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ML)为基础的TRM分期在胃癌预后中价值。  方法  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通过比较-2log likelihood值和hazard ratio(HR)值,比较TRM分期和TNM分期在胃癌预后评价中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UICC 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分期(UICC 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RML)分期,TNM分期和TRM分期与胃癌预后相关;相同TRM分期中不同TNM分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NM分期ⅢB和ⅢC期中不同TRM分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RM分期与TNM分期相比,HR值较高而-2log likelihood值较小。  结论  TRM分期较TNM分期能更好的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结直肠癌切除术淋巴结检测数目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32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结直肠癌切除术,以术后病理的淋巴结检测数目为依据分为两组(< 12枚组与≥ 12枚组),将各组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BMI(χ2=7.697,P=0.006)、肿瘤部位(χ2=7.900,P=0.048),肿瘤TNM分期(χ2=34.795,P < 0.010)等因素在两组间的淋巴结检测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正常值范围:18.5~24.9 kg/m2)对BMI进行分组,BMI ≥ 25 kg/m2组与BMI < 25 kg/m2组相比,淋巴结检测数目 < 12枚的风险显著增加(OR=2.557,95% CI:1.231~5.309;P=0.012)。肿瘤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的患者与其他部位患者相比,淋巴结检测数目 < 12枚的风险显著增加(OR=1.731,95% CI:1.066~2.810;P=0.027)。  结论  高BMI指数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中是否获取足够的淋巴结检测数目,进而影响其术后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3.
王嘉  吴楠  吕超  杨跃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0):487-491
  目的  验证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肺癌分期方案在中国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应用UICC第8版分期方案和第7版分期方案对2010年6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3 825例Ⅰ~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期,使用Kaplan-Meier方法对每个亚组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方法评估各亚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按照UICC第8版进行分期后,共有906例(23.7%)患者的分期发生变化,全部转向更晚分期。生存分析显示,根据第8版分期,除ⅠA1和ⅠA2亚组之间(P=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每两个相邻分期亚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分期和N分期中,每两个相邻亚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M分期中,M0和M1a亚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M1a和M1b亚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差异(P=0.397)。  结论  与UICC第7版分期相比,第8版为中国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准确的预后信息,尤其是对于分期为ⅠA1期、ⅠA2期和ⅠA3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判断预后。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3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19个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多因素分析时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  结果  1 368例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5%、60.2%、53.5%;根治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69.9%、62.4%。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2.6%、53.8%、1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尤其是ⅡC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44.8%)低于ⅢA期(79.6%)、ⅢB期(58.0%),上述各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标本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对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更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KIF2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KIF23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6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癌组织中KIF23 mRNA表达水平增高(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提示61.2%(71/116)的结直肠癌组织中KIF23蛋白表达阳性。KIF23蛋白表达与T、N、M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与低表达KIF23相比,高表达KIF23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 < 0.05)。Cox回归分析提示KIF23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KIF23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IL-23、IL-17的含量,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24例对照组和56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用ELISA法检测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及患者正常黏膜组织与肿瘤组织培养液中的IL-23、IL-17水平。  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培养液中IL-23和IL-17水平分别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 < 0.01)和正常黏膜组(P < 0.05)。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IL-17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关(P < 0.05),但IL-23水平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培养液中IL-17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关(P < 0.05),而IL-23水平仅与TNM分期相关(P < 0.05)。  结论  IL-23和IL-1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进展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第8版TNM分期将pN3b期患者纳入分期,这一变化提高了预后评估准确性。然而鲜有研究评价pN3b期患者的预后情况,并且pN3b期病例涵盖的淋巴结转移范围较广,而如此大范围的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到同一分期中,其合理性仍属未知。  方法  来自国内多中心的642例pN3b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回归分析计算患者的疾病特异生存并确定预后危险因素。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评估连续变量与死亡风险比关系。转移淋巴结最佳截断值的判断采用X-tile软件计算。  结果  642例pN3b期患者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为15.4%。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表明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患者死亡风险比呈非线性关系。利用X-tile软件发现pN3b期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24,以此节点将pN3b期患者分为pN3b1期与pN3b2期(pN3b1期:16~24 mLNs,pN3b2期≥25 mLNs),两组病例预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8),并且这一亚分期是pN3b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淋巴结送检数目的增加可提高pN3b1亚分期患者预后,但不能为pN3b2期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结论  本研究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可将pN3b病例分为预后显著差异的2个亚分期,后续研究应当探索这一新分类方法在TNM分期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TFF1)和三叶因子3(TFF3)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评价其与肿瘤发生、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30例癌旁组织、25例转移淋巴结中TFF1和TFF3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TFF1在癌旁组织、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逐渐增高(26.7%,70.8%,96%,两两比较均P < 0.05)。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与癌旁组织比较,TFF3表达率均有降低(100% vs. 84.6%或80%,均P < 0.05),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仅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 < 0.05);TFF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 < 0.05)。TF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TFF3呈负相关(P=0.014,r=-0.291)。TFF1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无相关性(P=0.639),而TFF3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有关(P=0.04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等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FF3为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  TFF1和TFF3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存在共同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8例初治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TM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GTV截点值,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行NCRT后T分期降期率为58.6%,N分期降期率为69.5%,总体降期率为77.3%,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为16.4%,总体保肛率为57.03%。GTV的截点为79.31 mL,GTV ≥ 79.31 mL与GTV < 79.31 mL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 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有显著性差异。GTV与MRI-T分期(ρ=0.236,P=0.007)、T分期变化(ρ=0.229,P=0.009)、TNM分期变化(ρ=0.219,P=0.013)及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ρ=0.517,P < 0.001)相关,与MRI-T分期、MRI-N分期及N分期变化无关。  结论  GTV与LARC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是预后因素之一;肿瘤体积与治疗前T分期、新辅助治疗后的T分期变化、TNM分期变化及TRG相关,与治疗前N分期及N分期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份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1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Cox回归分析MS及其组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及生存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中MS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7.9%)较非MS组(11.5%)高(P=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MS、高血压、高血糖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糖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发现,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是结直肠癌术后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超重或肥胖是结直肠癌术后总生存期的保护因素(P=0.007)。  结论  MS及其相关组份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有明显影响作用;MS及相关组份在短时间内难以控制满意,对结直肠癌预后影响较大,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pN1c is a novel N-category introduced for colorectal cancer (CRC) in current TNM (Tumou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 It represents cancers displaying tumour deposits (TDs) in the fat but no involvement of lymph nodes. pN1c is integrated into the UICC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staging system and shifts previous stage II cancers (6th edition) to stage III. We investigated the frequency of upstaging and T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Methods414 CRCs, consecutively collected during a population-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TNM classified and UICC staged according to the 6th TNM edition were reinvestigated for TD presence. The association with survival was investigated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5 years in multivariate analyses among nodal negative and positive cases.ResultsTDs were found in 103 (24.9%) cancers and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 N- and M-stages (p < 0.0001, each). Upstaging of previous stage II cancers by the presence of TDs (pN1c) was found in six of 140 cases (4.3% of stage II, 1.4% of all tumours). For stage III CRC, strongly reduced overall, CRC-specific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ere observed with the presence of TDs (hazard ratios (HR) 2.2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7–4.10, HR 2.51, 1.27–4.98, and HR 2.43, 1.32–4.48, respectively).ConclusionsUpstaging of CRC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N1c occurs in less than 5% of previous stage II and less than 2% of all cancers. Given the biologic relevance of TDs, integration into the UICC staging relevant N-category is justified. The high prognostic impact of TDs, however, is not reflected in nodal positive cancers in both the TNM and UICC stag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凝血因子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高凝状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肿瘤医院病理和生化检测证实为NSCLC高凝状态患者74例,NSCLC无高凝状态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凝血因子Ⅲ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化疗前NSCLC高凝状态患者血清凝血因子Ⅲ为(560.32~200.34)ng/L,显著高于无高凝状态患者(463.29~159.22)ng/L的表达水平(P=0.008),且显著高于化疗后凝血因子Ⅲ(471.39±160.31)ng/L的血清表达水平(P & #60;0.001);凝血因子Ⅲ在NSCLC高凝状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26)、远端转移(P=0.025)和TNM分期(P= 0.007)有关,且与凝血酶原时间(PT)(r=-0.638,P=0.032)、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r=-0.702,P=0.028)呈负相关,与纤维蛋白原(FIB)(r=0.715,P=0.008)、血小板(PLT)(r=0.597,P=0.007)呈正相关;凝血因子Ⅲ高表达水平的NSCLC高凝状态患者1~3年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 & #60;0.05)。  结论  NSCLC高凝状态患者血清凝血因子Ⅲ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对患者生存期具有预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的研究, 检测CysLT1R和CysLT2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CysLT1R和CysLT2R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从mRNA水平上检测90例原发乳腺癌组织和30例匹配的癌旁组织中CysLT1R和CysLT2R基因的表达量, 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组织CysLT1R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乳腺癌组织CysLT2R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乳腺癌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5), CysLT2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呈负相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CysLT1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水平者(P=0.035), CysLT2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水平者(P=0.025)。  结论  CysLT1R和CysLT2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ypTNM分期联合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将当前系统进一步划分和扩展,评估不同亚组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JCC第8版ypTNM分期以及AJCC-TRG标准对术后组织标本重新评价。根据患者新辅助化疗术后ypTNM分期联合TRG,将该系统分为9个不同亚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ypTNM各分期联合AJCC-TRG评估相同分期患者的3年、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并根据结果将ypTNM各分期系统进一步划分和扩展,筛选出预后最差亚组患者。  结果  共纳入424例患者,其中男性330例,女性94例,中位年龄60岁。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相同ypTNM分期不同TRG亚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pTNMⅠ期:TRG1与TRG2患者OS(P=0.71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mOS为23个月);ypTNMⅡ期:TRG1与TRG2患者OS(P=0.10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6)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3个亚组mOS分别为79、52和35个月);ypTNMⅢ期:TRG1与TRG2患者OS(P=0.001)、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3个亚组mOS分别为51、23、15个月)。  结论  ypTNM分期联合AJCC-TRG分级可将相同分期患者进一步划分和扩展,并筛选出预后最差亚组患者,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第8版AJCC/UICC TNM分期系统对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行手术切除且病理资料齐全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90例,按照第8版TNM分期系统,预后指标行Kaplan-Meier 分析,选择有显著差异指标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Ⅰa期肺腺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84.4%。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吸烟状态、发病部位、ALK基因状态、EGFR基因状态、手术方式、辅助治疗不影响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而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分级及第8版TNM分期影响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8版 TNM分期是影响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7版中Ⅰa1期和Ⅰa2期拆分为第8版的Ⅰa1期、Ⅰa2期、Ⅰa3期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88.9%、67.7%(P=0.002)。结论:第8版TNM分期系统能更准确预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NETs)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内镜及手术切除的112例GE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Ki-67增殖指数及核分裂像数分为G1级43例、G2级17例、G3级5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分级GEP-NETs组织中LDHA表达情况,并分析LDH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经典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  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GEP-NETs组织中的LDH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且分级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G1、G2及G3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70.6%和86.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LDHA在GEP-NETs中的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DH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LDHA表达水平在不同分级GEP-NETs患者存在差异,LDHA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nesin family member 20A,KIF20A)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文献中KIF20A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105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测确诊为大肠癌的石蜡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20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分析KIF20A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KIF20A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阴性或低表达(P < 0.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KIF20A在10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4%(67/105)和36%(38/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IF20A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IF20A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 <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KIF20A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KIF20A在大肠癌中表达上调,其可能作为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