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很重要,如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可引起脐炎及败血症。我们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采取了早期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方法本组共50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0例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即在胎儿娩出后用线绳结扎脐带,断端用2%碘酒消毒加压包扎,12~24h。沐浴后将残喘消毒剪去,再次消毒,用脐绷带包扎24h。对照组250例采用传统方法,即用气门芯结扎脐带,断端用15%锰酸钾消毒,脐绷带加压包扎什,每天淋浴时保护好脐部不要进水,防腐干燥,促进其干性坏死早日脱落愈合[1]。2结果2.1新生儿脐部的分泌物比较见…  相似文献   

2.
10%高锰酸钾溶液断脐消毒100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新生儿断脐消毒方法是在新生儿娩出后断脐立即用3%碘酊消毒,然后包扎即可.我科1997年作围产期保健及产后家庭随访中发现,有81%的婴儿7~10d脐带才脱落。有的甚至15d左右才脱落.在脐带未脱落前。由于产妇居住生活条件、护理不当,发生脐轮红32%,脐部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占29%,脐部出血占5%.在2000年至2001年2a中,我们采用10%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新生儿断脐消毒。对1000例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蔡五妹 《吉林医学》2014,(27):6129-6130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1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新生儿均采用相同的脐带结扎和消毒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出生48 h后,脐部给予常规消毒并对脐带残端进行修剪,创面采用脐带包包扎,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并注意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脐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所需时间普遍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渗血、潮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修剪并采用脐带包包扎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发生,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然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低位结扎法。对照组每天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并用愈脐带包扎;观察组出生后24 h拆掉包扎,暴露,不消毒,保持干燥。观察记录2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2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轻度脐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操作简单,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既减少医疗经费,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同时不影响脐带残端的脱落,不增加脐部感染的危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然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低位结扎法。对照组每天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并用愈脐带包扎;观察组出生后24 h拆掉包扎,暴露,不消毒,保持干燥。观察记录2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2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轻度脐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操作简单,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既减少医疗经费,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同时不影响脐带残端的脱落,不增加脐部感染的危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脐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有脐炎、脐出血、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保持脐周清洁干燥脐带可自然脱落而不会增加脐炎发生。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护理方法有:在出生后24小时后应用95%酒精消毒、75%酒精消毒、二次剪脐的护理方法、气门芯套扎脐带护理方法,而WHO的清洁干燥护理方法、让其暴露,自然脱落,不使用消毒剂,也不包扎残端。我科现使用气门芯套扎脐带及75%酒精消毒相结合的脐带护理方法,未发生脐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双氧水、95%酒精消毒脐部,脐带处于干燥期时剪脐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3%双氧水、95%酒精消毒脐带,脐带处于干燥期时进行剪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双氧水、95%酒精消毒脐部,让脐带自然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脐部出血情况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3%双氧水、95%酒精消毒脐部,配合脐带处于干燥期时进行剪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2年4月分娩的5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2组新生儿采用同样的脐带结扎方法并消毒。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脐部护理,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先修剪脐带残端后用脐带包包扎的护理方法,对比2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渗血、潮红和分泌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先修剪脐带残端后用脐带包包扎的护理,可以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渗血、潮红和分泌物等发生率,值得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新生儿脐带早期暴露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新生儿出生后采用相同的结扎方法,均使用江西圣济药业的健婴宝脐带结扎包(Ⅰ型),距脐带根部0.5厘米处和2厘米处分别套扎气门芯,在外侧气门芯外0.5厘米处剪断脐带,严密消毒后包扎健婴宝远红外护脐带(Ⅰ型)。观察组新生儿包扎护脐带,12小时后撤掉,每12小时用75%酒精消毒脐部;对照组新生儿每24小时更换护脐带,连续3天后撤掉,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干燥和脐带脱落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时间和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早期暴露能更快地促进脐带干燥,使脐带早期脱落,有利于新生儿脐部的早日愈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新生儿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脐带处理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新生儿脐带结扎后,采用2.5%碘酒消毒断面并以无菌纱布包盖好。包扎3~7d残端自行脱落,脱落后脐窝有时稍潮湿,可涂95%的酒精或1%的龙胆紫溶液,一般效果较好。但在脐带残端坏死过程中,有时有炎性分泌物伴臭味。并造成周围皮肤破损,并发脐炎,甚至合并其他并发症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剪脐的方法,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从而避免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断脐后暴露脐带残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断脐方法是新生儿娩出后,用2%的碘酊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脐带残端,绷带固定.但包扎的纱布及绷带易被尿液浸湿污染,给护理新生儿脐部带来不便,还容易感染新生儿脐炎.我科采用20%高锰酸钾液消毒脐带断面后,不用纱布包扎脐带,暴露脐带残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WHO倡导的脐带残端暴露干燥法(Dry and Clean)与目前临床应用75%酒精消毒脐带及脐周两种不同的出生后脐带日常护理方式对脐带脱落及新生儿影响,发现最有证据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各组接产时无菌结扎脐带方法相同。足月新生儿无并发症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生后24 h打开脐带残端包扎纱布,试验组181例淋浴后用清洁毛巾拭干,不应用酒清消毒,对照组102例按传统护理常规,脐周应用75%酒精消毒。两组均不再用纱布包扎脐带残端,用清洁宽大衣服包被。观察记录各组新生儿一般情况和脐带脱落时间、脐周并发症等,每周五采集出生第3天新生儿的脐周皮肤细菌培养标本,比较两组间菌群差异。结果:两组脐带脱落时间分别为(7.64±3.29)d和(8.50±3.45)d,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5)两组脐周渗液发红分别为6例和2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34,P>0.05),全部新生儿脐带均安全脱落,未出现脐炎和体温升高。两组间细菌培养菌群分布总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酒精消毒脐周皮肤的作用值得质疑。本研究不支持应用酒精消毒脐周有预防感染的作用。WH0的"清洁干燥法"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尚志红 《吉林医学》2012,33(21):4686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脐部的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新生儿50例,并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选择同样的脐带结扎和消毒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在48 h之后对修剪脐带的残端,创面用专门的脐带包进行包扎。对照组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脐部护理方法。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情况,主要包括脐部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进行准确记录。结果:将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渗血、潮红以及脐带黏液性和脓性的分泌物额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3~6 d脐带的脱落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采取修剪脐带残端并用脐带包进行包扎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加速新生儿脐部创面的愈合,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朱伟华 《嘉兴医学》2002,18(2):116-117
目的:为保证新生儿健康地成长,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减少脐部并发症。方法:胎毒清脐部外敷。结果:胎毒清脐部外敷的新生儿脐部产发症及脐部带菌明显减少,脐带脱落时间早,结论:胎毒清对保持脐部干燥,缩短脐带脱落时间起到一定的保护;保健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促进脐带干燥脱落的方法,以促进脐带尽早脱落,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减少产科护士的工作量。方法将艾叶、黄柏、炉甘石炮制成细粉,按3:2:1的比例混合均匀,取适量装入5cm×5cm双层纱布加层,缝制成纱布药囊,经高压灭菌后备用。新生儿断脐结扎后,用3%的碘酒棉签涂擦残端,用脐纱药囊覆盖并用脐纱卷固定。48h后去掉脐纱和药囊,暴露脐部。结果脐带干燥收缩,3d内脐带脱落30%,5d内脱落95%,7d内全部脱落,无一例感染。据统计对比,使用脐纱药囊包扎新生儿脐带,明显优于传统的脐带包扎法。用于已感染的病例,3d内显效率100%,5~7d基本痊愈。结论艾叶、黄柏、炉甘石促进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效果好,且价廉、易取材、使用方便,对新生儿无任何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组新生儿实施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将52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儿在采用常规脐部护理的同时于48~72h后修剪脐带残端,局部创面用脐带包包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脐部渗血、潮红、黏液分泌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脓性分泌物的发生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脐带脱落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新生儿脐部采用修剪脐带残端局部创面应用脐带包包扎的方法,可以使新生儿脐部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局部的渗血和渗出,使脐带脱落时间缩短,促进创面愈合。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两种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比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75%乙醇消毒液消毒脐窝及脐周皮肤,1次/d.观察组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脐窝及脐周皮肤,1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残端分泌物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分泌物情况比较,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4d内脐带残端分泌物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新生儿脐部残端消毒,可以促进脐带脱落,减少脐部残端分泌物渗出,防止脐部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5年至今一直采用改良式新生儿脐带消毒法,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采用碘伏消毒新生儿脐带,共计106000例,其中剖宫产3200例,早产儿186例,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5~7天的占92%,7~10天的占8%。脱落后脐带根部表面干燥,无一例感染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消毒方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0例新生儿采用75%乙醇消毒液消毒脐窝及脐周皮肤,观察组110例新生儿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脐窝及脐周皮肤,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残端分泌物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早,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4d内脐带残端分泌物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过氧化氢溶液在新生儿脐部残端消毒中具有促进脐带脱落、减少脐部残端分泌物渗出、防止脐部感染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孙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10):1265-1266
目的:探讨新生儿再次剪脐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脐部感染,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10年1~5月至2011年1~5月在我科室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各500例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每日用5%聚维酮碘对脐部常规消毒2次,包无菌护脐带,直至脐带脱落愈合;B组在新生儿出生36~48h行再次剪脐后外敷云南白药粉,暴露脐部。观察两组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周分泌物、脐带出血、出生15d脐带愈合情况。结果:B组脐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愈合时间较A组缩短(10±4)d,降低了产妇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论:通过新生儿再次剪脐技术在临床应用,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脐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好,提高了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