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美云  雷小小  周江  唐婷  桂卉 《中草药》2016,47(18):3204-3210
目的优选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考察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特征。方法以莲心碱在2、6、12 h的累积释放度(Y_2、Y_6、Y_(12))为评价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考察促渗剂Na Cl的用量(X_1)、致孔剂PEG 400的用量(X_2)、包衣增重(X_3)对药物累积释放度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处方,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并对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为166.0 mg,PEG400用量为80.5%,包衣增重为3.5%。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优化模型,该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备的莲心总碱固体分散体渗透泵控释片符合设计要求,且其体外溶出实验符合零级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方法 以乳糖的用量、致孔剂用量、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2、6、12 h山楂叶总黄酮的累计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得出最佳数学模型,然后绘制效应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得到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 二次多项式模型相关系数优于多无线性模型,为最终拟合模型;最佳处方的各时间点累计释放度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接近,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5%,且3个验证处方零级释放特性良好.结论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对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李江  杨星钢  荆恒攀  薛颖娜  王雨薇  萧伟  潘卫三 《中草药》2014,45(12):1702-1708
目的制备银杏叶总黄酮(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方法以累积释放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对片芯和衣膜处方进行考察;以包衣液中致孔剂聚乙二醇(PEG)的用量和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以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在2、14 h累积释放率和1~12 h释放曲线的复相关系数(R2)作为优化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处方,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包衣增重为7.58%,致孔剂用量为3.41 g,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2 h内无突释;14 h内的累积释放率满足要求;1~12 h内药物呈零级释放。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处方优化并制备了日服1次的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8)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后,再进一步制成单层渗透泵控释片。以NaCl用量、CMC-Na用量、PEG 4000用量、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然后,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NaCl用量170 mg,CMC-Na用量25 mg,PEG 4000用量12%,包衣增重4.5%。单层渗透泵控释片释药速率恒定,12 h内累积释放度达92.42%,符合零级模型(r=0.992 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控释片。  相似文献   

5.
孙彩霞  赵俊霞  苏建春  史玉荣  尹蓉莉 《中草药》2014,45(19):2782-2786
目的 制备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考察片芯及包衣处方对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选最佳片芯及包衣处方。方法 用以溶剂法制备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作为含药片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制备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利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筛选出最佳处方。结果 最佳处方为促渗透剂为氯化钠,用量为100 mg,聚乙二醇400(PEG 400)用量为15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用量为20%,包衣膜增重率为2%。结论 按最佳处方制得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12 h内可稳定释药且累积释药率大于90%,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难溶性药物岩白菜素高载药量单室单层渗透泵型控释片。方法:以渗透泵片常用辅料为混合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利用等渗原理优化片芯处方;以岩白菜素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包衣处方。结果:PEG 1500质量分数1.30%,包衣增重9.5%时,制得的岩白菜素高载药量渗透泵片累积释放度接近80%,符合零级释药特征。结论:充分发挥辅料多种功能可有效提高渗透泵片载药量;优化片芯与衣膜处方的方法能显著缩短试验周期,为渗透泵制剂处方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难溶性药物岩白菜素高载药量单室单层渗透泵型控释片。 方法 以渗透泵片常用辅料为混合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以提高载药量,利用等渗原理优化片芯处方;以岩白菜素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包衣较优处方。结果 PEG1500的含量为1.30%、包衣增重为9.5%时,制得的高载药量岩白菜素渗透泵片累积释放度接近80%,零级释药特征显著。 结论 充分发挥辅料多种功能可有效提高渗透泵片载药量;优化片芯与衣膜处方所采用的全新方法能显著缩短实验周期,是渗透泵制剂处方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4)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包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方法制备包合物以提高马钱子碱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再将其制成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促渗聚合物(聚氧乙烯WRS-N-10)用量、包衣增重、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聚氧乙烯WRS-N-10用量10 mg,包衣增重3.5%,聚乙二醇400用量3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25%,12 h内累积释放度88.44%。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模型,在12 h内恒速释药。结论马钱子碱包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合理,释药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处方.方法:以NaCl用量、致孔剂含量、包衣增质量为自变量,药物累积释药量及累积释放量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因变量,应用Design Expert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NaCl用量34 mg,致孔剂质量分数99%,包衣增质量4%;优化处方呈零级释放特性.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建立了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夏天无总生物碱微孔渗透泵片的处方筛选.  相似文献   

1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地锦草总黄酮结肠定位片处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地锦草总黄酮结肠定位片的处方.方法:以果胶、L-HPC用量及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以2,6,9h地锦草总黄酮中有效成分槲皮素的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得出最佳数学模型,绘制效应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得到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二次多项式模型相关系数优于多元线性模型,为最终拟合模型;最佳处方的各时间点累计释放度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接近,相对偏差绝对值<5%.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对地锦草总黄酮结肠定位片处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吴超  赵宗哲  鲁明明  赵文明 《中草药》2014,45(11):1561-1565
目的 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比较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的单层和双层渗透泵片在释药行为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劣。方法 分别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增溶型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并对处方中的影响因素:渗透压活性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助悬剂的用量、包衣液中致孔剂的用量和包衣厚度进行优化,通过体外溶出实验对比2种制剂的释药行为。结果 制备的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均符合零级释放,对2种制剂分别与零级释药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分别为r1=0.998 1,r2=0.990 6。结论 人参皂苷Rg3双层渗透泵片比单层渗透泵片释药更加完全,但是制备工艺比单层渗透泵片复杂。  相似文献   

12.
岩白菜素固体分散体渗透泵片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改善微溶性药物岩白菜素的体外溶出行为,进而考察片芯及包衣处方对岩白菜素固体分散体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选最佳片芯及包衣处方。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岩白菜素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其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根据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度,考察药物的释放情况,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片芯及包衣处方。结果:包衣膜中增塑剂的用量对岩白菜素固体分散体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有影响。最后所得处方可在12 h内稳定释药且累积释放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以岩白菜素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体制成单室单层渗透泵片,其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银杏叶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为改善该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醇苷的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含药层、助推层和包衣液处方,利用f2相似因子法进行相似性判断。选择包衣液中PEG4000用量、包衣增重及助推层PEO用量为自变量,药物释放曲线的相关系数和16 h内累积释放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银杏叶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助推层中聚氧乙烯120 mg,包衣液聚乙二醇4000用量1.5 g,包衣增重11%;16 h内累积释放率90%。结论:制备的渗透泵控释制剂释放曲线符合要求,线性良好(r=0.996 4)。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银杏叶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复方葛黄微孔渗透泵片的处方组成,为中药有效组分的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提供研究模式,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46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黄连总生物碱含量,以黄连总生物碱的累积释药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考察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聚氧乙烯用量、致孔剂聚乙二醇400用量和包衣增重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黄连提取物75 mg,葛根提取物75 mg,氯化钠72 mg,聚氧乙烯78 mg,微晶纤维素15 mg,十二烷基硫酸钠9 mg;包衣液中乙酸纤维素、聚乙二醇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82,9 g·L~(-1),包衣增重8.2%;12 h内累计释放率达81.9%。结论:制备的微孔渗透泵片释放曲线符合要求,零级方程拟合度达0.990 9,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复方葛黄微孔渗透泵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