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慢性疼痛共患抑郁症(comorbi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ronic pain, CDS)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其神经环路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一条新的神经环路,即来自中缝背核(DRN)的五羟色胺(5-HT~(DRN))直接投射到杏仁体中央核(CeA)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OM)阳性和阴性的中间神经元。杏仁体中央核SOM (SOM~(CeA))阳性神经元直接投射到调节抑郁的外侧缰核(LHb)。慢性疼痛雄性小鼠中的5-HT~(DRN)→SOM~(CeA)神经通路被抑制。通过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方法激活这条通路减轻了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显示,与健康人相比,慢性疼痛共患抑郁症病人中CeA和DRN的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而慢性疼痛不并发抑郁的病人此功能连接减弱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5-HT~(DRN)→SOM~(CeA)→LHb神经通路可能参与调节CDS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酒精使用障碍是常见的疾病,其与抑郁共病率较高,导致早期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然而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关酒精使用障碍与抑郁的共病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分别从基因、炎症细胞、神经系统探讨其共病机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使用障碍、抑郁共病的相关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试图从三种共病的理论模型阐述其共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相似文献   

3.
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关系紧密,并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研究发现在慢性疼痛和抑郁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重叠,这可能是两者共病的基础。此外还发现了两者共享的病理机制,如炎症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失调、神经递质减少等。在临床治疗上,已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及抗抑郁药物干预疼痛,抑郁症病人存在过度使用阿片类药物的风险,这使得药物管理复杂化。本文从多方面对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共病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引起,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脱髓鞘等病理改变。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抗氧化应激通路是体内最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通路,激活该通路可启动下游解毒酶、抗氧化蛋白,参与清除氧自由基,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平衡,从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起保护作用。通过药物或各种康复治疗手段激活该Keap1-Nrf2/ARE通路,减轻MS疾病进展的作用及未来MS治疗靶点是目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慢性疼痛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慢性疼痛或疼痛加剧的症状。本文就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疼痛与情绪共同涉及的大脑结构、神经回路以及与神经相关的化学物质等方面阐述了慢性疼痛与抑郁可能具有的共同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对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的治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术后慢性疼痛具有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手术所致神经病理性损伤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与此同时,手术损伤所致神经系统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亦加快术后慢性疼痛的形成。在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损伤、坏死组织炎症反应和/或感染均可导致外周神经、DRG及脊髓背角中多种免疫细胞及胶质细胞活化,产生多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组织微环境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外周和中枢神经元兴奋阈值下降,神经元兴奋性提高,发生痛觉敏化。本文主要综述术后神经系统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所致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鲍捷  王国祥 《中国临床康复》2012,(37):7003-7008
背景:运动时应力作用于人体,且同时伴有应激产生,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应力刺激敏感,通过中间途径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调节下游促红细胞生成素/RANKL/RANK信号从而影响骨代谢。白细胞介素6是通过非受体型的酪氨酸激酶/信号传递转录激活蛋白信号通路途径,同样影响骨代谢。目的:探讨应力和应激是否在同一信号途径上对β-连环蛋白的共刺激效应。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0/2011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HighWire和Elsevier数据库中关于"应力刺激,应激,Wnt/β-连环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骨代谢"的相关文献。选择与应力刺激或应激对信号通路的影响有关文章内容,共纳入37篇文章。结果与结论: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作为对应力敏感的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中间信号,协同应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通过对PI3K/Akt途径的激活作用,使β-连环蛋白信号级联放大,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RANKL/RANK骨吸收信号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可以解释过度训练导致骨损伤易感性发生的机制,同时也验证了应力与应激在信号通路中的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运动时应力作用于人体,且同时伴有应激产生,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应力刺激敏感,通过中间途径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调节下游促红细胞生成素/RANKL/RANK信号从而影响骨代谢.白细胞介素6是通过非受体型的酪氨酸激酶/信号传递转录激活蛋白信号通路途径,同样影响骨代谢.目的:探讨应力和应激是否在同一信号途径上对β-连环蛋白的共刺激效应.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0/2011通过计算机检索 CNKI、HighWire 和 Elsevier 数据库中关于“应力刺激,应激, Wnt/β-连环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骨代谢”的相关文献.选择与应力刺激或应激对信号通路的影响有关文章内容,共纳入37篇文章.结果与结论: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作为对应力敏感的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中间信号,协同应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通过对PI3K/Akt途径的激活作用,使β-连环蛋白信号级联放大,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RANKL/RANK骨吸收信号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可以解释过度训练导致骨损伤易感性发生的机制,同时也验证了应力与应激在信号通路中的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879-884
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在神经退行疾病、精神疾病等中起重要作用,其涉及到胶质细胞的激活、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其炎症反应涉及许多信号调节通路,但具体仍需深入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参与了神经炎症反应的多条调控途径,包括内质网应激、线粒体损伤等,其激活状态可增强与炎症反应调控相关信号促进神经炎症反应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0.
应激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非常重要,有些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抑郁动物模型完成,而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状态的程度直接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价值。应激抑郁模型造模手段与临床抑郁症患者的病因有相似性,所以是目前最常用的抑郁动物模型。现就其建模手段和评价综述如下。1应激与抑郁的关系应激(stress)是当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机体通过对它的认知和评价而做出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研究表明长期慢性、低强度的日常生活压力是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Solomon认为应激与抑郁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应激事件不但可以诱发抑郁症状,还可以加重已经存在的抑郁症状[1]。应激导致抑郁发生的过程和机制复杂,目前被认为主要与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神经内分泌改变以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再生障碍等有关,上述诸多环节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例如应激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持续亢进可导致海马中谷氨酸的释放增加,过量的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并导致其再生功能降低,反之海马损伤后对HPA轴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进一步加重HPA轴功能障碍,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共同作用导致抑郁发生。最近有学者发现应激引起...  相似文献   

11.
何敏  王婷  姬郁林 《华西医学》2012,(2):294-298
支气管哮喘与抑郁存在较高的共病率,T细胞对支气管哮喘与抑郁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抑郁间的病因学关系提示:支气管哮喘与抑郁可能具有部分交叉的病因学机制,哮喘患者合并负性心境状态出现可能与哮喘炎症过程T细胞调节失常及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有关。对相应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伴抑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深入探讨支气管哮喘并抑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慢性疼痛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之一,开发新的镇痛药物需要对慢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占据体积最大的细胞,在结构上与神经元突触紧密接触.而且,外周神经损伤、组织损伤、肿瘤浸润、关节炎等引起的慢性疼痛状态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比小胶质细胞呈现出更持久的活化,该活化与慢性疼痛行为密切相关.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激酶(MAPK)释放炎症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慢性疼痛的维持.本文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慢性疼痛调节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慢性肾脏病的微炎症状态常伴有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等多种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直接或间接影响红细胞的生成。核因子-κB是具有多项转录调节作用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可调控细胞核内相应靶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在炎症、免疫、细胞增殖及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触发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红细胞生成,导致肾性贫血。本文就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肾性贫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前言疼痛常与抑郁、焦虑和抑郁-焦虑情感障碍同时出现,65%的抑郁患者伴有慢性疼痛,20%~70%的恐慌症患者同时也伴有慢性痛。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疼痛会导致情感障碍预后不良,并增加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其因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费用,而且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策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与促炎和抗炎反应失衡密切相关,但是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全面了解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参与炎症反应细胞的各种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核因子-κB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糖原合成酶-3(GSK-3)通路、胆碱能抗炎通路(CAP)]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对于找到有效特异性高的脓毒症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参与脓毒症反应的各种信号通路以及各信号通路之间交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创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各种炎症介质过量释放和炎症细胞过度激活而产生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手术、麻醉可加重机体应激,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  相似文献   

17.
骨关节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且严重影响功能的退化性疾病且发病机制研究尚不透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关节软骨的发育和关节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Wnt分子通过β-catenin 信号激活相关的基因,影响关节软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代谢,导致软骨组织丧失、骨赘增生等退行性病变发生,因此Wnt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应激、脑海马损伤与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导致抑郁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平衡状态及脑海马结构的变化。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2-05/2001-10的有关心理应激、抑郁症及脑海马损伤的文章,检索词“Depression,Stres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心理应激、抑郁基础分析及脑海马损伤相关的文章,并开始查找全文。重复课题中选择大样本的实验文章、排除Mata分析类文章及综述。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设计过程是否严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有关心理应激、抑郁症及脑海马损伤的基础分析文献,排除重复或小样本的文章,23篇文献符合本课题要求。资料综合:①针对有关心理应激和抑郁症的基础分析,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重点介绍国内外的前沿观点,对抑郁症的病理基础作以较系统、深入的探索。②无论是人类或是其他生物,在面临不适于其生存的刺激即应激(而人类更要面临社会心理应激)时,必然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而长期、慢性的应激,则可能通过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机制导致脑组织,特别是脑海马结构器质性损害,并影响依赖于脑海马的认知、情绪等功能,在一些其他因素,如遗传素质的基础上诱发抑郁症。结论:慢性应激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由于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改变可导致大脑器质性损害,而与情绪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尤其是脑海马结构最易受到损害,海马损伤可能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创伤或疾病累及体感系统所致的一种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来研究表明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以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与ROS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脊髓抑制性神经传输下降和兴奋性神经传输增强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心梗后心衰是慢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迅速、持续的激活是心梗后心衰的重要特征。适当的炎症反应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促进瘢痕形成及缺血心肌的恢复,而炎症反应过度、持久激活可促进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释放坏死物质,通过激活 TLR 介导的通路、补体系统以及 ROS 诱导的通路调控 NF-κB 相关通路,激活体内固有免疫。同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了炎症过程。如何通过调控心梗后心衰过程中的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病理性重构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炎症反应激活过程中的细胞基础及相关通路两方面,对炎症反应在心梗后心衰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系统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心衰过程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抗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