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44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Fbg和DD相应与对照组的PT、APTT、Fbg和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D-二聚体(D-D)和凝血三项指标的变化,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90例临产孕妇和80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进行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显著下降(P均<0.01),FIB、D-D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产妇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对预防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临产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以进行体检的非孕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指标的水平都要比对照组高,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非孕者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掌握这一点有助于预防产妇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哮喘组病人的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间TT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哮喘血瘀证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病人的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P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TT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7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5例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水平,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孕妇不同妊娠期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FIB呈上升趋势;观察组PT和APT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PT与APTT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TT水平差异不大,观察组不同妊娠期血浆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可对妊娠孕妇的凝血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掌握其高凝状态,为孕妇安全分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凝血四项、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联合检测在产前检测中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罗定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妊娠症状及孕周时间分为正常妊娠组(163例)、产科意外组(21例)、合并症组(16例),另取正常未怀孕妇女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作凝血四项、DD、PLT计数检测。结果:正常妊娠组孕妇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检测水平不断上升,产科意外组和合并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与正常妊娠组各阶段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妊娠组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LT水平在妊娠早期到妊娠晚期随着时间推移,检测水平不断下降,产科意外组和合并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与正常妊娠组各阶段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在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凝血四项、DD、PLT联合检测有助于医生提早掌握孕产妇的凝血状况,有效预防分娩时及产后大出血,确保产妇及胎儿平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抽查同期住院分娩的54例糖耐量正常孕妇作为对照,分析两组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APTT、FIB水平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LT、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GDM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体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晚期妇女100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100名,作为对照组。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在STA-R-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分析样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分娩前需要动态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的检测和观察肝硬化时肝细胞发生广泛变性和坏死,使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对肝硬化肝脏损害程度的判定和预防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等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56例临床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的PT、APTT、TT明显延长,而Fbg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根据肝硬化凝血系列测定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纠正凝血障碍,减少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危险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3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bg);血液流变学指标4项:全血粘度、血桨粘度、血细胞压积、血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PT、APTT水平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Fbg水平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3项均无明显改变(P>0.05);②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血沉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③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降低中重妊高征患者血液粘度,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蛭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水蛭对正常和高凝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以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摘眼球取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g)的含量;尾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BT和CT。大鼠连续给不同剂量药物后,舌下静脉注射鞣花酸溶液,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以及血浆凝血时间APTT、PT、TT以及Fibg的含量。结果:水蛭能显著延长正常和高凝小鼠BT和CT,显著延长正常小鼠PT和APTT,显著降低高凝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延长PT、APTT和TT。结论:水蛭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的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健康体检者和135例大肠癌患者的PT、APTT、TT、Fib含量水平,并计数PLT,分为5种证型进行比较。结果:135例大肠癌患者中73例(54.07%)Fib升高,64例(47.41%)PLT升高,55例(40.74%)APTT降低,47例(34.81%)PT降低,48例(35.56%)TT降低,血瘀型与其他证型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证型大肠癌均较健康人血液黏稠度升高(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潜在血栓形成的可能,预后欠佳,凝血功能变化程度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瘀血舌象与PT、INR、APTT、FIB四项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用Sysm 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77例正常人群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瘀血舌象组、非瘀血舌象组的PT均比正常组显著缩短(P〈0.017,P〈0.001);瘀血舌象组、非瘀血舌象组的APTT均比正常组显著缩短(P〈0.001,P〈0.017);非瘀血舌象组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7);瘀血舌象组FIB水平显著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升高,而糖尿病血瘀证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升高可能是其出现瘀血舌象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氏痔痛贴对实验性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云南白药组、赋形剂组及金氏痔痛贴大、中、小剂量组,测定大鼠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值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金氏痔痛贴能显著缩短模型大鼠的凝血时间、PT、TT、APTT,并能增强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于Fg,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氏痔痛贴上述指标与云南白药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氏痔痛贴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PT、TT和APTT,并能增强大鼠的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该药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作为临床痔疮出血的止血药物,其止血机制可能与促进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原和凝血活酶的生成、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当归不同配伍比例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全血黏度(WBV)和血浆黏度(PV)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结果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模型组,而FIB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而FIB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当归川芎(1.5:1)及当归川芎(1:1)配伍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特征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蛭和脉血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对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大鼠连续给药两周后,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复合冰浴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水蛭和脉血康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g)的含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Ⅹ的活度来观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水蛭能够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抑制FⅡ的活度,延长APTT和TT;脉血康能够降低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APTT和TT。结论:水蛭和脉血康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患儿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給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給予肝素治疗,另选择20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TT、PT、APTT、D-Dimer、FBG、AT-Ⅲ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D-Dimer、FBG均升高,TT、PT、APTT缩短、AT-Ⅲ活性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D-Dimer、FBG明显下降,APTT、TT、PT延长,AT-Ⅲ活性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对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患儿凝血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凉隔散对脓毒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29例)与B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加味凉隔散鼻饲,29例),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C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和A、B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患者28天生存率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CD62P,CD63均显著降低,且B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TT、APTT均缩短,FIB和PLT均升高,且B组较A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两组患者28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凉隔散有抑制脓毒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鹿角胶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鹿角胶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玉屏风胶囊阳性对照组(0.39 g/kg),鹿角胶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生药/kg)。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血虚症小鼠模型,造模前给药7 d,观察鹿角胶对血虚小鼠红细胞(RBC)、白细胞(WBC)、T淋巴细胞(T-LYM)、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角胶能够明显提高全血中RBC、PLT、WBC、T-LYM的数量,PT和APTT的值也明显升高,除RBC鹿角胶低剂量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鹿角胶对化学物质导致的血虚小鼠具有活血、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