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红娟  卞正东  鲁华 《中外医疗》2012,31(33):36-37
目的探讨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提高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分析性回顾该院39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糖尿病及甲亢同时发生者9例,患者的症状控制较为困难,药物维持时间较长;先出现糖尿病症状之后出现甲亢的患者19例,患者的血糖控制较为稳定,药物用量增加,甲亢控制后药量减少;先为甲亢患者,之后发生糖尿病的11例,抗甲状腺药物使用量增加。34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FT3、FT4、TSH恢复正常;5例合并发生患者的症状较难控制。结论甲亢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诊断时需考虑两者并存的可能性;另外,两种疾病应同时兼顾治疗,在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兼治糖尿病,才能使疗效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方法 观察3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在同样的降糖药物及一般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合并甲亢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糖尿病合并甲亢后,降糖药物用量增加.甲亢控制后,降糖药用量减少,血糖稳定.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需要抗甲状腺药物及降糖药联合治疗,而且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加大并且治疗时间延长.因而需要注意药物,饮食的合理调整,患者的高代谢症状及糖代谢紊乱才能改善,糖尿病才有可能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42例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同样的降糖药物在治疗前血糖及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后,降糖药物疗效(35.71%)不如单纯糖尿病者(68.86%),需增加用量、二药联用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甲亢控制后,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稳定。结论糖尿病合并甲亢,均需二者兼治,均应在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兼治糖尿病。糖尿病合并甲亢时,控制血糖,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需增加;治疗糖尿病方面可早期应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吴健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090-209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患者为糖尿病患者,之后出现甲亢,患者的血糖控制较为稳定,药物用量增加,甲亢控制后药量减少;3例患者为糖尿病及甲亢同时发生,患者的症状控制较为困难,药物维持时间较长;17例患者为甲亢患者,之后发生糖尿病,抗甲状腺药物使用量增加。结论甲亢及糖尿病在临床表现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情况,易出现一定程度的误诊,甲亢可使糖尿病症状加重,诱发酮症酸中毒,而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可能会诱发甲亢危象。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种病症进行同步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T2DM)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对近年来笔者医院35例甲亢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35例患者在同时使用抗甲亢及降糖治疗后,两病均得以控制,且甲亢控制后降糖药用量有明显减少。结论:临床中对甲亢合并T2DM患者因采取综合性治疗,并且充分补液、补钾及补充必须热量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随甲亢的控制好转需及时减少降糖药用量,可避免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曹艳红 《吉林医学》2012,33(13):2798-279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尿病诊治的方法及临床情况。方法: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患的病情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控制,18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后,血糖显著受控;10例甲亢患者合并糖尿病后,抗甲状腺药物的服用量有着明显的增加,2例并存患者也增多了服用的药物含量,但是处理困难而且需要有较长的用药时间。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需要多方面的联合检查,才能最终将病情确诊,而后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最终有效的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是针对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糖尿病合并的甲亢患者进行观察,在相同的降糖药物还有政策情况保持不变的状况之下,对于合并甲亢之后血糖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的合并甲亢之后,增加降糖药物的使用量。甲亢得到控制之后,降糖药的用量明显降低,血糖保持稳定。结论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应该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还有降糖药进行联合的治疗,并且治疗过程里药物的剂量增加而且治疗的时间加长。所以需要注意药物和饮食之间的合理调节,患者的高代谢症状和糖代谢紊乱才可以获得缓解,糖尿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我科的共46例甲亢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的患者,将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组46例中,24例患者(52.17%)是先有糖尿病,再患有甲亢,血糖相对稳定,使用药物量变大,但是甲亢被控制稳定以后,用量变小;有4例患者(8.70%)是一同患有糖尿病和甲亢,临床症状控制起来相对困难,使用药物需要一段时间;18例患者(39.13%)是先有甲亢,再患有糖尿病,使用抗甲亢的药物量变大。将治疗前后的症状及FT3、FT4、TSH经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为P0.05,表明治疗后的症状强于治疗前,治疗后的FT3、FT4、TSH处于正常水平,其中有3例一同患有糖尿病和甲亢临床症状相对难控制。结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必须考虑糖尿病与甲亢可能同时存在,因为它们的临床表现症状有相同的地方,需要对两种病症进行同步治疗,才能使高代谢症状及糖代谢紊乱得以改善,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并甲亢1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方法:观察1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在同样的降糖药物及一般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合并甲亢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糖尿病合并甲亢后,降糖药物用量增加。甲亢控制后,降糖药用量减少,血糖稳定。结论:无论是糖尿病合并甲亢,还是甲亢合并糖尿病,均应在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兼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3年1月至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27例,检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筛查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情况。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总体患病率为18.3%,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及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亚临床甲亢)。其中女性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占21.65%)及亚临床甲减患病率(占15.15%)较男性差异明显。其中39例新诊断亚临床甲减是之前否认或忽视的病例。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尤以亚临床甲减常见。定期筛查和随访其甲状腺功能,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和甲亢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明显好转,20例hTSH均低于正常。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老年女性多发。甲亢可加重糖代谢异常,使DM病情难以控制,抗甲状腺药物及降糖治疗后DM、甲亢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对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施降糖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与45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降糖药物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降糖药物联合抗甲状腺药物共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血糖水平的变化与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相比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施降糖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精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8例T2DM与甲亢并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糖难以控制,两者兼顾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与甲亢并存的认识和诊断,以免误诊、漏诊,而且二者要兼顾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治。方法对我院36例妊娠期甲亢患者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甲亢控制及发痛特征将观察病例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抗甲状腺药物的用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妊娠合并甲亢孕期医惠双方共同重视、积极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孕妇及胎儿的副反应,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需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收治的79例糖尿病与甲亢并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仅为生化检查时发现;糖尿病采取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甲亢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患者在甲亢有效控制后均适当减低降糖药剂量,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效果良好,血糖有效控制,甲状腺功能接近或恢复正常。结论充分了解和认识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特点,尽早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126例甲亢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先诊断甲亢后合并糖尿病组、先诊断糖尿病后合并甲亢组和两种疾病同时诊断组,对其临床特点、诊治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与糖尿病同时诊断组症状更为典型,更容易合并心衰、心律失常、周期性麻痹等并发症;3组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病综合治疗中,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随着甲状腺激素逐渐恢复正常,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合并症得到缓解。结论甲亢和糖尿病均为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应相互筛查两者指标,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126例甲亢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三组:先诊断甲亢后合并糖尿病组、先诊断糖尿病后合并甲亢组和两种疾病同时诊断组,对其临床特点、诊治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与糖尿病同时诊断组症状更为典型,更容易合并心衰、心律失常、周期性麻痹等并发症;三组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病综合治疗中,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随着甲状腺激素逐渐恢复正常,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合并症得到缓解。结论:甲亢和糖尿病均为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应相互筛查两者指标,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孕妇治疗后对新生儿的影响,为妊娠合并甲亢的治疗做出指导。方法:选择64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自身的意愿将其完全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未给予抗甲亢药物进行控制,而治疗组孕妇则给予抗甲亢药物进行控制,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新生儿的早产发生率、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7.32%、9.76%以及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早产发生率、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同时治疗组新生儿的体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进行抗甲亢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该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126例甲亢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先诊断甲亢后合并糖尿病组、先诊断糖尿病后合并甲亢组和两种疾病同时诊断组,对其临床特点、诊治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亢与糖尿病同时诊断组症状更为典型,更容易合并心衰、心律失常、周期性麻痹等并发症;3组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病综合治疗中,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随着甲状腺激素逐渐恢复正常,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合并症得到缓解.结论 甲亢和糖尿病均为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应相互筛查两者指标,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贻兵 《中外医疗》2013,32(7):79-79,81
目的探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心衰合并亚临床甲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LA、LV、LVEF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研究治疗后房颤复发和新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合并亚临床甲亢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加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的新发生率以及房颤的复发,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