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害以及与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测定 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 ,用彩色超声仪测定门脉主干内径。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显著增高 ,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与肝功能及门脉高压无明显相关。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了解肝硬化患者有否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及P物质在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胆管建立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分别采用荧光法和ELISA方法测定肝硬化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NO及P物质水平。同时检测血流动力学有关指标。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造模成功,均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且血清NO,P物质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肝硬化组大鼠外周血管阻力同血清NO,P物质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O及P物质均参与了肝硬化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的血清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者PGⅠ、PGⅡ与G-17含量,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滴度≥35 EIU为阳性。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PGⅠ、PGⅡ、PGR、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G-17浓度水平在肝功能Child-Pugh B级高于A级(P<0.05)。肝硬化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PGR低于非H.pylori感染者(P<0.05),病毒性肝硬化患者G-17浓度水平高于酒精性肝硬化(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能会影响PGⅠ、PGⅡ的血清水平,血清G-17的浓度与肝硬化肝功能分级有关,且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GR的改变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同时肝炎病毒可能参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成  李群  李喜栋 《山东医药》2009,49(9):73-74
目的研究血清内皮素-1(ET-1)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0例慢性肝炎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ET-1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受试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ET-1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ild分级增加而增高;ET-1分别与HA、LN、PⅢP和ⅣC呈明显正相关;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无静脉曲张者(P〈0.01),ET-1与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明显相关(r=0.721,0.774;P均〈0.05)。结论ET-1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清ET-1检测可反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程度;ET-1拮抗剂可能是肝硬化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与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 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用B超测定门脉主干内径。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1),胰高血糖素浓度与门脉直径呈正相关(r= 0-393, P< 0-05),而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胰高血糖素可能在门脉高压的形成与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HO—CO系统及ET变化,以及这两种血管活性物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试验对象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20人,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组20人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组26人。运用双波长紫外分光比度法测定全血COHb百分比浓度以间接反映HO—CO系统水平,同时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浆ET-1水平,了解二者与肝硬化门脉高脉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的HO—C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P〈0.05),而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的HO—CO水平无娃著差异(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P〈0.05),且慢性肝炎组的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的HO—CO系统水平和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P〈0.05)。慢性肝炎组的HO—CO系统水平和血浆E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O-CO系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慢性肝纤维化的程度无明显关系。血浆ET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并且与肝脏纤维化程度有关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HO-CO系统水平与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共同参与维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高动力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5):125-130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感染的防治策略;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变化;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老年肝硬化患者腹部超声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的临床研究;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的成人Wilson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水平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B超测量门静脉内径,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水平。结果 门静脉内径大小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呈正相关,即随着门静脉内径的增宽,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也增加,出血的倾向也增大。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率与透明质酸、层粘蛋白值呈正相关,而透明质酸、层粘蛋白值越高,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程度越高,出血率越高。结论 透明质酸和层粘蛋白与门静脉内径相结合,对判断肝硬化程度以及肝硬化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对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软肝冲剂,对照级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清NO、ET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NT,TBil明显降低,Alb和A/G均明显升高,门静脉内径变窄,血流量增多,血流速度变快,同时NO及ET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软肝冲剂治疗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血清NO、ET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免法测定32例肝硬化和28例正常人的血浆胃泌素,以探讨胃泌素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胃泌素水平(152.56±30.2)明显高于正常人(93.74±25.63),P<0.05;且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其中伴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胃泌素水平高于无伴发症者。结论:胃泌素是判定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有效指标,可指导临床用药减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中瘦素水平情况,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选择肝硬化组,对照组各21例,分别测定受试者的血脂,肝功,血糖,胰岛素,血清纱及部分腹水瘦素水平,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拽数,体脂肪含量。瘦素,胰岛素分别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性免疫试验方法测定,胰岛素抵抗用HOMA模式估算。结果显示:肝硬化,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不显著,且肝硬化组无性别差异。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总蛋白,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相关,与胰岛素抵抗素(IR)无关。腹水中的瘦素水平与腹水的性质有关,渗出液高于漏出液。上述结果说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表现异常,与疾病本身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用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检测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硬化组;按肝功能Child分级分为A、B、C三级)及19例非肝硬化(对照组)患者的肝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的肝组织NO含量、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与肝功睢分级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组织NO含量、NOS活性可预测其肝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HB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和肝纤维化指标(包括HA、LN、PⅢP和CⅣ)。CHB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HB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水平则明显降低。CHB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呈正相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无相关关系。CHB患者血清IGF-1水平异常与肝脏的损害相关,而且可能与CHB患者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合并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贲门癌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管理和近期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30例无肝硬化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喷门癌患者术前血清ALT水平高于,白蛋白水平低于喷门癌患者;术后1周血清ALT、ALB和TBIL水平分别为88.8±22.5u/L、29.3±4.8g/L和31.2±13.4μmol/L,而喷门癌组则为29.1±6.1u/L、33.6±3.7u/L和14.6±4.6μmol/L(P〈0.05);肝硬化组根治性癌肿切除、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花费和疗效满意度分别为79.2%、656±567毫升、21.1±5.4天、31100±9108元和83.3%,而喷门癌组则为93.3%、298±156毫升(P〈0.05)、13.9±1.4天(P〈0.05)、26000±9870元(P〈0.05)和70.0%。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优化手术方式、加强术中止血和重视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型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肽(amino-terminal pro-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NT-proC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肝硬化患者,56例肝纤维化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NT-proCNP的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NT-proCNP水平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肝硬化Child-Pugh’s分级,各级NT-proCNP水平无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NT-proCNP水平与肝腹水、静脉曲张出血和肝性脑病有关(P<0.05)。结论血清NT-proCNP水平与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NT-proCNP水平升高可能是缓解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内源性代偿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胃病与前列环素I2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浆前列环素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前列环素水平.结果 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前列环素水平(137.31±61.8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89.62±2.6)pg/ml,(t=1.684,P<0.05).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轻、中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t=1.725,t=1.853,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重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明显(t=2.117,P<0.025).但门脉高压性胃病各级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前列环素明显升高,作为具有扩血管作用的炎性介质,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肝硬化病程、门脉高压性胃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7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同时检测14C呼气试验。另选72例接受胃镜检查的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糜烂发生率为41.7%,随肝硬化病程延长和肝功能分级差而增高,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相差(P>0.05)。糜烂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糜烂轻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糜烂与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不同,是门脉高压导致十二指肠的一种病变。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瘦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瘦素的水平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3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脂联素和瘦素及相关的临床生化参数,计算血清脂联素/瘦素比值。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瘦素比值>1;血清脂联素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血清脂联系、瘦素水平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和脂联素/瘦素比值明显升高,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探讨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男性健康受试者28名,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和血脂。对血清瘦素、血脂与肝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各组乙型肝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与对照组比,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CHO和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按Child分级由A到C级各组CHO和LDL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腹水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及Fat%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不能作为评价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肝功能减退的指标。瘦素可能参与了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肾功能正常的43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与其在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时照者,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瘦素。同时测定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比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女性均高于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胰岛素和C-肽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瘦素水平不能作为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瘦素与肝硬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