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87-518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心理变化和护理对策。方法观察50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心病患者的睡眠、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率、血压、空腹血糖值波动情况,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策略。结果冠心病患者在失眠及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值方面,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出现的心理异常。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在围术期多出现程度不等的心理异常,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川崎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2000年至2010年共8例川崎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结果 通过术前预防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猝死,观察药物治疗反应,心理护理,术后监测心电图变化,预防心律失常,维持心功能稳定,预防血栓形成及吻合口狭窄,加强呼吸道管理等护理措施,7例患者得以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根据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达芬奇"(da VinciS)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跟踪随访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肺部护理,功能锻炼等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TECAB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降低患者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4.
总结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护理经验。对27例老年冠心病行CABG患者进行围术期整体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对老年CABG患者进行围术期整体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比较.方法随机对82例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同护理在围术期的影响.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发生意外、术后拔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或减轻手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围术 期的影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田晓红 《现代护理》2005,11(21):1774-17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比较.方法随机对82例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同护理在围术期的影响.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发生意外、术后拔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或减轻手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患者围术 期的影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方艺潭  金娜 《全科护理》2011,(29):2649-2650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脑卒中瘫痪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即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意识状态及引流监测,同时做好脑卒中瘫痪部位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结果]1例病人术后严重心排出血量减少,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后好转,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脑卒中瘫痪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高,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各项需加强观察和重点护理的指标.方法对4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患者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到出院指导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系统护理,术后44例顺利康复,5例因发生各种并发症救治无效死亡.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不开胸、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使用“达芬奇S”(da Vinic S)全机器人系统,完成不开胸、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严重的前降支病变,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局限性狭窄8例.对患者实施了全程的教育和护理.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检查桥血管通畅率为100%,患者全部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全新的术式,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患者很重要,术后早期注意观察引流有无出血的发生,做好肺部护理,尽早让患者下床活动,可促进各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8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按照术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分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睡眠、疼痛等主观指标及住院天数、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除SCL-90总均分外,PSQI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食欲得分高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患者实施分级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住本院心血管外科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予以双心护理,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入院时、术前一天、出院当天分别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结果患者入院时、手术前一天和出院时的焦虑、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 468,P=0. 039;χ~2=6. 359,P=0. 042;χ~2=7. 156,P=0. 028),且呈逐渐缓解趋势。结论双心护理模式能够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园园  周敏  韩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08-810
目的 :总结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本组 2 1例高龄患者 ,应用低温体外循环行CABG术 8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CABG术 13例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无死亡病例发生 ,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 1例 ,伤口感染 4例 ,平均住院 2 2 4天。结论 :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可有效地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我院80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的治疗经验及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的80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统计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2~5年随访情况,并与同期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80例患者中围术期死亡8例,2~5年随访患者死亡7例,其中因心脏因素死亡3例;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ICU天数及住院费用均较择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高(P<0.05),远期生存率与择期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条件下.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3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有效训练术后配合要点;术后早期维持患者理想的心率、心律、血压、氧合、酸碱平衡、血电解质,密切观察和预防出血、心肌梗死、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卒中等并发症;协助患者个体化早期活动、健康宣教。结果 13例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结论围术期护理的有效落实,能促进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同期外科治疗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1例,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工作,是保证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老年患者同期外科治疗疗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5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OPCABG患者术前行心理、呼吸、循环护理指导,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重视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89例,Ⅱ级46例。结论:术前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例行OPCAB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即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术后监护.结果:本组死亡3倒,其余197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2个月,197例患者心绞痛消失,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对OPCAB患者给予积极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和严密监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老年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护理经验。对27例老年冠心病行CABG患进行围术期整体护理。所有患均顺利康复,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对老年CABG患进行围术期整体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护理治疗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等方面的监测与护理。结果共行冠状动脉搭桥192支(3.2支/例)。经过术后监测与护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25例患者未输入库血。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外,其余59例痊愈出院。结论确保冠脉桥血管通畅、良好心肌保护及围术期精心护理,是OPCA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