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骨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各种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3d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集中访视法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媒体集中访视法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2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媒体集中访视法;对照组常规方法,即采用语言及图片交流访视法。访视前后指导患者填写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和手术相关知识的问卷及访视满意率调查。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后焦虑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组患者访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访视后对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观察组患者的访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多媒体集中访视能明显减轻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比较全面熟悉手术相关知识,明显提高术前访视率和满意率,保证了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自杀未遂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急诊观察区50例自杀未遂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针对不同的自杀原因制定心理护理的目标,并用相应的方法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自杀未遂患者针对不同的自杀原因制定心理护理的目标及实施相应心理护理可消除自杀未遂患者的负性情绪,重塑健康心理及人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不同分级IgA肾病(IgAN)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诊断IgA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除疼痛和肾病负担外)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针对不同分级IgAN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择期手术患者加强人文关怀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的情况。方法将112例首次外科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6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对照组(56例)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入院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情绪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人文关怀后,术前1天及出院前1天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焦虑值和抑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心理,加强人文关怀可有效减轻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并能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0例未进行心理护理的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阶段给予心理护理的40例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及配合治疗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在化疗后SAS和SDS评分较化疗前增高(P〈0.05,P〈0.01);化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疗后观察组治疗配合程度、积极程度较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高龄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激励患者配合治疗,减轻化疗副作用带来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加积极地认识和接受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末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8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透析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以人为出发点,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纽曼系统模式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纽曼系统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纽曼系统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临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司法精神病被鉴定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4例住院司法精神病被鉴定人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隔离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4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干预各时点干预组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呈持续性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0.05);干预4周末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均无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住院司法精神病被鉴定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对被鉴定人的病情观察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改善肺结核焦虑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2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评价两组教育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自理行为、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均明显低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教育后观察组SAS、SDS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我管理教育后自力行为的日常生活能力、药物自我处理、症状自我处理、心理自我调节、社会交往行为5个自我管理方面的评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理行为水平的5个自我管理方面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8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教育管理改善肺结核焦虑和抑郁状态,同时在提高患者的自力行为和生存质量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对干眼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CBT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两组患者出入院时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SAS评分为(40.25±8.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8.05)分;SDS评分为(39.95±8.07)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SDS评分(44.68±8.28)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as=3.17,P<0.01,tsds =2.52,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100% v s 73.33%,χ2=13.85, P <0.01);观察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93.33% v s 77.78%,χ2=4.41, P <0.05)。【结论】CBT能降低干眼症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规范健康认知和行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有利于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改善预后,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a。于治疗前及治疗1a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鬣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定期测血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a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麓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研究组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舒张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高血压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糖尿病相关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6月糖耐量异常患者145例为试验组,健康人群14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试验组还需填写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并对其焦虑、抑郁得分与WHOQOL-BREF的各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有51例(35.2%)存在抑郁情绪,47例(32.4%)存在焦虑情绪,焦虑合并抑郁情绪者29例(20%)。糖耐量异常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生活质量多个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生活质量偏低,提示了对在该人群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共计干预12周。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的LVEF、NT—proBNP,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1)两组的NT-proBNP均有下降,而且以观察组下降幅度最明显(t=2.82,P=0.006);LVEF均有改善,同样以观察组改善幅度最明显(t=4.30,P〈0.01);(2)心理状态的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f56例1和对照组(54)例,进行为期4N的对照研究,对照组实施医院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合并心理干预;在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4周后,2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DS、SAS总评均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减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