.8%)maspin、bax阳性表达率均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85.7%,78.6%)低(P均〈0.05),复发乳腺癌maspin和bax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无复发乳腺癌(P〈0.01)。复发乳腺癌组织masp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481,P〈0.05),与激素受体呈正相关(r=0.497,P〈0.05);bax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522,P〈0.05);maspin表达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maspin、bax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5/6(CK5/6)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2例乳腺癌患者中CK5/6与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CK5/6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162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ER、PR及Her阴性)共12例。CK5/6和Ki.67在162例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9%(50/162)及65.4%(106/162),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CK5/6:75.0%(9/12)比27.3%(41/150),X=11.837,P=0.001;Ki-67:100%(12/12)比62.7%(94/150),X=6.847,P=0.009]。CK5/6与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K5/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O.05),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却与其有关P〈0.05)。CK5/6与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71,P=-0.000)。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和(+++)的病例共64例,其中CK5/6阳性率为43.8%(28/64),明显高于飚.67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为(-)和(+)时的22.4%(2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33,P=0.004)。CK5/6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ER、P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CK5/6与ER:rs=-0.446,P=0.000;CK5/6与PR:rs=-0.370,P=0.000;Ki-67与ER:rs=-0.518,P=0.000;Ki.67与PR:rs=-0.515,P=0.000),二者均与Her-2的阴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CK5/6与Her-2:rs=-0.105,P=0.183;Ki.67与Her-2:rs=-0.068,P=0.393)。结论CK5/6与Ki.67联合检测可以从来源及发展上评估乳腺癌疾病的基本规律,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ry gland globin,h MAM)m RNA的表达,为乳腺癌分子标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以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乳腺增生症15例,乳腺纤维腺瘤1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h MAM m 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和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外周血中均未检出h MAM m RNA表达,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 MAM m RNA表达阳性率为48.72%(38/7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7,P=0.000)。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 MAM m 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以及ER、PR和HER-2表达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2.214,P=0.027)和淋巴结转移相关(Z=-2.754,P=0.006)。结论外周血中检出的h MAM m RNA表达是诊断乳腺癌相对特异性的标志,外周血中h MAM m RNA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同源异型盒C6(HOXC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9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以及同期经病理确诊的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的病例资料,q RT-PCR法检测血清HOXC6 m RNA水平,免疫组化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OXC6表达情况,与肿瘤标志物指标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做比较,分析HOXC6表达与CA153、CEA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对照组、pc DNA3.1组、pcDNA3.1-HOXC6组,分析HOXC6过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侵袭细胞数、凋亡率的影响。与良性病变组相比,乳腺癌组患者血清HOXC6 m RNA、CA125、CEA水平和组织HOXC6阳性率升高(P<0.05);乳腺癌组织HOXC6表达与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HOXC6 m RNA、CA125、CEA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0.855、0.836;乳腺癌患者血清HOXC6 m RNA与CA125、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拼接变异体-6(CD44v6)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 RNA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q 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v6和CXCR4 m RNA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癌组织CD44v6和CXCR4 m 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CD44v6和CXCR4的m 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34/60)和61.67%(37/6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且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399,P0.05);CD44v6与CXCR4 m RNA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CD44v6和CXCR与乳腺癌发展和转移密有关,可作为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联合检测两者的m RNA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柠檬酸合成酶(CS)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CS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CS表达情况,分析C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CS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组织中CS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28),CS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P=0.035)、临床分期(P0.001)、是否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CS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7)。结论 CS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进展与临床预后相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雌激素受体α(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dm 2的表达,并探索MDM 2-si RN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克隆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1回顾性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78例(乳腺癌组)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石蜡标本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Mdm 2的表达,并分析乳腺癌患者中Mdm 2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将MCF-7细胞分为MDM 2-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MDM 2-si 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DM 2-si RNA及无效干扰si RNA,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试剂。检测3组细胞中Mdm 2的表达、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数量及凋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dm 2均呈阴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0(0/10);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dm 2阳性表达38例,阳性表达率为48.7%(38/78),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χ~2=12.357,P=0.000);ERα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dm 2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均有关(P0.050),TNM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Mdm 2的表达阳性率越高。2MDM 2-siRNA组细胞的Mdm 2表达水平,转染后2、3及4 d时的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克隆形成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0),而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0),但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转染后1、2、3及4 d时的细胞增殖率,Mdm 2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数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中Mdm 2的表达情况是诊断乳腺癌的相对特异性标志物,靶向Mdm 2可能在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并对其下游可能结合的miRNA及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circRNA在TNBC中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 收集到1例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甲状腺与乳腺外科接受TNBC手术治疗的病人手术样本,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获得TNB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ircRNA差异表达谱,分别选择表达上调、下调最显著的5个共10个circRNA。使用RegRNA 2. 0网站预测circRNA可能结合的下游miRNA,进一步通过三个生物信息学网站(miRDB、Target Scan、RNAInter)联合预测miRNA可能结合的下游的靶基因,并对所得mRNA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应用STRING在线工具分析预测出的靶基因PPI网络,将数据输出并导入Cytoscape软件,通过MCODE插件筛选出circRNA相关的TNBC的关键基因。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与TNBC预后的关系。结果 TNBC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6547个,其中表达上调2 311个,下调4 326个;表达显著上调及下调的5个circRNA下游共预测出1 161个mRNA; GO分析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mRNA主要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负调控、染色质的共价修饰、转录调控等生物学进程;细胞信号通路方面主要参与到细胞内吞、缩宫素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及c GMP-PKG信号通路等;共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UBOX5、UBE2G2、DTX3L、FZR1、RNF19A),其中UBE2G2和DTX3L低表达提示TNBC病人总生存率不良; UBE2G2对应的上游miRNA和circRNA分别是hsa_miR-93-3p和hsa_circ_0001361;DTX3L对应的上游miRNA和circRNA分别是hsa_miR-2115-5p和hsa_circ_0002874。结论 TNBC细胞中差异表达circRNA所结合miRNA的下游靶基因中,可能的关键基因是UBOX5、UBE2G2、DTX3L、FZR1、RNF19A,其中UBE2G2、DTX3L与病人预后有关,它们对应的调控轴分别为hsa_circ_0001361/miR-93-3p/UBE2G2和hsa_circ_0002874/miR-2115-5p/DTX3L,提示二者可能参与到TNB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IL-8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8(L-8)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COX-2和IL-8进行检测,并与31例乳腺良性疾病对照,分析其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receptor,PR)表达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IL-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6、P=0.0002),且二者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433,P〈0.001)。COX-2和IL-8阳性细胞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ER和PR的表达状态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COX-2和IL-8在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且呈正相关,提示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IL-8存在相互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IP30/CC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与40例正常乳腺组织TIP30/CC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TIP30/CC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TIP30/CC3基因呈低表达,35%(14/40)为阳性;而在正常组织中TIP30/CC3基因呈高表达,85%(34/40)为阳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TIP30/CC3基因的表达与C-erbB-2(χ^2=8.864,P=0.003)、P53(χ^2=10.989,P=0.001)呈显著相关;与乳腺癌患者绝经状态(χ^2=0.218,P=0.641)、ER(χ^2=1.283,P=0.257)、PR(P=1.000)、肿瘤大小(χ^2=0.584,P=0.445)以及肿瘤的淋巴结转移(χ^2=0.165,P=0.685)无关。结论TIP30/CC3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为乳腺癌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157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CD1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57蛋白在90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胃癌AGS细胞下调CD157的表达,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CD157对胃癌AG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D157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7%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4,P<0.01);CD15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x2=12.503,P<0.01)、淋巴结转移(x2=8.693,P=0.003)和远处转移(x2=4.944,P=0.027)相关,而与年龄(x2=1.659,P=0.198)、性别(x2=1.431,P=0.232)和分化程度(x2 =0.407,P=0.856)无相关;CD157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组(29.2个月比46.0个月,x2=4.438,P=0.036).与对照组相比,siRNA组CD157 RNA表达(t=45.004,P<0.01)和蛋白表达(t=32.877,P<0.01)降低,侵袭能力减弱(F=98.455,P<0.01).结论 CD157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下调CD157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其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均与肿瘤转移有关,但RUNX2能否通过调节MMP-3基因转录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中RUNX2及MMP-3 mRNA水平间相关性,并在乳腺癌细胞中观察RUNX2表达水平对MMP-3基因转录水平以及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获取1 092例乳腺癌患者组织中RUNX2和MMP-3基因的mRNA表达数据及相关生存资料,分析患者RUNX2及MMP-3 mRNA水平间相关性;根据RUNX2及MMP-3 mRNA水平中位数,将患者分为RUNX2及MMP-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别分析RUNX2和MMP-3表达水平与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的关系;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与BT-549细胞中分别转染RUNX2 siRNA及RUNX2过表达质粒,qRT-PCR、Western blot检测RUNX2、MMP-3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MP-3启动子上RUNX2潜在的结合位点,并采用ChIP-PCR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体外验证;在MDA-MB-231及BT-549细胞中转染RUNX2过表达质粒及MMP-3 siRNA,Transwell实验观察RUNX2及MMP-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间关系。 结果:在乳腺癌组织中,MMP-3与RUNX2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r=0.304 2,P<0.000 1);高表达RUNX2或高表达MMP-3乳腺癌患者的DMFS明显低于各自低表达患者(P=0.034、P=0.013);在乳腺癌MDA-MB-231中,下调RUNX2表达后,MMP-3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降低,在MDA-MB-231及BT-549细胞中上调RUNX2表达可增加MMP-3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MP-3启动子序列中可能存在RUNX2结合位点(5''-ACCACA-3''),ChIP-PCR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进一步证实RUNX2可直接与MMP-3基因启动子区结合。RUNX2过表达后乳腺癌MDA-MB-231及BT-549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该作用可以被同时下调MMP-3水平所取消(均P<0.05)。 结论:RUNX2可能通过调节MMP-3基因转录增强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RUNX2与MMP-3高表达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RUNX2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征及mRNA表达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肥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经手术切除治疗的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组织的AXIN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量,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ytidine,5-Aza)处理人乳腺癌ZR-75-1细胞,且进行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的收集与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的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40.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19.0%)(χ2=10.401,P=0.001)。AXIN2甲基化阳性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初产年龄(χ2=5.467,P=0.019)、是否有人工流产史(χ2=8.372,P=0.006)有关;AXIN2甲基化阳性率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χ2=5.338,P=0.021)、ER表达状态(χ2=9.141,P=0.002)及PR表达状态(χ2=6.918,P=0.009)有关。此外,乳腺癌组织的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0.22±0.0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46±0.06)(t=3.527,P<0.001);甲基化阳性乳腺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13±0.02)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乳腺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29±0.04)(t=3.616,P<0.001)。ZR-75-1细胞使用5-Aza处理后,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t=3.824,P<0.001)。结论AXIN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机制有关,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