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乳腺癌C—erbB—2及nm2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erbB-2,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数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乳腺癌术后石蜡包埋标本117例行免疫组化法(SP)法。结果 (1)C-erbB-2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阳性表达率以浸润型导管癌最高,为70.60%,单纯癌57.10%,髓样癌为50.00%。而nm23阳性表达率以单纯癌高,为65.07%,浸润性导管癌为58.82%,髓样癌为53.57%。三者间C-erbB-2,nm23的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C-erbB-2阳性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5,淋巴结转移≥5,分别为28.1%,77.5%,10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nm23最性率分别为61.40%,60%,55%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3)C-erbB-2阳性者病复发率32.8%,阴性者复发率为12%;nm23阳性者复发率为16%,阴性者复发率为34.80%,两者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的过度表达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而多个淋巴结转移时常见过度表达,且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而nm23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亦无相关性,但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化学及ABC法检测19例肺大细胞癌粘液、P53蛋白及多项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探讨肺大细胞癌异源性生物学行为和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粘液AB(pH2.5)及p53、NSE、Keratin、CEA、Vimentin单一标记物表达与否与淋巴结转移、存活时间(1年及半年)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和p53二者中双阴性或一项阴性者比双阳性者淋巴结转移少,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NSE和p53是否同时阳性表达和生存时间无关(P>0.05)。NSE(-)、P53(+)提示易远处转移。因此我们认为同时测定NSE和P53对判定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和p53蛋白在58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组织,NF-κB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乳腺癌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无关。NF-κB p65与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 提示乳腺癌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p53和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p53和n23基因表达,分析p53和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p53和nm23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p53蛋白阳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和病人年龄无关(P〉0.05)。nm23阴性表达与乳腺癌洒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和病人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1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的VEGF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均无VEGF表达。乳腺癌VEGF表达与组织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05),远处转移(P<0.005)及早期死亡(P<0.005)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亦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主要因素。VEGF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易发生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TA1)和nm23-H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中NTAl、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乳腺癌组织中39例N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6%,NTA1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3l例nm23-H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5.4%,nm23-H1低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乳腺癌组织中NTA1、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NTA1和nm23-H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转移复发的参考指标,并有望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 ZEB1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7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组织中 ZEB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5例标本中 ZEB 1阳性表达14例,阳性率18.7%。ZEB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 p53的表达情况无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及 Ki -67增殖指数有关(P <0.05)。Kaplan -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 DFS 显示, ZEB1的表达与 TNBC 患者的预后成负相关(P <0.05)。结论:在 TNBC 中,ZEB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浸润、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表达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临床病理指标来评价 TNBC 的恶性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8.
c-erbB-2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原发性乳腺癌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5.7%,与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与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0.05)。在组织学分级的比较中,高分化患者阳性率低,中低分化患者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低分化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6%,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与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c-erbB-2表达与nm23表达两者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和nm23表达来估计患者预后指导意义更佳。  相似文献   

9.
nm23-H1 c-erbB2 p53 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曼华  冯一中  韩枋  程瑛  季小华  陶潜 《肿瘤》2002,22(2):142-144
目的:探讨c-erbB2,nm23-H1,p53三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及1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20例宫颈炎组织标本中nm23-H1,c-erbB2,p53蛋白表达,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方法,分析这三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1)宫颈癌nm23-H1蛋白表达率为41.14%,宫颈炎组织表达为5.00%,不典型增生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达与病理分类有关,腺癌表达为83.33%,高于鳞癌32.35%,差异有显著性(P<0.05),(2)c-erbB2表达率为37.50%,宫颈炎及不典型增生组织未见阳性表达,腺癌表达66.67%,高于鳞癌32.35%,但无显著差异(P>0.05),鳞癌过表达与复发有关;(3)p52蛋白表达率为24.14%,宫颈炎组织未见阳性表达,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相关。2.三种基因蛋白表达的比较,nm23-H1与c-erbB2,p53与mnm23-H1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与c-erbB2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3,c-erbB2阳性/P53阳性患者复发与c-erbB2阴性+P53阴性患者复发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m23-H1表达在宫颈腺癌早期呈高表达,可能为机体抑制肿瘤转移的防御性反应;c-erbB2表达是细胞恶性变标志,宫颈鳞癌中过表达与复发有关,P5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检测c-erbB2/p53-一组基因对宫颈鳞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C-erbB-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纵进行P53、C-erbB-2和VEGF表达检测。结果P53、C-erbB-2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9%和31%。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犁和P-TNM分期有关(P〈0.05),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C-erbB-2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剐无关(P〉0.05)。VEGF则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P-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P53、C-erbB-2和VEGF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牛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和nm23蛋白的表达对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喉癌病人标本中p53和nm2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57.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nm23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多见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组.结论突变型p53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MVD与p53,nm23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组织MVD及p53,nm2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53阳性表达者MVD均数为66/200,阴性表达者均数为56.5/20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nm23表达阳性者MVD中位数为45/200,阴性表达者为67/20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1);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28).结论MVD与nm23表达有密切关系,与p53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CD44V6、nm23蛋白、p5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4V6、nm23蛋白、p53的过度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胃癌标本进行CD44V6、nm23蛋白、p53的测定。结果胃癌中CD44V6、nm23蛋白、p53阳性率分别为61.0%、56.1%、68.3%;CD44V6、p53过度表达及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P<0.05)。CD44V6的表达与p53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CD44V6、nm23蛋白、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44V6与nm23蛋白和p53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可为临床预测转移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COX-2、p53、PCNA和nm23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Ji SQ  Hua YW  Zhuang J  Gao Y  Kong Y  Han SL  Shao YF 《癌症》2002,21(6):619-624
背景及目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COX-2,p53,PCNA和nm23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关它们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了解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胃癌手术切除71例标本中上述基因表达,结果:(1)胃癌COX-2过表达率为70.4%(50/71例),且过表达与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LN)及临床 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0.01),(2)71例胃癌标本的p53和PCNA过表达率分别为74.6%,和78.9%,其中LN(+)胃癌p53和PCNA过表达(86.7%,88.8%)分别高于LN(-)病例(53.8%和61.5%)(P<0.05),(3)LN(-)病例的nm23低表达率(88.5%)显著低于LN(+)病例的62.2%(P<0.05),且I+II期病例的mm23低表达91.3%明显高于Ⅲ+Ⅳ期病例62.5%(P<0.05)。(4)COX-2和p53,PCNA和nm23基因2个以上表达病例与表达异常或因素表达异常者相比,在组织学类型,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胃癌COX-2与p53,PCNA和nm23异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组织中nm23、c-erbB-2、p5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 2 3、c erbB 2、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分别检测 76例乳腺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m 2 3、c erbB 2、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 c erbB 2、p5 3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nm 2 3、c erbB 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 .0 5 ,P <0 .0 1)。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1) ,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 (P >0 .0 5 )。在乳腺癌组织中 ,nm 2 3与c erbB 2、nm 2 3与 p5 3的表达呈均负相关 (P <0 .0 1,P <0 .0 5 ) ,c erbB 2与p5 3的表达则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nm 2 3、c erbB 2、p5 3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nm 2 3、c erbB 2、p5 3基因蛋白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nm23-H1、p53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H1、p53基因蛋白及增殖指标k i-67的表达,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m23-H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61/120)和60.0%(72/120),nm23-H1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程度(k i-67)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k i-67低增殖组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8.0%(49/72),而k i-67高增殖组nm23-H1阳性表达率则为25.0%(12/48),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合并淋巴结转移组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为72.2%(39/5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3.3%(22/66)(P<0.05)。p53蛋白表达与雌激素受体有关,雌激素受体阳性组p53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5.8%(47/86),阴性组阳性表达率为73.5%(25/3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m23-H1和p53基因均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检测它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用来评估肿瘤是否具转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7.
p53、C-erbB-2和nm23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53.C-erbB-2和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8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并取癌旁正常肺组织87例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织p53和C-erbB-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和67%,均高于正常肺组织5%和3%(P〈0.05);nm23蛋白表达为67%,则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93%(P〈0.05):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原发肿瘤范围(T)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NM)、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没有明显的相关性。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侵范围(N)和远处转移状况(M)、疾病分期(TNM)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受侵范围(N)、远处转移状况(M)和疾病分期(TNM)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T)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基因编码的蛋白在NSCLC表达增高及nm23基冈编码的蛋白表达降低,提示p53和nm23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病理特征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is almost due to subsequent metastases, but the micrometastasis is difficult to be detected. Early diagnosis of distant metastasis is a key to improv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The nm23 gene is a putative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originally identified in murine melanoma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m23 gene expression (mRNA and protein)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Pati…  相似文献   

19.
nm23基因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对122例乳腺部nm2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22例乳腺癌nm23基因性阳性率为51.6%,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53例乳腺癌,其阳性率为28.3%,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69例,阳性主69.6%,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5 3、Bcl 2和nm 2 3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 6例NSCLC组织中 p5 3、Bcl 2和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 p5 3、Bcl 2和nm2 3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5 1.8%、3 2 .1%、5 3 .6% ;在肺鳞癌、腺癌中p5 3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加 (P <0 .0 5 ) ,而Bcl 2阳性表达则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NSCLC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m2 3阳性率显著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p5 3、Bcl 2和nm 2 3基因蛋白的检测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