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孔钽植入物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与松质骨类似的微观结构,业已引起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骨科临床应用多孔钽于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椎间融合的短期疗效令人鼓舞。该文就多孔钽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孔钽植入物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与松质骨类似的微观结构,业已引起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骨科临床应用多孔钽于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椎间融合的短期疗效令人鼓舞。该文就多孔钽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结果 8例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股骨头坏死分期未加重,肢体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结论 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延缓股骨头塌陷,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多孔钽具有高孔隙率、低弹性模量、高摩擦系数、组织内生性及软骨传导性等特性,是理想的骨科材料。近年来,对多孔钽制备技术的研究以及多孔钽植入器械的临床应用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该文就多孔钽的材料制备及生物学特性,多孔钽植入器械在人工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结果 8例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股骨头坏死分期未加重,肢体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结论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延缓股骨头塌陷,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梁金属(多孔钽)在骨科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学科的发展与手术器械和植入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小梁金属(多孔钽)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理想的骨科植入材料,由纯商业钽制成,它克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不锈钢及钛、镍、钴、铬等金属的合金制成的植入器械整体孔隙率低、表面摩擦系数小、弹性模量较高等缺点,具有较大的空隙率与表面摩擦力、有与人体骨质接近的弹性模量、有更低的成块硬化性、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科植入材料[1].小梁金属虽然国内还未见使用,但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本文就多孔钽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及在骨科中的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金属材料及其合金已在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备工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金属及合金材料应用到临床中.近年来,钽金属以其稳定的生物学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特有的结构性质引起医学界,特别是骨科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目前钽金属在骨科临床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来,钛金属作为主流骨植入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力学强度优异,可满足生物安全性,但仍存在弹性模量与人体骨不匹配及易生理腐蚀的不足。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更为理想的生物材料,多孔钽应运而生。生物医用多孔钽突出的抗腐蚀性能,较高的延展性,极佳的生物相容性与功能性较钛金属显示出更强大的优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就多孔钽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及现阶段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多孔钽生物材料用于成人重建术的临床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多数钽珠烧结以及钽纤维丝弥散结合制造的多孔涂层,已用于骨科植入物的生物连接。近十年来,诞生了一种由商业纯钽制成的,具有独特物理和力学特性的新型多孔生物材料。与传统多孔涂层相比,该材料拥有更高的空隙容积、更自由连通的孔、与骨更高的摩擦系数,以及较低的成块硬化性(图1)。此外,该材料为结构性的,有足够的强度可以直接制造植入体,而无需实心的金属基质作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多孔钽金属因优良性能而被应用于临床骨关节修复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多孔钽假体较其他假体磨损少,且固定稳定;在关节翻修术中,采用多孔钽假体进行髋、膝关节翻修术,成功率高;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中,多孔钽假体可有效预防股骨头塌陷;在骨肿瘤切除术及脊柱融合术中,多孔钽假体具有良好的促骨再生性;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置换术中,多孔钽假体早期效果良好。该文就多孔钽金属在临床关节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进行性疾病,因股骨头血供的破坏,导致骨细胞的坏死和关节表面塌陷。如不进行治疗,约70%~80%的患者会逐渐发展到骨关节炎而不得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干预是保护髋关节的关键。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是近几年兴起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新方法,以其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优良等特点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运用。近几年关于钽棒的失败案例时有报道,以钽金属棒为基础的联合手术方法也开始逐渐出现。本文回顾分析相关文献,就多孔钽金属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分析失败病例。方法对17例(23髋)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重建钽棒内固定治疗,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本组均获9~39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4髋)在术后随访期内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塌陷,其中2例(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78.3%。结论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联合重建钽棒内固定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多孔钽材料复合MG63细胞培养后细胞增殖粘附情况,并检测成骨相关因子Col-1、OC和OPN表达情况,研究国产多孔钽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国产多孔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MG63细胞与国产多孔钽材料复合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检测细胞粘附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1)、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MG63细胞与多孔钽材料复合培养后,细胞增殖情况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生长粘附并长入孔隙中,并逐渐完全覆盖材料;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提示复合培养组出现Col-1、OC表达增强(P0.05),OP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多孔钽材料有利于MG63细胞的黏附、生长,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能影响Col-1、O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多孔钽制造工艺、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多孔钽材料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孔钽具有高孔隙率、高表面摩擦系数、低弹性模量的特点,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整合能力,其制作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渗透技术、泡沫浸渍和粉末冶金技术以及热处理方法。多孔钽椎间融合器已应用于颈、腰椎融合术,但在颈椎融合率问题上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表面修饰可增加多孔钽骨整合能力,提高椎间融合率。结论多孔钽椎间融合器用于腰椎手术中疗效确切,而在颈椎手术中仍存在争议,有待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创伤骨科与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更快发展与提高,经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中心定于2000年11月上旬举办一期《创伤骨科内固定及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学习班》,学期5天,学习结束考试及格发给全军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结业证书,并记学分20分。本期学习班对军内外公开招生30人,学员对象为临床骨科医生,欲参加者请来函或来电联系。具体开学时间另行通知。联系地址:山东省泰安市第88医院骨科李佩佳博士 电话/传真05386213228欢迎参加全军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创伤骨科内固定及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学习班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我国创伤骨科与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更快发展与提高,经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中心定于2000年11月上旬举办一期“创伤骨科内固定及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学习班”,学期5天,学习结束考试及格发给全军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结业证书,并记学分20分。本期学习班对军内外公开招生30人,学员对象为临床骨科医生,欲参加者请来函或来电联系。具体开学时间另行通知。联系地址:山东省泰安市第88医院骨科李佩佳博士 电话/传真0538-6213228欢迎参加全军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创伤骨科内固定及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学习班  相似文献   

17.
多孔钽金属棒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孔钽金属棒为最新采用的用于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兼具人体松质骨结构和力学支撑特性,与传统的股骨头髓芯减压结合替代多种骨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早期临床效果.本文重点介绍了钽金属棒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点,应用钽金属棒的手术要点、临床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8):1675-1678
置入物术后感染和骨折术后骨不连一直是骨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促进骨缺损区成骨活动,置入材料表面镀纳米氧化锌膜的研究比较多。目前体外和动物试验已证实纳米氧化锌抗菌性能和成骨活性优异,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纳米氧化锌在钛合金、多孔钽、羟基磷灰石晶须、骨肿瘤、骨水泥、抗菌敷料等骨科材料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和成骨活性。但是纳米氧化锌临床研究较少,真正应用于骨科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纳米氧化锌在人体内的安全浓度以及有效浓度,保证其抗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纳米氧化锌的作用机理、在骨科中的应用及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多孔钽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多孔钽在制备、细胞生物学、表面修饰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多孔钽自身特有的理化性质赋予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整合能力,并可诱导软骨、肌腱修复再生。目前因多孔钽制备条件苛刻、成本较高等因素,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新的制备方法及表面修饰技术的发展,为拓展多孔钽的应用范围,优化其骨组织修复再生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结论多孔钽在修复骨缺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仍需在材料制备及表面修饰方面有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20.
钽棒置入术是一项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留性微创手术(图1、2).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其优异的软骨下支撑能力、骨与血管等软组织长入能力、生物相容性、抗感染能力,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1~3].钽棒置入术在防止股骨头塌陷、延迟髋关节置换时间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近期优势,且不会过于影响后续全髋关节置换的进行[4-5].但国内外陆续报道了钽棒置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后失败转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图3、4).Tanzer 等[6]对113例SteinbergⅡ期患者行钽棒置入术,在5年随访中出现17例失败病例,而转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率达到15%.现笔者将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分析,寻找其失败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